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 ,听了一堂语文研讨课《高大的皂荚树》后 ,我感触颇深 ,觉得如何把握好语文教学中“文道结合”的度值得探究。评课时 ,与会老师多数认为 ,对于文中提到的“秋天 ,把成熟的皂荚儿摘下熬水洗手 ;冬天 ,把皂荚树的落叶扫到一堆 ,点燃了取暖”这些内容 ,教学时除了要引导学生感悟皂荚树那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风格外 ,还应对学生进行环保、安全等教育。如 ,“把落叶点燃了 ,排出的废气是否会造成空气污染 ?”“点火时是否应注意用火安全 ?在什么地方点燃合适 ?”“用带钩子的杆去钩皂荚儿会不会影响皂荚树的生长 ?”……文中的做法与…  相似文献   

2.
近日整理学生习作,发现学生杨凯的《童年趣事》,突然联想到了它的指导过程,颇多感受。此文曾于1993年初寄《小学生语数》编辑部,被改为《火烧马蜂窝》,发表于当年第二期,并被评为一等奖。回忆此文的指导过程,既觉得有趣又觉得有用。为参加《小学生语数》的“小学生生活趣事”征文活动。我号召学生按照征文要求去写。在初审稿件时,觉得杨凯同学那篇颇有情趣。于是就启发他写细节,尤其是自己被蜂蜇了以后的心理活动和火烧蜂窝时的情景。开始他觉得难,当时的心理和场景怎么也写不具体。于是我引导他,你可以推想:当一个人无故遭到别人袭击时会是什么心理?“气愤”他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3.
女孩的宣告     
严琼 《班主任》2015,(2):54
这节课,我将和孩子们一起学习《高大的皂荚树》一文。不用翻书,我就能流利地背出文中的一句话:"好大的皂荚树啊,我们六个小同学手拉着手才能把它抱住。"不光是因为我已教过多次,更是因为这句话背后有我的愧疚与反恩。那是刚走上讲台不久,我带着五年级学生学习《高大的皂荚树》,孩子们专注的眼神、琅琅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第七册《基础训练4》作文题,在学生习作时,我作如下指导:(一)借鉴课文,学习方法习作前,引导学生复习《高大的皂荚树》,提出两个问题:①作者是怎样观察皂荚树的?②作者抓住了皂荚树干、叶、果的哪些特点来写的?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①作者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先从整体上  相似文献   

5.
“一天,悟空忽见一怪物,尖尖的头,圆圆的身子,还有两块方方正正的“翅膀”,金光灿灿,正向人间飞去。大圣哪里晓得,这乃是人间发射的航天器,正从银河系探测回来,途经此地……。”这是一个初中学生作文《孙悟空大战航天器》的片断。“到了2000年,我要当个饲养员,弹起《催蛋曲》,指挥着千万只鸡生蛋。那序曲刚刚奏完,刹那间生下了千万只又大又圆的双黄蛋”。这是从另一个初中生的日记摘录的。某所小学,老师在课堂上分析《烈火烧身》一文时,刚开始,一个学生的小手就高高地举起,问:“为什么烈火只烧邱少云叔叔一个人,而不烧别人?”“火烧得一动不动,为什么平时烧一下就疼?”有一位教师让小学生认  相似文献   

6.
一、仿 写作文如同学生写毛笔字,“仿”也是不可缺少的步骤。“仿”和“抄”是不能划等号的。习作例文是课本在习作前编排的一篇示范性课文,学生可仿其作者的写作方法。比如《高大的皂荚树》,作者先写了皂荚树的位置,生长特点,接着按时间顺序写了皂荚树一年四季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作用),最后赞美了皂荚树对人们无所求,舍己为人的献身精  相似文献   

7.
下面5个句子是两位教师提出质疑的所谓“比喻句” :①想着想着 ,我的心里 ,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高大的皂荚树》)②腿里像灌了铅。 (《鹅》)③一个比我拳头还大的雪白的蛋露出来了。 (同上 )④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了它的“宝宝”吧 !(同上 )⑤这家伙 ,真是个机灵鬼儿。 (同上 )由全国重点小学语文教师编写的《小学生语文教案及作业设计》一书 ,在对句①的分析中写道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形象地说明了皂荚树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好像有一颗种子在同学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使大家受到启发 ,懂得了应该怎样像皂荚树…  相似文献   

8.
怎样使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有成效?我的体会是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和年龄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当我钻研《小学生守则》第八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时,我一面翻阅资料,一面在思考四(二)班的一个棘手问题:班里干部与干部,同学与同学闹不团结,特别是男同学,常为一些小事争吵不休,互不相让,有的成了“冤家对头”。因为不团结,不仅影响班队活动的进行,也使教学工作受到影响。于是,我确定要通过《小学生守则》第八条的教学,联系班上实际,着重解决不团结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习作例文《高大的皂荚树》借物喻人,详细描写了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提供方便,并饱含深情赞美:“你曾经自己淋着,给我们挡雨;你曾经自己晒着,给我们遮阴;现在你去燃烧着自己,给我们温暖.皂荚树啊,你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期望.”“我们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文章中生动的描述,形象的拟人,整齐的排比,诚然给学生学习提供了好的范例,但其中丰富的思想内涵更给人以启迪.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细细品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皂荚树的奉献精神.课后,我又布置了一次小练笔:写自己熟悉的一种植  相似文献   

