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王受命"是周王朝立国的终极依据和王朝命脉之所在,也是周王朝占主导地位的影响有周一代的社会观念。关于"文王受命"说的起源,比较流行的司马迁所述的"虞芮质成"说实不如《程寤》的"大姒之梦"说更近乎历史的本真。这个观念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在大姒之梦以前,文王受命是指接受商王之命,其后,则是取商王朝之命而代之,只是到了周公时期其内涵才扩而大之,成为文王接受天赐予的统治天下的大命。清华简《程寤》篇对于说明"文王受命"问题十分重要,此篇以述史为主的写法和一些用辞之例,都表明它当成书于西周晚期或春秋时期的史官之手。这对于研究《逸周书》的成书时代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许多古老发达的民族差不多都有自已的史诗。各民族史诗产生的时代、表现形式等由于受民族特征、地理环境、社会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尽相同。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和《诗经·大雅》中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大明》、《皇矣》。虽然周族史诗的规模比较小,但如果将它们作为一组诗来看待,它们则比较完整、形象地描绘出周民族的创业、发展、建国的历史。我们通过两种史诗比较研究,既可把握史诗的共同特征,也可以认识史诗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孔子学琴     
孔子学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问,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相似文献   

4.
传统认为华夏民族没有史诗,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典型的支民族的史诗也就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反映了周民族兴起的历史情况,可称作是周民族的史诗。  相似文献   

5.
上博简《诗论》第21-22号简有孔子曰“‘[文]王在上,於卲于天’,吾美之”一句。沿着这条线索,考察《诗.大雅.文王》等古代典籍,可知,以“帝”为中心的“天国”建构是周人的创造。文王之所以受命称王,是因为在周人看来,他能够由人间而上达天庭,并在天上侍奉上帝,因此得天眷顾。孔子相信天的伟大与神威,相信文王有上天下地的神力。他对《文王》之诗的赞美,对文王的崇敬,实在是出于对天命、帝命的信仰和崇拜。长期以来,学术界流行这样的观点,以为孔子不太关心天命问题,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有没有民族史诗,这是中外学者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一书中说:“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性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也是一个大障碍。”他这里提出的“民族史诗”,主要是指在艺术发展不发达阶段上,以叙述古代民族的始祖以及在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英雄人物的业绩,反映与古代民族形成有关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主要是民族部落之间的战争)的一种规模宏大的叙事性长诗,人们通称为英雄史诗。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世界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诗,是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仕》。这史诗早在两河流域  相似文献   

7.
《关睢》诗旨历来有“后妃之德”、“文王得配太姒”、“男女情思”等诸说,难成定论。本文紧扣诗意,联系诗经时代的婚恋风俗,佐以相关的史料,着眼于探究“君子”和“淑女”的身份,对前人之说进行辨说,最后得出《关睢》是一位贵族青年对一位农家女的单恋情歌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吉尔伽美什》是人类已知最古老的史诗,是苏美尔-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以女性角色为切入点解读《吉尔伽美什》,虽已有一定的成果,但尚待进一步发掘。史诗中从宁孙女神到Shiduri,构建了一条吉尔伽美什的成长路线,并可根据角色划分为宁孙时期、恩启都时期与Shiduri时期。其中的恩启都作为史诗的第二主角,虽是男性形象,但文本多次暗示了他其实是具有女性符号特征的妻子形象,并与具有神圣母亲特征的神妓Shamhat构成乱伦关系。而在史诗中登场的另外两位女神阿鲁鲁与伊什妲尔都是吉尔伽美什的阻碍者,她们二人分别对吉尔伽美什形成阻碍的事件在结构与作用上也具有极其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柳宗元诗作《读书》《饮酒》与陶渊明《读山海经》组诗、《饮酒》组诗不同的创作特征,指出他们的诗作在写作形式、抒写内容、格调、情怀方面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其内在风神却有很大差异。认为柳宗元诗比陶渊明诗潇洒冲淡,但缺少陶渊明那种相对超脱基础上的真旷达。  相似文献   

