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桑寄生浸膏的抗炎和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桑寄生水提部位的抗炎和镇痛作用。方法:以生理盐水和阿司匹林为对照,采用小鼠热板法、扭体法、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法和耳肿胀法对不同剂量桑寄生浸膏的抗炎和镇痛作用进行考察。结果:桑寄生浸膏能显著延长小鼠的疼痛反应时间,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并能显著缓解乙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肿胀程度,并加速消退,抗炎和镇痛作用良好。结论:桑寄生浸膏具有显著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效果与阿司匹林相近,可作为祛风湿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竹节三七的形态、分布、化学成分,提取物竹节三七皂苷(saponins of Panax japonicus)治疗风湿性疾病实验研究进行分析,为其药用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动物实验检测竹节三七皂苷抗炎效果、免疫调节作用、镇痛效果;结果:竹节三七皂苷具有抗炎作用、镇痛作用;结论:竹节三七皂苷具有一定的治疗风湿性疾病基础,但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均分10组:分别为口服和腹腔注射黄芩苷制剂大(2.0g/kg)、中(1.og/kg)、小(0.5g/kg)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口服和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0.01g/kg)和空白对照组(口服和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d,最后一次给药后30min,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致炎1h后颈椎脱臼致死,冲下左右两耳片分别称重,测定小鼠耳廓的肿胀率和肿胀抑制率。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口服黄芩苷大剂量组小鼠耳廓的肿胀率显著降低(P〈0.01);腹腔注射黄芩苷大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率显著降低(P〈0.01),中、小剂量组肿胀率降低(P〈0.05)。表明黄芩苷口服或腹腔注射对小鼠均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呈现量效关系,且腹腔注射抗炎效果强于口服。  相似文献   

4.
用醋酸致痛法和耳肿胀法研究海枫藤茎叶提取物镇痛和抗炎作用,确证其是否含有具镇痛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海枫藤茎、叶的水提取物均能明显降低小鼠扭体次数,且叶水溶性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最好并具有剂量依存关系,同时叶水溶性提取物在较低剂量时就可达到良好的抑制耳肿胀效果,而且海枫藤中具有镇痛抗炎的活性成主要存在于叶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竹节三七齐墩果酸型皂甙的最佳水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与正交试验设计L9(34)方法,考察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固液比和浸提次数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竹节三七中齐墩果酸的提取工艺。结果:所考察的因素对竹节三七齐墩果酸型皂甙提取的影响程度为:浸提温度〉浸提次数〉固液比〉浸提时间,水浸提取的最佳条件为:A3C3D3B2。结论:优选出的竹节三七中齐墩果酸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泰山黄精对乌拉坦所致小鼠肺癌及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泰山黄精对乌拉坦诱导的小鼠肺癌的作用及抗炎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组并给予不同剂量的泰山黄精水煎剂,作用于鸟拉坦所致肺癌小鼠和二甲苯诱发耳肿胀小鼠。观察小鼠生存状况,记录其体重变化、内脏(胸腺、脾、肺)指数;记录小鼠耳片肿胀度.结果:泰山黄精可改善乌拉坦所致肺癌小鼠生存状态,提高了其内脏指数;同时能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结论:泰山黄精对乌拉坦诱导的小鼠肺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19,(3):72-76
探讨锦带花(Weigela florida)醇提取物对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利用回流提取法制备锦带花醇提取物。小鼠随机分为锦带花醇提取物大、中、小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盐酸曲马多或地塞米松),以及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制备小鼠疼痛模型和炎症模型,灌胃ig给药,观察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小鼠痛阈值或给药后小鼠耳廓肿胀度,并计算肿胀抑制率。根据指标变化评判锦带花醇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锦带花醇提取物大、小剂量组给药30 min后的痛阈值高于生理盐水组,也均高于各自的给药前痛阈值。锦带花醇提取物中剂量组给药30、45、60、75 min后,小鼠痛阈值分别高于生理盐水组,也均高于各自的给药前痛阈值。锦带花醇提取物大、中、小剂量组给药后,小鼠耳廓肿胀度均低于生理盐水组,肿胀抑制率均显著提高。研究结果提示锦带花醇提取物对小鼠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且中剂量镇痛效果最佳,大剂量抗炎效果最佳。盐酸曲马多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地塞米松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巴布剂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炎症;能显著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小鼠碳粒廓清指数;能抑制T淋巴细胞百分比(外周血T淋巴细胞酶标记染色法)。皮肤刺激及皮肤过敏试验表明,一次及多次给药后各观察时间均未发生刺激反应,亦未发生全身过敏反应。结论:雷公藤巴布剂具有明显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无皮肤刺激性和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南星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棉球诱发小鼠肉芽肿增生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三种模型,观察天南星提取物对不同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结果:天南星块茎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天南星果实石油醚提取物均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P〈0.01);能减轻小鼠棉球肉芽肿(P〈0.01);且能明显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P〈0.01,P〈0.05)。