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元代在统治者推行“汉法”等文化政策的推动之下,书法领域呈现出相对繁荣的景象。张雨时代是元代书法史的重要时期。该时代的书法风貌具有鲜明特征:(1)权重位尊的赵孟烦起元代书坛的伟大旗手,其复古主义书学思想影响了几代元代书家,与鹰下群贤共同营铸了元代书法的整体风貌;(2)在赵孟颊的积极倡领之下,二王以来所确立的帖派书风得以复兴和发展,与以张雨和杨维桢为代表的新潮书风交相辉映;(3)不仅楷行书成就斐然,篆隶书法也蔚然成风,成为“托古改制”的复古书风的重要支脉;(4)书画印三者相依相映、相辅相成,合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柯九思作为元代复古书派的代表,其书法深受赵盂颞的影响,定格于晋唐古法,并在对“二王”及历代诸家的取法中显示了自己中和的艺术个性。柯九思书法艺术体现了元代书法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3.
元好问在金亡之后对金代书法发展的成果进行了汇集与总述,其继承了金末以来发端的书法评论回归理性与书法“复古”的思想,并在其之后的讲学、交游、鉴藏等文化活动中将其“复古”“崇尚魏晋”的书法观与鉴藏观传递给其后辈书家如郝经、商挺、王恽等人,并最终对元代书法“复古”的潮流产生了影响。可以说元好问对金元两代书法的传承起到了承上启下,使之相互连接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元代书法,无论是书法观念、书法实践还是书法教育,均弥漫着浓厚的复古气息。以赵孟为代表倡导的托古改制,改变了南宋以来相对萎靡的书风,使书法回归到正统的帖学范畴——王羲之书法体系。作为元代书坛的领袖人物,赵孟得到朝野上下书法家的崇拜与效仿。其效仿者占据了元代主流书坛,郭畀即是其中的一位。郭畀(1301-1355年),字天锡,号云山,江苏京口(今属镇江)  相似文献   

5.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清代康有为也曾说过:“书法之妙,全在运笔.”可见,笔法是书法的基础. 唐代张彦远曾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其在此强调了笔法与立意造型的关系.立意须造型,造型须用笔,笔法亦是中国画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糜杨凡 《职业技术》2012,(3):143-144
作为元代最具影响的书法家,赵孟頫身体力行地倡导"复古",主张回归晋唐、以师古为尚。赵孟頫所倡导的"复古"一改元初书坛荒卒与单调的面貌,顺应了书法发展的内在规律,扭正了元代书法的发展方向,对元代书法的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7.
(2 )书法装饰是白地黑绘瓷枕的另一类装饰。有书真、草、隶、篆、行等 ,从文体上有诗、词、曲、赋、格言 ,吉语及《论语》甚至道符等等。时代上分析 ,宋代有单字的如一个大字 :“春”、“枕”、“忍” ,或多字“福德”、“长命枕”、“长命安乐”、“清净道生”等 ,宋金以书吉语、格言、诗词为主 ,元代最多的是元曲。枕形是当时流行的形式 ,宋代以叶形枕、豆形枕、八角形枕居多 ,金代以八角形、豆形、如意头形枕为主 ,新出现少量长方枕 ,元代则以长方形枕占绝对优势。元代长方枕有的是“书画合璧”的。白地划花书五言诗叶形枕 :广州南越王墓…  相似文献   

