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是否选择自主研发及其自主研发选择的动力与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的重要问题之一.将自主研发选择影响因素归纳为主观与客观共五个因素——创新压力、创新信心、创新氛围、研发体系、创新外部依赖,通过175家企业自主研发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上述影响因素对企业自主产品研发和自主技术研发选择的作用,并比较两者间差异.实证结果表明,两种研发选择既受共同的因素影响,也存在各自特殊的影响因素;企业从自主产品研发到自主技术研发转变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是动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2.
企业自主研发信心是其自主创新行为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从宏观制度、文化以及微观企业家精神分析自主研发信心问题,忽视了信心构建的动态性及企业层次在自主研发信心构建上的能动性。将企业自主研发信心分为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信心影响因素,对175家企业自主研发情况进行了调查。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企业自主研发信心的内生性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同行的自主研发示范的负向作用、拥有技术专家以及研发领先的正向作用,企业当前不具备稳定和累积性的内生性自主研发信心体系。提出通过构建企业外生性企业自主研发信心,激励和引导企业自主研发实践以及技术学习,不断增强和完善企业内生性自主研发信心体系,从而构建企业内生性自主研发信心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星 《科学学研究》2011,29(7):1064-1070
 从企业内外部因素——知识基础结构和产品市场结构两方面入手,分析它们对研发资源在合作研发与独立研发之间合理配置的影响机制。认为,企业研发投入结构的选择是一种基于知识基础结构和产品市场结构的企业间策略互动。它们对研发投入结构的作用途径有:技术吸收率效应、绝对成本优势效应、技术溢出率效应、企业利润效应和产品差异化效应。并且以我国高技术企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理论结论得到了实证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于飞  苏彩云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3):203-210
将企业研发模式分为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探讨研发模式和知识距离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选取2013-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绿色创新,合作研发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较强,自主研发次之;知识距离与企业绿色创新显著负相关,知识距离越大,越不利于企业绿色创新;企业间知识距离较近条件下合作研发对驱动企业绿色创新的效果优于自主研发,企业间知识距离较远条件下自主研发更有利于企业绿色创新.  相似文献   

5.
自主研发与外部搜寻是科技型创业企业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科技型创业企业在资源约束前提下,存在着自主研发模式与外部搜寻模式间的选择难题。为解释拥有不同知识结构的创业企业在发现技术机会的条件下自主研发与外部搜寻的战略选择问题,本文基于资源-机会一体化视角,利用阶层式回归和分组回归等分析方法对科技型创业企业知识基础、技术机会对其自主研发与外部搜寻的影响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高知识基础广度对于自主研发与外部搜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影响系数存在明显差距,知识基础广度对于自主研发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其对外部搜寻的促进作用。高知识基础深度对于外部搜寻战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于自主研发战略的影响不显著。技术机会对于自主研发战略和外部搜寻战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基础广度与技术机会的匹配对于自主研发战略的选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的,对于外部搜寻战略的影响不显著;知识基础宽度与技术机会的匹配对于外部搜寻策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自主研发战略的影响不显著。在技术机会识别的条件下,高知识基础广度的企业倾向于自主研发战略,而高技术深度的企业倾向于外部搜寻战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目前正处于从模仿式创新向自主式创新的转型阶段,具有开展独立研发与合作研发的强烈需求。因此,从开放性悖论的视角出发,在分别验证独立研发和合作研发对产品创新的作用基础上,重点探究两种研发行为同时进行时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知识产权机制对以上关系的影响。通过对286家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1)独立研发与合作研发都对创新有积极的影响,但两者同时进行时却对创新具有消极的影响;(2)知识产权机制有利于促进独立、合作研发对创新的积极影响,削弱同时开展两种研发时对创新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中小企业创新类型的选择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挤压企业创新资源的投入而阻碍创新,二是促使企业通过创新提高劳动力边际收益产品来抵消最低工资带来的影响。文章利用浙江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二元选择和多元选择的评定模型(Logit模型),检验了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是否研发创新的选择,以及四类非研发创新类型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较高的最低工资标准使企业,尤其是非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倾向于研发创新,使非研发创新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技术和知识采用,更不倾向于选择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371家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数据,实证检验了自主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并考察地区制度差异对自主研发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自主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企业的创新绩效并非同等受益于其自主研发活动,企业所在地区的开放水平越高,知识产权保护越好,市场化程度越高,该企业的自主研发活动对其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就越强;(3)地区制度环境在自主研发和企业创新绩效间的调节作用还会因企业所有制类型、上市情况以及海外研发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本文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制度环境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以及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面临整体竞争力偏低、关键技术缺失的困境.继续扩大技术投入,提高创新绩效是实现高技术企业向创新驱动型发展的必要途径.采用1995-2016年高技术产业17个细分行业数据,考察自主研发、技术改造2种不同技术投入模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自主研发投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对创新绩效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改造增长相对缓慢,对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同时投入自主研发与技术改造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明显大于单纯依靠自主研发投入;在各行业中,自主研发对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创新绩效提升作用最大,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作用最小;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改造投入效果显著,其他行业技术改造投放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吴俊  黄东梅 《科研管理》2016,37(9):20-27
因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对知识、技术、技能的投入依赖度存在差异,创新组织方式对两类创新绩效存在不同的影响。以7499家有研发活动制造业企业为参照组,利用双对数回归模型估计江苏省483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和工艺创新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政府研发补贴对参照组的产品和工艺创新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对目标组的影响都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对目标组单个企业补贴强度低,没有助其跨过最低"研发投资门槛"。产学研合作对目标组产品创新影响大于参照组,对工艺创新影响小于参照组。政府研发补贴与产学研合作的交叉项对目标组产品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对工艺创新的影响不显著。依据实证结论,从研发补贴方式和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角度对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和工艺创新效率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