10.
凡著书者,必重於立名义,立名以示其意而明其旨,名正方可顺言其意,读书亦然,知名义而后可知其文所言为何。如何理解《周易》命名之义,对於读《易》解《易》及知《易》为何书,实有重要意义,此仁见智见判然始分之初。汉以降,对《周易》命名义说有多种,其对“周”字的解释和理解基本有二种,而对“易”字的解释则较多,本文分而论之。先叙“周”字:一曰“周”指周代。《周易正义·序》云:“案《世谱》等群书,神农一曰边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既《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故名之《周易》。……”又文王作《易》时,正在  相似文献   

11.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10,(7):13-17,112-115
齐宣王问日:“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日:“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兰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  相似文献   

12.
《吉尔伽美什》艺术形象简说胡吉省古代巴比伦文学由苏美尔和阿卡德文学发展而来,其最高成就是《吉尔伽美什》这一史诗.它和古代其他民族的史诗一样,也是在集体口头创作和流传的过程中,渐成规模,然后由诗人整理编定的.史诗的形成过程是相当漫长的.由于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一说起神话与英雄史诗,就会想到古希腊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或者是古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其实,最古老的史诗是出自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吉尔迦美什》。它是人类的第一部史诗。所谓的“美索不达米亚”又叫“两河流域”,也就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土地。照现在而言,大体上就是伊拉克所属  相似文献   

14.
读《读书杂志·史记杂志》张家英西伯日文王《周本纪》: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读书杂志·史记第一》:念孙案:“西伯日文王”;本作“西伯文王也”。今本既衍“曰”字,又脱“也”字,此是承...  相似文献   

15.
屈赋拾诂     
论道《离骚》:“汤禹俨而抵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古今楚辞在家训释其中“论道”一语,凡有三说。王逸《楚辞章句》云:“周,周家也。差,过也。言殷汤夏禹、周之文王,受命之君,皆畏天敬贤,论议道德,无有过差。”由是观之,王氏是以“论议”训“论”,以“道德”训“道”的。后世朱熹,刘良等均从王说。另一说以洪兴祖为代表。洪氏《楚辞补注》云:“道,治道也”。汪瑗、聂石樵等均从洪说。还有一说,如马茂元《楚辞选》云:“论道,议论政治上的道理。”陆侃如(其著有《楚辞选择》)等人亦有此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文化,文化内涵十分深厚.中国古代的宫廷乐舞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国艺术形式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我国人民在宫廷乐舞以及其他音乐舞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不断创新,使我国民族音乐和舞蹈得以进一步发展,而《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是我国音乐舞蹈艺术的重要标志,本文对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进行叙述分析.  相似文献   

17.
神话英雄史诗《江格尔》展示着蒙古民族的审美理想和个体生存状态。史诗的既成审美对象是以一种感性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美学观念,这种原初的美学观带有明显的神话思维特征。《江格尔》具有东方审美观的特质。东方审美“同情观”的哲学认识论基础是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观”。史诗《江格尔》原始审美表征表现为:萨满思维、生命为美、物我同一等。  相似文献   

18.
说起《诗经》中的成语,你也许会感到陌生,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诗经》中的成语早已深入人心。请看,“高高在上”(《诗·周颂·敬之》)、“斤斤计较”(《诗·周颂·执竞》)、“万寿无疆”(《诗·豳风·七月》)、“小心翼翼””(《诗·大雅·文王》)、“子...  相似文献   

19.
蜚声世界文坛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简称《格萨尔》)。是反映该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一部大型文学记录,也是该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艺术概括和再现。也是该民族的“传奇故事”和“圣经”。藏文达一百多部、一千多万字、篇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部著名史诗的《格萨尔王传》,不仅是该民族的“百科全书”。而且还是该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标本展览馆”和具有永久价值的“全民族的经典”。但是,在两百多年来的《格萨尔》研究中,围绕着《格萨尔》是史诗还是神话史诗的争论,延绵迄今,莫衷一是。因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史料论述了“格萨尔实有其人”的依据,以证明《格萨尔》具有与世界史诗”记录对一个民族的命运有着决定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歌颂重要历史人物业绩”的这一相同的本质内涵。进而指出否定《格萨尔》史诗地位的错误倾向,以再现《格萨尔》史诗的原真风貌,从而巩固它在世界文坛上崇高的史诗地位和肯定它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