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高尔夫球运动的场地变迁及其土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尔夫球运动的场地变迁及其土地利用田至美随着高尔夫球运动在全球各地的广泛传播,它已成为占用土地资源最多的体育运动之一。在英国估计有8万公顷土地为高尔夫球场占据;而美国高尔夫球场地占据的面积超过了罗德岛的全部面积。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城乡边缘...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局档案资料十分重要,它详细记录了各项目建设占用土地的情况,土地分类的变化及每一宗房地产的土地权属来源,交易变化过程,是土地确权、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和执法监察等国土工作的科学依据,与政府的工作和群众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和探讨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是无法替代的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它既是环境的组分,又是其它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载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从系统论观点看,土地的本质是由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经济系统在时空上耦合而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它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必须做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使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达到最佳的社会、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目标是在社会上具有公平性和可接受性,在资源环境方面具有可持续性,在经济上具有充分性。  相似文献   

4.
以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基础,以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结合体育经济学、地理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对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探讨。首先综述了地方产业集群与全球价值链研究的来龙去脉,构建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框架,其后将产业集群纳入全球价值链的理论框架中进行分析,由此推演出地方产业集群是全球价值链片断化的结果,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当地方产业集群发展遇到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成本上升瓶颈时,就要考虑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剥离生产加工环节进行产业转移,并利用世界资源,通过全球价值链进入更高级别的价值环节,获取比较高的附加值。最后,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为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加格达奇最近40年(197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加格达奇气温、降水量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加格达奇的气温变化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年均降水量1971~2000随全球气温升高呈现增加,2000~2010有下降的趋势。1988年至2000年之间降水增加最为明显,2005~2007年降水减少最为明显。加格达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份。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乡土世界的核心要素之一,基于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视角研究农村体育产业化是根植于中国乡土世界的研究新进路之一。研究将改革开放到新发展阶段的农村体育产业化孕育历程划分为土地“两权分离”下的农村体育市场化萌芽阶段与农村土地产权“三权分置”下的农村体育产业化发展阶段。根据体育产业的孕育条件,沿着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脉络,围绕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和农村体育产业化产生过程两条线,以“时间—事件”的叙事形式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产权制度影响下农村体育产业化的演化历程,归纳农村体育产业化的演进表征,总结其孕育机理。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土地产权改革变迁下农村体育产业化演进表征分别为:农民角色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接受者转向体育产业创业的主动参与者;农村体育治理呈现出非线性、不均衡发展表征;从无到有地孕育出乡村特色的“体育+”融合产业新业态。最后总结了农村体育产业化的孕育机理:农民主体角色转换激活了农村体育产业化的内生性动力;农村体育组织适应性转型为农村体育产业化奠定了组织基础;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体育产业化创造了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1984年至1996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于2007年7月1日启动,计划于2009年完成。十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地貌景观、土地用途都发生了翻夭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充分应用航空、航天遥感先进技术,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全站仪等现代化测量手段,以正摄影像图为基础,调查目的是摸清土地资源家底,为严把土地"闸门"、严格资源管理提供基础依据,促  相似文献   

8.
血睾酮/皮质醇比值与运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何斌  程钧  邱蕾  徐月 《体育科研》2001,22(1):33-35
关于运动对人体血液循环中睾酮、皮质醇的影响和生理机制的研究,一直处于探讨之中.自7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就运动对血睾酮、皮质醇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运动负荷量,血睾酮、皮质醇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因而反向的利用血睾酮、皮质醇变化可以了解运动负荷量情况.近年来有人提出,生理条件下机体内血睾酮/皮质醇比值的变化可作为判断运动员过度训练的一个较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论当代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动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正以其强劲的发展态势向全球推进,如何去研究、认识、把握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使其在中国的广大土地具有较广泛群众基础,以适应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有其重要意义。研究认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时代价值,使冬季奥林匹克在中国更加深入地发展并发挥其积极作用,以便更好地实践奥林匹克思想。  相似文献   

10.
小贝 《电子竞技》2009,(10):102-105
DotA凭借93位技能各异的英雄吸引住了全球无数Fans驻足的目光,而变化多样的战术体系也为国内外的众多DotAer所迷恋倾倒。  相似文献   

