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比教学独具魅力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王永春对比教学,就是在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对比相似的、相近的、相联的、相反的等等容易混淆的、比较模糊的、难以理解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进而分析、比较其可比点,即异同点、相关点,达到对...  相似文献   

2.
对比是指在各种对象间进行比较,并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过程.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通过与其相同或相异的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来实现的.本文通过正面和反面的对比、正确与错误的对比、正向与逆向的对比、题型之间的对比、解题方法优劣的对比五个方面简单地阐述了对比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在教学论中,比较应当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对比是一种比较方法,从认识方法的角度讲,对比方法就是认识和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的一种方法。对比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在于利用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易于掌握概念、法则,认识规律,突破难点,形成系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用对比方法的关键是找一个合适的对比对象,而对比对象的选择要从认真研究对象的形态、结构、属性、内容、关系等方面入手,通过观察研究、分析联想,找出和它相似的且已被我们掌握的已知对象,再通过这已知对象…  相似文献   

4.
周晴文 《江西教育》2001,(12):20-20
类比法教师在讲授某一地理问题时,引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叫类比法。类比法根据对比事物的异同,又可分为同类同型比较法和同类异型比较法两种。同类同型比较法,就是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对比各点相同或相似,具有共同特征。例如,亚马逊河与刚果河的比较,北美洲地形与南美洲地形比较,都具有这种性质。同类异型比较法,就是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对比各点不同,具有相异的特征。例如,欧洲气候与非洲气候的比较,我国新疆西北两盆地的比较,都具有这样的性质。借比法有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比较抽象和难于理解和想象…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学历史对比题李永和,张林山所谓历史对比题,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可以透过复杂的历史现象,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异同特点及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比题的主要方法是根据具体内容,列出若干项目比较.首先通过比...  相似文献   

6.
在体操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普遍存在。合理运用比较,对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体操动作技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显的效果。在体操教学中如何运用形象比较、分类比较、易混比较、纵横比较和正误对比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比较,是把多种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以便确定客观事物或客观现象相同、相似或相异的一种思维过程和逻辑方法。“比较”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思考,在比较中分析,在比较中概括,在比较中拓展;让学生在新旧比较、正反比较、正确和错误的比较中,深刻认识事物的各种局性,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确定对象与现象之间的差别,比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似点进行得更顺利。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突出差异,把握本质为目的的对比思维…  相似文献   

8.
比较,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非对立的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事物的异同、优劣或高下,帮助人们准确区别事物,认识事物。我们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集中起来有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叫做比较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教给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能打开思路的闸门,可以连点成线,组线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并有所领悟,有所发现;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辨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迁移思维能力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比较阅读的重点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它有两种类型,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比较阅读的教学有…  相似文献   

9.
比较法是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比较既是方法,也是一种思维过程。人们认识事物,往往要借助比较,鉴别异同或高下,从中找出事物间的联系;离开了比较,这种辨别异同高下的思维过程就寸步难行了。通过比较,往往能获取新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运用比较法分析课文,有助于学生掌握规律,举一反三,提高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应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而定。一般地说,可从以下几方面选择比较的内容和方法。一、抓住课文的对比内容进行讲析。对比是一般的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中学语文课本中…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下面从发展学生的思维角度和学生的解题实际出发,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1.
比较法是将几事物间相同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对比以获得新知的一种方法。它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种.前是将不同知识体系的类似或相反事物进行对比,把陌生的新事物与同学们都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更形象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其思维空间.因而也有利于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掌握;而纵向比较是将同一知识体系后面的知识与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找出共性、区别及联系.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知识要点,既起温故知新的作用,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原理。  相似文献   

12.
林芳 《英语广场》2023,(20):120-123
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会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进行比较,特别是当学习者进行翻译时。因为翻译是一种涉及两种语言的活动,所以与对比分析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描述对比分析与英语学习、翻译行为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可以分为两种:微观语言对比和宏观语言对比。根据对比分析得出的差异结果,教师可以预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或会犯的错误,从而决定在教学中针对哪些语言内容进行重点处理。  相似文献   

13.
对比法是我们作文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法。这种技法的特点是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人物,或同一事物、人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作对照,互相比较,以达到鲜明地表达思想,说明问题的目的。作文时巧妙运用对比这种写作手法,将对比的双方放在一起,形成具体的对照、比较,或造成相互的烘托、映衬,这样不仅可以突出事物或人物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不同学制的学生入学成绩的对比统计,结业后理论与实践课程综合成绩的对比统计,以及对不同的课程结构比较、学时分配比较等资料数据的分析,试图为提高两年制高职教学效果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掌握了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后学习其他语言课程,应有意识地进行对比.从数据结构、语言工具两个方面比较了C语言和PASCAL语言的异同,并进一步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贯穿对比思维,可达到事半功倍、温故知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范明富 《云南教育》2001,(23):27-27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感知规律,使学生更好地获得感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1.利用对比感知。刺激物相互对比,可以彼此加强刺激,从而提高感知效率。在教学中可进行大小对比、形状对比、强弱对比、颜色对比、内容对比等。如,教“图形的认识(一)”时,拿出几种图形,让学生加以比较,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在教求总数、求部分数的应用题时,可采用内容对比的方法来教学。如:①飞机场上停着9架飞机,又飞来4架,一共有多少架?②飞机场…  相似文献   

17.
对比式阅读就是把两篇(两段)或两篇以上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探究它们异同点的比较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它要求学生以阅读为落脚点,在对比中提高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所谓“对比法”,就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两种有相对、相反或相同点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相对、相反或相近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鉴别,从而区分其异同、优劣的一种方法。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若能切合时机地运用对比法组织教学,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义务制教材中蕴含着对比的基础经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改版后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生物学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有意识地增加了对比的材料,并加大了对比的力度,且将各可对比的知识点渗透到各章、各节、各练习题和课外阅读材料中。例如,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比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适用性也相当强。政治教师在运用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教材本身蕴含的可对比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分析判断,使教学更趋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也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途径李庆陆近年来,比较教学法越来越为教师们所重视。所谓比较教学法,是在认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结构进行对比、归纳,探求其内在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作用不小,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1824—1870)所说的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