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贵刊今年9期题为《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的文章,对作者提出的新观点很感兴趣。至少有一点同感:"地壳运动造成地震可能是果而非因"。为什么呢?如果地壳运动是造成地震的根本原因,照理单纯的机械震动(地壳位移)是应该能较容易、准确地被捕捉到的,而几十年...  相似文献   

2.
读贵刊去年9期上《消灭大地震的构想》一文,对作者“以震灭震”的大胆设想深为钦佩的同时,又对这种新思路产生一个疑虑:在至今人类尚无法掌握大地震(真正)成因的前提下“冒险”行事,是否会适得其反呢?笔者认为,虽然大小地震成因很复杂,但可分为偶然成因和普遍成因两种可能性。前者主要形成小地震,后者主要形成大地震。笔者记得,贵刊1999年9期曾登载了《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的文章。笔者认同该文的观点并写了读后感刊于同年12期。时至今日,笔者仍坚持这一观点,除该文所列理由外,笔者还有一个自认为可作有力证…  相似文献   

3.
地震发光现象,俗称“地光”,是一种自然光源。世界上有关地光的最早文字记录是《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里面记载了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发生在陕西省岐山地区的一场6~7级地震:“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其中“烨烨震电”就是对此次地震发光现象的描写。公元一世纪,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编年史》中,记述了公元17年小亚西亚地震破坏了12座城市和地震发生时火光闪闪的现象。这是外国人对地震发光现象的最早记录。长久以来,地震前或地震发生过程中是否有发光现象这一问题,让人们倍感困惑。一些人认为…  相似文献   

4.
地震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造成直接和间接的严重破坏,成为地震灾害。我们所说的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此外还有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等),是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地震的发生是地壳在运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践》是彼得·圣吉以企业组织为焦点而展开的对于个人及组织生命运行的探讨,它所倡导的五项修炼中的“系统思考”方式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整体性思维之间有着共通的本体意味。它们不仅仅只是个人和组织的运行机制或操作工具,而更是一种深刻地追求生命意义的学习模式和生存方式,也正构成了学习型组织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苏珊·桑塔格系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批评家、女权主义者,著名的“纽约文人集群”中的一员。她的写作领域广泛,以其卓越的才华、敏锐的洞察力和广博的知识著称。《论摄影》(中译见《一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纽约书评>论文选1963—1993》,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拙文引文均见此书。)于1973年10月18日首次发表于《纽约书评》。后来,苏珊·桑塔格又将《论摄影》一文扩展为一册专著,湖南美术出版社有同名中译本。第一次读苏珊·桑塔格《论摄影》,我觉得这篇文章虽妙语连珠但却杂乱无章。认真地作两次重读之后,我逐步体验到作者语义纷披的论述中所蕴涵的丰富活跃的感觉和深刻独特的  相似文献   

7.
中医自古虽有三才之名,却并未阐明三才的确切概念和定义,也没有说明三才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除方剂中有三才汤、三才封髓丹和针灸中有天、人、地三才针法等少数几处利用其外在形式外,并没有三才说的真实内容。其实,笔者通过探究三才的相互关系,发现三才说既是人体各单元的结构关系学,又是人体内外诸气的辈分关系学。《鶡冠子·泰录》说:“天地成于元气”,《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阴阳离合论》又说:“天覆地载,万物方生”,就是说,天、地、人和万物这三才都是元气的产物,元气是第一代,天地是第二代,人和万物…  相似文献   

8.
过去,几乎没人接受陨石存在的事实。它们只被视为一种雷电现象的产物,或是“闪之石”,“雷之石”。还有人认为它们来自火山爆发、龙卷风,甚至由大气直接压缩而成。时至1807年,连美国总统汤马斯·杰弗逊也认真地指出,“我更情愿相信那两个认为天上会掉石头的美国教授是在撒谎”。其实,杰弗逊不止一次发表了类似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克里斯·菲利普斯教授和他来自伦敦和瑞士的同事们在帝国理工学院的激光实验室生成了一种新的光学效应,可以使固体物质变得透明.从而可以用来在地震中穿透碎石观看到下面的情况。这项研究成果最初发表在近期的《自然材料》上。  相似文献   

10.
奇妙的隧道     
小說《斋聊志異》里說,古时候有个劳山道士,无論多厚多結实的墙壁,只要他俯首一冲便过去了,而墙壁却依然如故。当然,这只是人們的一种美妙的幻想。然而,在微观世界中,倒真的存在着“穿壁”的現象,物理学家給它取了一个专門的名称——“隧道效应”。什么是隧道效应呢?首先让我們来看看几个有趣的綫索。第一个綫索——α蛻变之謎 放射性元素的α蛻变現象,有些讀者可能已經知道。具有这类蛻变現象的元素能够天然地从它的原子核中抛射出具有两个正电荷的α粒子(氦的原子核),而后轉变成另  相似文献   