8.
《鹊华秋色图》是元代赵孟頫的代表作品,此图采用了平远的构图,表达他追求平淡天真的内心世界;其画法采用书法入画,体现了他提倡“书画同源”的艺术思想;他巧妙地结合了水墨与青绿山水的用色,来突出“秋色”的主题,整幅作品意境旷远辽阔,简秀潇洒,疏空隽朗。开创了清新典雅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9.
书法之道在于用笔与结体,笔法是书法的核心,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元代李溥光《八法解》中说:”盖一笔有一笔之法,一字有一字之法,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起止得直,则画无不美,结构有道,则字无不佳,然结构之道所重者,尤在于笔法之精妙也”。《翰林粹言》也有“得形体不如得笔法”之说。可见笔法是书道的关键,也可说得笔法即得字法,因此历来书家很重视对笔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珏 《天中学刊》2012,27(4):98-100
元代复古类正字专书编撰的年代大致在元代中后期。元代推行的"文治"政策,士人以"汉法"治理中原的思想,书法复古的影响,读书人对仕途的不满,科举考试的需要,大量俗体字、简体字的泛滥,传统文字学的没落,前人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成果,所有这些使元代中后期产生一批复古类正字专书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1.
赵之谦书法初宗二王,后取法颜真卿,得其坚实严谨与浑穆从容。他师从邓石如,博采秦汉瓦当、铜币、权量、魏晋六朝碑铭,融合真、行、草、隶、篆之笔法,创造出一种浑厚朴茂的手札行书艺术风格,并留下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赵之谦在书法艺术上成功地开创了清末以后碑学书法的先河,这也为当前书法家在碑帖融合创新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孟頫是赵宋近支宗室,他一生富贵,却极度痛苦。赵宋宗室的特殊出身和丰富的遭际造就了他复杂的性格,加深了他对人生的体悟,他寄情书画,才华横溢,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根据所得史料,结合赵孟頫的书画作品,试图窥探其人格特征及在他的人格特征影响下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赵仁珪先生的学术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集中在宋代文学和禅学方面,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启功研究,近年来则主要在古体诗文以及书法创作方面。赵仁珪是当前学术界少数能够将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的学者之一,他以深厚的学养与儒雅的风范践行了艺术化的学术之路。  相似文献   

14.
赵孟頫书写的《头陀寺碑》,行书,书于元大德四年。今见其拓本有传,墨浓如漆,为典型的乌金拓。从碑文后董其昌、张凤翼、陈继儒、王穉登、李日华、杨文骢等人的题跋来看,此拓本约为明末清初所制。由于刻工及拓印技术高,该拓本字口清晰,基本保留了原作的神采,可与大德五年明远所书《前赤壁赋》等行书墨迹作品相映证,可视为赵孟頫风格成熟期的代表作。此作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分行布白疏朗从容、如行云流水、气息古雅,整体作品神采飘逸,尽得魏晋二王遗韵。  相似文献   

15.
清代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张裕钊和赵之谦是清末书坛举足轻重的代表书家,对他们的生平、艺术实践和创新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借鉴和学习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优秀文化遗产,并对当代书法的发展有着启迪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湖州竹派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画派。以水墨为元素.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宗旨的墨竹创作思想深深地影响着赵頫.他以文同、苏轼为师法对象,继承和发扬了湖州竹派的美学思想.明确提出了“书画本来同”观点.对元代及元代以后的墨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代状元赵秉忠的《山其山集.自叙》用作者的草体手书印制。本文对《自叙》用正楷按原文转行排版,详加注释,译成现代文,并根据作者当时的处境和遭遇,对《自叙》的内容进行了探幽索隐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赵孟頫是元朝书画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家,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有不俗的成就。善于用典是他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赵孟頫在诗歌中大量使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索与态度。因此,我们分析他在不同时期的诗歌中的用典,可以看出他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9.
洛阳新近出土的唐代宰相赵宗儒墓志,详述老臣生平履历,较两《唐书》本传详尽。墓志由其门人、"直臣"郑澣撰文,虽颇严谨,因"夙叨深遇",而为亡者讳。由知名书家郭承嘏手笔上石,为其书艺风采之定格展示。  相似文献   

20.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领袖与宗师地位,他在中国绘画史,特别是文人画发展史上的贡献,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赵孟頫的艺术人生在巩固政权、促进民族大融合和汉文化沿继方面功不可没,其风格创立与经验传承的艺术实践影响并启发着后人,他的古意论和书画同源论为元代绘画指明了方向,并成为后期文人画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