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育抗病品种是应对作物病害威胁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广谱抗病资源发掘、抗病基因鉴定和抗病理论解析等是培育作物广谱抗病品种的基础。二十多年来,植物免疫反应及抗病研究取得了系列重大进展,主要粮食作物广谱抗病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克隆了系列广谱抗病基因并揭示了部分基因的抗病机理。本文对作物广谱抗病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综述,提出了该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对作物广谱抗病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作物广谱抗病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硅是土壤中第二大丰富的元素,在植物抗逆抗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抗病机理尚不清楚。对于其抗病机理的一种解释是硅沉积在植物叶片上充当了物理屏障从而发挥作用。但更多证据显示硅元素能诱导植物防卫物质的产生,其功能有点类似系统获得性抗性。硅元素处理后的植株能显著升高抗氧化酶活力以及抗真菌物质如酚类物质,植保素和病原相关蛋白的合成。分子和生化水平的研究显示硅元素能激活植物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在植物胁迫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龙兴 《今日科苑》2009,(14):164-164,166
植物遗传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开展栽培、育种和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材料。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农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利用原生境和非原生境的方式保存植物遗传资源,从高产、优质、抗病虫、抗旱、高肥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它对于植物遗传基因的挖掘和利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化学以及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一直是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三个重点研究领域。 1999年 ,昆明植物研究所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基地之一———西南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发展基地。在知识创新工程中 ,我所依靠自身的科技实力 ,并努力开拓  相似文献   

5.
利用抗病基因进行抗病育种是防控作物病害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其中最有利用价值且应用最广的一类是被称为NLR免疫受体的抗病基因,该类基因是植物免疫系统中最大的一类抗病基因。NLR受体通过识别各种病原物效应蛋白激活寄主对病原物的抗性反应。虽然距离NLR抗病基因被克隆已经将近26年,但是学界对于NLR受体在识别病原菌入侵以及如何启动抗病反应等问题还知之甚少。当前NLR抗病领域研究最为活跃的科学问题包括NLR受体识别效应蛋白、受体多聚体化在抗病中发挥的作用、受体的亚细胞定位、受体如何激活下游抗性反应等等,本文综述了NLR免疫受体介导抗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并探讨了未来5~10年该领域最具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以及我国科学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或被诱导处理后能产生一些诱导型抗病物质的合成或直接作用于病原菌的酶类和抗病酚类物质,利用这特性研究葡萄对白粉病的抗性.16个不同的葡萄品种接种白粉病后,测定POD、PPO、PAL等三种酶的酶活性差异,结果发现,接种白粉病后葡萄叶片三种酶活性水平均有提高,其中POD酶活性变化较PPO和PAL明显,PPO...  相似文献   

7.
生物技术学科是目前生物学领域中最活跃、与国家经济发展联系得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学院于1993设立了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继而于2003年设立了生物技术博士点。生物技术领域的课题组主要从事1、拟南芥及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植物抗病、抗除草剂、耐寒、耐旱基因工程研究;2、药物及疫苗的研究,如天花粉蛋白的定向改造、HIV和牛结核杆菌的疫苗及药物研制;3、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及细胞治疗研究。陈章良北京大学教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抗病毒病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及应用以及基因调控的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8.
植物激活剂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无直接抗病活性或者直接抗病活性很低,但它们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的免疫防御能力,从而使植物产生持久、广谱而滞后的抗病性。与传统农药比较,这类农药作用于植物而不直接作用于病原物,可以避免病原物对药剂的抗药性,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生态农药"。本文对植物抗病激活剂的概念和商品化品种、作用机制、化学小分子植物激活剂的先导发现和结构优化等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对植物激活剂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本团队多年的工作基础,提出了植物激活剂创制的方向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因表达的三维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基因组草图及拟南芥菜和其它模式生物基因组全序列的公布极大地推动了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 ,也为生物的品种改良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如何对天文量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 ,并将所得信息转入功能、应用研究是我们面对的新问题。我们将细胞特异性表达启动子与可诱导系统相结合 ,建立起可用于植物转基因表达时、空、量三维调控的基因开关系统 ,为功能基因组研究及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代谢实施精确调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抗病基因是在植物抗病反应过程中起抵抗病菌侵染及扩展的有关基因,其是Flor经典遗传学基因对基因(gene-for-gene)假说中与病原菌无毒基因相对应的一类基因。它存在于植物特定品种中,在植物生长周期或其中某个阶段进行组成型表达。随着生物技术发展已成功克隆许多大豆抗病基因,使抗病基因工程出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人》2004,(10):39-39
该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调控及其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植物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调控;基因工程途径改良棉花;新型真核表达系统-转基因微藻。课题组组长孙勇如研究员生于1939年,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83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并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植物研究所进行两年的合作研究。现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主持863、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及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  相似文献   

