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晨,我到学校饭堂吃早餐,恰好校长也来了,坐在对面。“食兴”之余,校长面带微笑地对我说:“我们老师呀,有时要向农民学习多点,向工人学习少点。”我当时一片茫然。  相似文献   

2.
每晚,当我快忙完家务活时,我那四岁的儿子总是来个见缝插针,“妈妈,今晚给我讲一个故事!(一般到最后都是贪心地要讲几个的)”小脸试探着在央求,一旦允可,阳光灿烂。我默思良久,想到了自己班的孩子,高年级了,按道理,他们的阅读应该比我儿子强太多倍啊,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测验结果常常是让我“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相似文献   

3.
[题目]小红、小玲、小芳、小刚和小明五人,在一次英语竞赛中,得到了互不相同的分数(都是整数分)。小红说:“我得了85分。”小刚说:“我在五人中分数最高。”小玲说:“我的分数是小红和小芳的平均分。”  相似文献   

4.
输·赢     
喜讯传来,我们班的王珊珊同学被评为“县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了1这一年来,她一直是同学的“小老师”,我的好帮手。荣誉当之无愧属于她。当我郑重地把大红奖状呈给王珊珊母亲时,她不以为然地撇撇嘴说:“奖状?老师,你来得正好,我要向你告状!”我懵了:“告谁的状?…‘告王珊珊的状呀。”我简直难以置信了。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故事: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但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相似文献   

6.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一直在为孩子寻找,寻找起点,寻找理想,寻找结果,寻找答案,寻找兴趣,寻找特长,寻找朋友,寻找快乐,寻找差距,寻找成功,寻找……但我们很少去为孩子寻找理由,特别是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不相信你的理由,我只看重你的行动”,“我对你的理由表示怀疑,你的行为已经说明了一切”,“我不需要任何理由,我只要结果”……我们总是这样来终止孩子的述说。我们并不知道,倾听孩子稚嫩的心灵,为孩子寻找一个成长的理由,这对孩子有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世间有一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却无比珍贵。它的名字叫“缘分”。正如佛教大师所说,人在大街上走,两人互不相识,能擦肩而过,就需要300年的修行。我与《河南教育》相识相交已逾23个春秋,这份缘分的修行到底该用什么时间单位来计算呢?  相似文献   

8.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关爱是教育的源泉,赏识是教育的本质,信任是教育的基础。只有把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化作绵绵细雨洒向学生的心灵,才能浇灌出灿烂娇艳的花朵。  相似文献   

9.
人都要有一个爱好,一个健康的爱好。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爱好,如收集邮票、收集古玩,而我是收藏图书,古今中外的签名书都在我收藏之列。有时候,斯人远去,收藏签名书有困难,我也以收藏盖章书为乐。古人写信,见字如晤,古人掌军,见印如令。通过这些签名书和盖章书的收藏,我和这些作者们会面、交谈,亲耳聆听他们在书中的叙说,感受他们人生的缤纷多彩,并借此体悟人生,丰富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雷琳 《广东教育》2010,(2):64-65
一天晚上,与几个朋友一同聚餐。席间,我们点了那间餐厅的几个招牌菜。几杯落肚后,朋友A说:“大家一同来评评这餐厅的菜,做得怎样?”朋友B说:“我感觉不错!为什么我们自己做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做不出这么好的味道呢?”朋友C接着说:“这就要看厨师的本领哟!  相似文献   

11.
事业成功之心,人皆有之。有谁不想使自己的事业早日成功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事与愿违,不是事业无成,就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一目没志向,二日缺毅力,因为他们不懂得成功、志向、毅力之间的重要关系。笔者仅就这三者关系谈点看法。孔子认为匹夫不可夺其志;孟子认为志为气之帅;苏轼则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所以,立志是人的事业成功的基础,工作随着志向而开拓,而成功又靠着工作来体现。“志不立,天下无成之事。”那么,什么叫“志”呢?“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和奋斗的目标。一个人有了志  相似文献   

12.
让幼儿参与学具制作是一项很好的教育活动,下面我以中班第二学期幼儿的一次“自制数卡”的实例。来分析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群人归拢在一起,那尚不是一个“组织”;四、五十个学生以简单机械的手段聚于一室,那只能称作一个“组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班级。真正健全的班级应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一个领导核心,有优良的风气,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由“组合”到“班级”是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14.
清人姚鼐说:“余尝谓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或称义理、考据、词章)姚鼐提及的“义理、考据、词章”三方面,是我近十余年潜心探究,乐此不疲的所在。  相似文献   

15.
大概是五年前,当我还住在美国的.时候,有一次回到中国演讲,一个学生跟我说,您写了这么多书和文章,我们能不能问一些问题呢。这令我意识到,在互联网投资公司工作的我,居然没有好好把握互联网,所以在写第三封信的时候,我就办了一个很简单的论坛,叫做开复学生网。  相似文献   

16.
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笔者思之再三,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语文教学最关键的问题是落实六个字——广读、勤写、少考。  相似文献   

17.
丙戌岁末,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研讨会在美丽的滨海小城湛江举行,嘉宾咸集,精英荟萃。我本人非常有幸地在此次会议中与三位教师同台献技,讲授了《历史》选修6中有关“秦始皇陵墓兵马俑”的内容。以下是我从准备到登台讲授再到课后反思的完整历程。  相似文献   

18.
诗悟的核心在于悟,在于对诗歌的整体感悟。鉴赏诗歌,经历了感性、理性阶段后,我们还要讲究一种悟性,一种灵感。关于悟,明人陆世仪曾说:“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后,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其可以不灭。得悟亦不难,得悟之后,须继之以躬行,深之以学问,然后悟可以常继。”如果说,  相似文献   

19.
扫墓、踏青、插柳。始于何时? 扫墓:始于战国的“墓祭”,盛于唐代。后称“上坟”、“上墓”。清代上坟从清明前夕起到立夏日止,长达一个月。有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相似文献   

20.
商丽 《山东教育》2007,(7):88-88
我抚摸着他充满悲伤的大脑袋,有点后悔替他买回这两个脆弱的小生命,这对儿子的伤害太大,他满怀希望地替小鸡设想的“生活之路”才刚起步,就让他经历小鸡的死亡……不过,这似乎会让他对生命的认识具体一些,完整一些,也会让他对生命的爱更具体一些,完整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