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王安石的以义理财和义利统一的义利观为其施行变法改革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传统的义利观被他赋以新的内涵,使其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也因此招致理学家们的反对.他的义利观具有那个时代的特色,毕竟是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入世色彩.义利观归根结底是社会各阶级之力量对比及经济利益在道德领域的反应.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独立的个人利益主体,也没有形成近代功利主义追求个人利益、个人幸福的义利观,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深度剖析王安石义利观的思想内涵,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观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王安石与司马光义利观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利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三大理论范畴之一。分析王安石和司马光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改革中提出的经济政策和主张 ,可见王安石具有明显的法家富国主义色彩 ,司马光遵循的是儒家民本主义的富民思想 ,二者在其实施的政策措施上的着重点不同 ,正反映了儒法两种义利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哲学史上,义利问题一直是儒学的首要议题。关于一代儒学大师孔子的义利观,多数人认为孔子重义轻利,义利对立。笔认为,孔子承认人们对利的欲望和追求的正当性,他强调义利的统一,但由于社会环境所限而“罕言利”。孔子义利观对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是我国伦理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在百家争鸣中充分阐释了他们义以为上、先义后利、以义克利的观点,形成了先秦儒家学派的义利思想。若拂去其上的时代烟尘和偏见,以新的视角来研究和探讨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对促进今天新型义利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墨子是我国春秋末战国初的著名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中有许多方面至今仍然有研究的价值。墨子的义利观是他政治思想中重要的一部分,其鲜明的特征是:尚利贵义,主张“义”“利”统一;追求天下之公利为最高价值;义利以“兼爱”为前提;他的一切主张均以义利为归宿。研究墨子的义利观,对于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精华,用于当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义利观在其弟子编撰的《论语》中进行了全面阐述。义以为上、利之常情、义利辨证是孔子义利观的主要内涵。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部分党员干部义利观扭曲,腐败问题日益突出,"假义真利"是时下贪官之真实写照。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孔子义利观要进行现代解读,突破时代与阶级局限性,汲取为政中的科学义利思想,这对提升党员干部政德素养和加强党内廉政制度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辩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义利观教育中央教育教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詹万生一、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辩义利之辩,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它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说它常新,是因为每个时代的争论都有它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颜元义利兼重、道功并收的义利观,达到了该时代的高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并且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义利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原则,是坚持义利统一和义利"双赢"的价值立场的义利观,她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抵制人际关系中盛行的物质主义;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爱情婚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义利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后,义利关系问题才得以解决——共产党人提出“人民利益”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找到了义利相通的社会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中国现在的时代特征相,创造性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义利观——邓小平同志的义利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是人类伦理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扬弃以往的道德学说形成了具有全新理论特色的理论体系,从理论形态上看,它是道义论和功利论的统一、目的论与工具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指导,在它的指导下形成了义利并重与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12.
在将戴伊教授的《媒介传播伦理——案例与争论》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笔者较深刻领会了一些他的媒介伦理思想。因此笔者从六个方面简单介绍戴伊的媒介伦理观:媒介道德的主体,德性论倾向,伦理两难境地,对义务的划分,传播行为道德价值的评价机制,SDA道德推理公式。在此基础上谈了戴伊的学术成果对中国媒介伦理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政治思维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道德与政治的整合性;二是人冶主义的内涵。王安石的散强调个人品德修养的政治性目的和社会伦理规范是政治运作的基础,体现了政治思维的道德与政治整合性特点;主张施仁政、强调皇权政治和为政在人,其政治思维的人治主义内核得以鲜明地体现。于此,可见中国传统政治思维对王安石散的渗透。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毫无疑问占据相当显著的地位.王安石的人性思想是其社会改革的哲学基础,他提出“性情一”、“善恶由习”、“尽性则至于命”、“继天道而成性”的观点,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一个改革家所独有的人性观.王安石的人性思想既具有对前人人性思想的改进,也带有当时封建社会的消极色彩.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在教育方面的改革是其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 ,他在科举制度和学校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 ,他的教育思想、人才思想 ,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虽然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 ,他的这些改革连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都归于失败 ,但他在教育上的革新精神 ,却多为后人称誉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伦理学视角来看,“高薪养廉”并未能从人的内在道德体系中遏止腐败,反而在现实中容易陷入越“养”越“腐”的怪圈。腐败产生的原因是道德信仰的扭曲与离散,是政治信仰的缺失与崩溃,是政治责任的漠视。只有从内在的道德体系入手提升官员的道德认知,坚定官员的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才能从根本上置“腐败”于绝境。为此,我们应该从社会道德氛围及官员的伦理道德培训两个方面去着力重构官员的道德信仰,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7.
论王安石绝句对中晚唐绝句的继承与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的七绝在取法白居易绝句与晚唐咏史绝句的过程中,发展出宋调特征;对杜牧、李商隐、韩偓等人七绝艺术的取法与创变,形成了雅丽精绝的艺术境界,宋人认为荆公之作回复唐音,主要是针对这类作品而言,但王安石在其中表现了新的艺术个性,开拓了新的诗境,并非对唐音的简单复归。王安石的五绝取法中晚唐五绝精巧细腻的特点而更富于变化。荆公绝句是宋代诗史上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18.
作家担负着普遍的道德责任.熊正良在《别看我的脸》中表现了他对于当前道德现状的关注.叙事伦理的引入,使得他的小说更能贴近生命的真实感觉,产生切实的道德力量.在此他与肤浅的道德批判性文学划清了界限.而对拯救可能性而非必然性的叙述,在还原道德真实的同时,还拓宽了当代有关道德叙事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针对当前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片面的倾向,作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一个丰富的、发展的、多方面的体系,既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道德”体系,又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和“个人品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联系王安石的政治思想情况,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对王安石提出的“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方针进行客观的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