结论:天南星上述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关。本实验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70%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温度为60℃,料液比为1:30,采用先浸泡再水浴加热后超声的方法提取通经草不同部位的总黄酮,然后通过小鼠耳肿胀实验,比较通经草不同部位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通经草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为2.37%,茎中总黄酮的含量为3.05%,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为5.10%。通经草不同部位高、中剂量提取液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通经草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抗炎作用强弱依次为叶>茎>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喙尾琵琶甲流浸膏对小鼠的镇痛及抗炎作用。方法: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测定小鼠的痛阈值,二甲苯耳肿胀法测定抗炎作用。结果:喙尾琵琶甲流浸膏高、低剂量组均能提高扭体小鼠痛阈值,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热板实验小鼠痛阈值;喙尾琵琶甲抗炎作用不明显。结论:喙尾琵琶甲流浸膏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抗炎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病理学形态改变的角度探索薄荷提取液对肝脏和肾脏的损伤作用。方法:实验以昆明小白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采用灌胃的方法给予不同剂量薄荷油。从病理学角度观察其肝、肾器官形态改变,以了解该植物提取液的毒性和致死量。结果:通过急性实验,发现大剂量薄荷油对小白鼠的肝、肾均有损伤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病理变化随之明显。组织切片显示肝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肾小管上皮也可见一定的损伤,表现为上皮细胞水肿。结论:大剂量薄荷油对小鼠的肝、肾均有损伤作用,肝毒性显著,并对肾脏有轻度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龙胶囊对正常小鼠血糖及肾上腺素致高血糖模型小鼠的血糖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正常小鼠的血糖浓度及肾上腺素诱导小鼠高血糖不同处理后的血糖浓度变化。结果:肝龙胶囊对正常小鼠血糖浓度无影响,而对肾上腺素高血糖模型小鼠有显著的降糖作用(P〈0.01,P〈0.05)。结论:肝龙胶囊能降低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浓度,对正常小鼠血糖浓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ock抑制剂Fasudil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起始环节的外周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雌性C57BL/6小鼠分为CFA组、EAE组和Fasudil组。Fasudil组动物免疫后第7 d腹腔给予Fasudi(l50mg/kg.d),连续给药14 d。免疫后隔天观察各组小鼠临床评分和体质量变化。在免疫后28 d处死动物,取脊髓进行HE染色和髓鞘染色,制备脾脏单个核淋巴细胞(MNC),测定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IL-4,IL-10,IL-1β,IFN-γ的含量,流式细胞术观察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部分脾脏组织和MNC涂片行免疫组化荧光染色观察Rock的表达。结果Fasudil在EAE外周免疫组织和细胞通过下调Rock的表达,抑制Rock的激活,明显改善EAE的临床症状评分(P〈0.05);减轻EAE外周炎性细胞向中枢的浸润,缓解神经髓鞘的脱失;经Fasudil干预可以下调EAE外周特异性MOG35-55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调炎性细胞因子IFN-γ和IL-1β水平,升高保护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促进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Rho/Rock信号通路的激活在EAE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Rock抑制剂--Fasudil抑制EAE免疫病理过程中外周免疫细胞激活这一起始重要环节,减少炎性细胞的中枢浸润,缓解EAE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微毛诃子树皮醇提取液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以及在体肠肌的影响,并且观察其对豚鼠离体肠肌的影响。方法:按Bliss法设计实验,对小鼠灌胃给药,观察5 d内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以小鼠急性死亡率为指标,测定微毛诃子提取液对小鼠的LD50;采用炭末推进实验观察药物对在体肠肌的影响;以豚鼠离体肠肌收缩幅度、张力为指标,采用离体标本运动实验法观察微毛诃子树皮醇提液对豚鼠离体肠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微毛诃子树皮提取液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为5.69 g/kg,LD50的95%的可信限为4.60~7.05 g/kg;微毛诃子树皮的醇提液对小鼠在体肠肌和豚鼠离体肠肌都具有明显的舒张作用,且组胺对微毛诃子树皮的醇提液的抑制作用具有拮抗作用。结论:微毛诃子树皮的醇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毒性,同时微毛诃子树皮醇提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肠肌的收缩,且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组织胺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5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进行穗遮光、套透明袋、剪旗叶、剪倒二叶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对不同品种千粒重的影响,以分析不同光合器官对千粒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品种千粒重的影响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3个处理对百农高光3709的千粒重影响均较大,尤其是穗光合对千粒重的贡献最大;不同处理对千粒重的影响基本一致;各光合器官对千粒重的贡献大小表现为:穗器官〉旗叶〉倒二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