11.
地震武器     
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人类制造战争的手段,要比维护和平的手段发达得多。”的确,当人类对地震等自然灾害还不能有效地预防时,又一种新型的武器——地震武器已经悄然诞生了。所渭地震武器,就是在特定环境下,采用地下核爆炸和非核爆炸等手段,人为地诱发或制造地震灾害,从而达到军事目的的一种武器。前苏联的地震专家先后进行了32次地下核爆炸,以检验其引起的地震效果。20世纪80年代,他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核爆炸  相似文献   

12.
上帝的骰子──《周易》·笛卡尔坐标·六维空间体系第五章人身乃一小天地──经脉学说与六维空间体系周康龄中医经脉学的诸派书籍,源于汉朝以前《灵枢》、《素问》两种医书,今合称《黄帝内经》,距现在约两千多年,整个体系是相对稳定的,中国历来有“医”“易”同源之...  相似文献   

13.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出自《汉书·东方朔传》,意思是互相呼应。在科技史中,这种现象俯拾皆是。剅剅科学创造——“这边唱来那边和”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中国古书《周髀算经》的作者陈子发现了“陈子定理”——“勾股定理”的“妈妈”。似乎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也发现了勾股定理——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相似文献   

14.
结合《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参加“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口腔医学期刊编辑角度,探讨口腔医学期刊编辑在抗震救灾医疗和宣传战线上的工作和责任,以提高其社会责任感,为将来口腔医学期刊编辑更好地参与大规模地震灾难性事件救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地壳运动和地震的发生是天然密不可分的.地震前后,包括震时,地壳形变全过程的观测结果是认识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料.GPS是目前综合性很强的地壳形变观测技术,能观测得到大范围、多方面地震前后,包括震时(地震波),地壳形变长过程,也最能适应长、中、短临地震预报对观测技术在时空强("强"指观测值的大小)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第一期我国宜农荒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一‘·一“·”····“··””·”···”·“·”·”·“一石玉林、康庆禹、赵存兴、钟烈元、石竹弱(1)广东垦区橡胶宜林地选择与分等标准的探讨”·······“”··““·”···“·”·”······“·”·”·”·“·”·”·”·”···”··”·”二傅兴(11)青海地区草场生产能力及其评价“·”一,’’“·“·”,·””·”··”··”·“···”··“”·“···”·”·”···”··””·”··“·”·“一俞锡章(1钓西藏作物气候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21世纪日益临近之际,各种如何面对新世纪的书籍不断出版。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布鲁斯的《生存趋势》提出了“改变观念的24张新牌”,号称“新时代新科技由此开启未来之门;新游戏新规则且看谁是明日赢家”。《北京晚报》就此发表了书评——“新时代新游戏如何才能不...  相似文献   

18.
一、溯源 蚂蚁食疗起源于我国,与中医药学的食、药同源、是在经验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宝贵的疗法3000多年来一直在民间各地流传。 关于蚂蚁食疗最早有文献记载的是《周礼·天官》和《礼记·内则》:“蚳醢以供天子馈食。”醢即蚂蚁幼虫所制的酱。我国第一部词书《尔雅》:“蚍蜉大……其子蚳”,即蚊子。唐刘恂《怜  相似文献   

19.
美国(《基督教箴言报》记者拉什沃思·基德尔在过去的四个月的时间里,采访了十六位著名的思想家,向他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哪些是人类必力注意和慷慨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首要问题呢? 根据专家们所提出的观点,拉什沃思·基德尔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了二十一世纪议事日程上的六大事项: ·核毁灭的威胁·人口过多的危险·全世纪环境的退化·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差距·对教育系统进行根本性结构改革的必要性·公共道德和个人道德的沦丧为什么只选出这么六个问题,基德尔作了以下说明: 一、核毁灭正如长期担任劳工领袖的道格拉斯·弗雷泽所说的:“对这个问题不采取措施,其后果可能是  相似文献   

20.
战争的未来     
“我们正在步人这样一个时代,贸易集团之间不是和平的经济竞争,而是种族和宗教集团之间具有战争性的冲突,”这是军事历史学家马丁·范·克罗夫尔德(Martin·van·Creveld)在其《战争的变化》一书中所陈述的观点。这是一本卓越而有说服力的著作,它可能会伤害世界各地爱好和平的人士。然而,爱好和平的人士可以从总参部和国防部官员在阅读这本反传统观点书时承受的痛苦中得到安慰。范·克罗夫尔德在书中证明,今日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军事防务在未来的战争中实际上没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