10.
班级快报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三年级一班的同学呼啦一下跑到教室后墙上的一块黑板前,争着抢着看。这时,只听小胖子王兵有声有色地念道:“班级快讯:今天,我班杨婷同学在学校组织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在全班同学的提议下开辟的一个新天地——《班级快报》。《快报》用的黑板是师生共同制作的,由杨婷、宋金川两位同学任主编,班主任当顾问,各小组都聘有通讯员。开辟的栏目有:“天气预报”、“班级快讯”、“新人新事”、关心学生身心成长的“生活顾问”等,还有一个“…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高大的皂荚树》是九义六年制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留心周围的事物”。这篇状物类记叙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的皂荚树 ,是分两部分叙述的 :第一部分讲皂荚树的位置和样子 ;第二部分讲春夏秋冬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许多方便和欢乐。第一部分共讲了三点 :1 皂荚树长在什么地方 ,在学校操场的东边。这样 ,皂荚树和操场就有了联系 ,一年四季在操场上发生的事情几乎都与皂荚树有关。在介绍皂荚树位置的同时 ,课文还较详细地介绍了操场 ,操场原来是一块“大约三十步见方”的不大的空地。写操…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一个小伙伴,经常在课外陪着我,让我获得许多知识和乐趣。这个小伙伴是谁呢?她就是《小学生导读》。我是五年级的学生,《小学生导读》也陪伴了我五年。别的学校学生多是从三年级才开始阅读她的,而我们从一年级就接触了她。这么一说,我应该是同年龄孩子中《小学生导读》的“资深读者”  相似文献   

13.
相处     
“立夏?你怎么了!这书明明是我的,你凭什么说是你的?”七七指着两桌间的《岛》向我狂吼。我的眼里充满了一千个一万个不理解,这书是我几天前借给你的,怎么几天后成你的了?不过,我很快便明白了过来。七七你只是想要我这本书,可以直接跟我说,何苦说成你的?我这人从来就直肠直肚、口无遮拦的,立即当着众同学的面把话说了出去。结果,有几位同学马上替我“指证”:这本书是立夏的。一个月前我们也借过,七七你也太那个了! 我虽然有点怒火中烧,但看见七七的泪水,我的火反倒烧不起来  相似文献   

14.
《高大的皂荚树》是一篇习作例文,它有着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双重任务。根据本课内容和课型特点,我采用自学辅导法进行教学。教学步骤如下: 一、审题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审题。①从课题看,我们知道文章写什么?(写皂荚树。) ②写皂荚树的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执教《高大的皂荚树》,本着“以学定教”的理念,与学生一起和文本、作者展开了一次“对话”。下面是课堂实录的一部分。[片段一]师: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二部分,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讨论。生“:皂荚树啊,你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这一句中的“启迪”在这里指的是什么?生“: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师:你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仔细思考可以帮助你们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下面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根据你们平时阅读的情况来说说。生:是启示、启发的意思。师:请联系实际再想想。…  相似文献   

16.
赵满江 《安徽教育》2009,(11):19-19
<正>春节刚过,新学期我还没来得及整顿班风,就出了一件让我很烦心的事:班长毕圣贤同学将墙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给撕了下来。这还了得?怎么会出现这种事呢?上午第三节自习课,由于两个同学吵闹,我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观察的轮廓性和叙述的表面性,注定了作文内容的不彻底和不全面,往往所写出的内容不是隔靴搔痒就是丢三落四,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怎么样为什么”等疑问词对叙述的内容进行质疑,使之不断完善全面.如有一个同学在《拜年》中这样写:我到了爷爷家向爷爷拜年,他很高兴,给了我一个红包.就这段话可以提出许多问题:我是怎样向爷爷拜年的?我是怎么对爷爷说的?爷爷的神态怎样?怎么说的?爷爷是怎样把红包拿给我的?凡此种种.问题提出后,要善于刨根问底,逐题加以剖析.解答和补充.这样,作文叙述的内容就丰富多了,描写也就具体了.  相似文献   

18.
亚米契斯,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也是我在《爱的教育》中认识的一位文学家。《爱的教育》也许你还不知道吧!它是1886年出于亚米契斯之手的一部成功之作,曾在世界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书是以一个小学生日记的形式写的,这个小学生叫安利柯。这本书中有许多人物,其中我最喜爱、最佩服的要数卡隆了。为什么卡隆深受我的喜爱呢?看了下面的两点你就明白了。第一点是:卡隆是个“正义战士”。在安利柯班上,有几个傲慢、爱欺负弱小同学的人,十分讨厌卡隆。为什么?因为每当他们欺负小同学时,只要小同学喊一声“卡隆”,他们便放下举起的手,…  相似文献   

19.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后仍“举步维艰”之时,孙老师从“风”这个角度予以巧妙点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知道了,可能邱少云趴…  相似文献   

20.
焚书指南     
正在《后天》这部电影里,有一个特别值得玩味的桥段:一群人为了躲避严寒,钻进了纽约的市立图书馆。他们为了取暖,不得不把书拿出来烧掉,但对于先烧什么书而争执不下,最后所有人一致同意,先烧《税法》!之后我重看了一遍《后天》,然后想,假如—仅仅只是假如—北京也遭遇了一场千年不遇的严寒,一些北京市民被迫涌入首都图书馆,也同样需要烧书取暖时,他们会如何选择?仔细想想,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心理测试题,有点像"如果你流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