12.
生物防治是通过一种或多种生物来降低病原接种体数量或减弱病原的致病能力的一种防病途径,它包括运用对病原有害的生物,破坏病原的接种体,减少其侵染来源,利用抗病育种或生物工程手段培育高抗的植物品种,以及用农业栽培措施调节病原生物与其拮抗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使之不利于病原物,有利于拮抗生物,以至于寄主植物,同时本文揭示了土壤中一些潜在的天然生物防治现象,如抑菌土壤,及其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铁虽然在地壳中的含量很高,但生物有效性非常低,植物如何适应缺铁胁迫一直是植物营养与植物逆境生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人们对于植物适应铁胁迫的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提出植物中可能存在一种新的铁吸收机制吞噬机制,本文主要综述了对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适应环境铁缺乏的机制及与这些机制相关的蛋白和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4.
<正> 陕西省科学院是一个以生物学研究开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科研机构,现有职工700多人,其中科技人员占2/3(高研122人)。我院所属单位均创建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基础较好,研究水平较高,生物学专业设置比较齐全,研究领域较宽,涉及近30个学科的50多个专业,具备开展生物综合研究开发的能力。 经过多年努力,我院在植物染色体工程和遗传规律研究、野生珍稀动、植物生态习性研究、植物细胞原生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简要回顾了沼泽研究及沼泽学形成对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意义。沼泽是湿地的核心类型和基本组分。沼泽与湿地植物定义是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沼泽综合因素分类原则与沼泽体发育多模式是我国沼泽研究的创新,亦是对我国生态学研究的丰富和发展。中科院湿地研究中心的成立为推动我国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在论述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的同时还提出了对本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渗透胁迫诱导的植物体内信号及相关基因克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点介绍了国际上在渗透胁迫引发的植物信号及其传递途径、渗透胁迫诱导相关基因克隆及转基因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在这一领域内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最后讨论了今后研究的策略,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思路和内容,并展望了可能取得创新成果的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重点介绍了国际上在渗透胁迫引发的植物信号及其传递途径、渗透胁迫诱导相关基因克隆及转基因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在这一领域内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最后讨论了今后研究的策略,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思路和内容,并展望了可能取得创新成果的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1前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是中央驻滇研究机构,研究所立足云南和我国西南,面向东南亚和喜马拉雅,以植物多样性和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学科的创新和集成,为我国植物科学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持续利用和生物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研究所拥有植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基因修饰技术,锌指核酸酶技术已经在多种生物转基因研究领域得到了应用,包括植物、昆虫、各类动物乃至人类细胞中,强化了人们对于动物复杂生理系统的理解和认知,不仅使得锌指核酸酶技术成为构造转基因生物的强力工具,更使得其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锌指核酸酶在动物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植物生物反应器培养白及种苗过程中养分利用率和白及多方面生长及生理参数。经定期观测和回归分析,模拟植物生物反应器内白及生长、营养消耗与时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白及在植物生物反应器内呈现快速生长状态,用三次曲线函数来模拟反应器培养白及各阶段的生物量增长的相关系数和拟合度最高。第28 d是白及培养一个转折点,其生长周期划分为2个时期:生长期、鳞茎期。其中第28~42 d为假鳞茎诱导期,第42~56 d为假鳞茎膨大期。NH_4~+、PO_4~(3-)和蔗糖在白及成苗期与其生物量的相关性都在0.9以上,而NO_3~-对于鳞茎期的白及生物量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