11.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新时期"我国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应当注重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身体锻炼的场所"。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从土地经济学视角对政府划拨居住社区体育用地进行分析,说明划拨体育用地不仅符合各项法规规定和群众的体育需求,而且也是提高土地综合收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3种基本土地估价方法在体育用地评估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提高体育用地评估的可操作性。采用了文献资料调研,描述性研究和个案研究等方法,得出如下结论,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和成本逼近法在体育用地价格评估时,都存在问题。主要是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未形成成熟的法律体系、缺少评估实例、缺乏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体系以及从业人员缺乏经验。因此,应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健全法律法规,建立体育用地价格数据库,构建评估操作体系等,并要根据实际情况多采用几种方法评估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我国优秀帆板运动员大负荷陆地摇帆训练期间的代谢特点,建立陆地摇帆训练模式,对16名男子帆板专业运动员分组进行训练。试验结果显示:大负荷陆地摇帆训练使运动员血清睾酮和游离睾酮出现明显下降;大负荷陆地摇帆训练会造成血清皮质醇和血尿素明显升高,血色素含量下降;建议血清睾酮、游离睾酮和皮质醇可以作为阶段性机能监控指标,血色素和血尿素可以作为小周期机能监控指标。帆板运动员FT/C和T/C的变化与运动成绩呈现较为一致的趋势,可以作为优秀帆板运动员的机能评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周期训练的视角出发,采用访谈法对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运动员陆地恢复性体能训练的陆冰衔接与变化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分析了比赛期恢复性体能训练陆冰衔接的重要时间段,进而对赛前训练调整周期恢复性体能训练安排的两种模式以及赛事间的陆地恢复性体能训练的节奏进行了研究,最后确定了500m比赛两场比赛之间安排陆地恢复性训练最佳练习内容和时间。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提出4条对策: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同国际惯例接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实行申办制;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更名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相似文献   

16.
李忠平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4):45-45,53
针对赛艇项目的特点,对运动员陆上专项力量耐力训练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赵克  黄文仁  骆映  谢洪伟  任慧涛 《体育科学》2012,32(3):10-16,27
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精神及基本原则,通过对建筑规划领域和体育部门相关法律法规梳理与比较分析,认为城市居住社区体育用地法规正当性缺失是导致体育用地供给失衡、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对社区体育用地公益性的法理辨析基础上,主张"划拨用地";并强调关注弱势群体:"别把保障性住房建成现代贫民窟";提出公共服务"下沉"到居民小区:建设五级大众体育健身设施网络整体构思,以及城市社区体育用地法规正当性补救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基于我国单板U型场地技巧滑雪运动的发展,借鉴跳台空中技巧滑雪的成功经验探索研究建造了我国第一个单板U型场地技巧滑雪陆地训练跳台,通过对训练跳台结构功能的设计分析介绍了完成建造使用性能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应用实验方法检验其使用设计功能和使用间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建设标准化的U型场地滑雪陆地训练场地设计建造提供设计、实践参考。研究结论:完成的跳台其运动空间结构和使用材料功能设计已可满足不同体重技术类型运动员运动惯量、运动轨迹、出壁角度、腾空高度时间、飞行距离的运动方式和运动产生7~10m/s惯性速度,可创造u槽爬升起跳腾空2~4m高度动量技术性能特征。大面积海面坑结构和不同形状的海面材料的层叠摆放设计,可缓冲运动员(40~80kg)运动员起跳腾空2~4m高度后自由下落的冲击力,可确保运动员腾空着陆安全。  相似文献   

19.
It i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that expatriate British players and coaches were instrumental in soccer’s radiant global diffusion and that different technical and tactical emphase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particular geographical locations and cultural milieu. As the twentieth century unfolded, the trend reversed with increased inward flows of elite foreign playing and coaching labour challenging the distinctive and erstwhile dominant occupational culture of the English gam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ynamics and tensions of subcultural modification and adaptation at the British: migrant coaching talent interface. Owing to issues associated with access, the occupational subculture of elite-level football is impenetrable to most researchers. Previous employment in professional soccer allowed this author to overcome such impediments, permitting access to a range of high-statu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layers and coaches (n = 25) affecting and affected by occupational subcultural change. This enabled a distinctive research platform combining insider knowledge and grounded experience with academic orthodoxy. The paper is built upon primary data collected i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critical analysis of emerging themes. In doing so, it offers a fresh dimens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elite professional English soccer. Key findings indicated the opinion of British coaches on the impact of this foreign influx polarized. Although many demonstrated an enlightened standpoint, adopting innovative practices introduced by overseas coaching talent, these views were counter-balanced by evidence of a myopic arrogance bordering on xenophobic resistance to change in what now has to be considered the global rather than the ‘English’ game.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Williams and Andersen's model of stress and athletic injury, six psychosocial variables were assessed as possible modera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stress and injury among 121 athletes (65 males, 56 females) competing in a variety of sports at state, national or international level.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f the sex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evident. Correlational analyses revealed moderator effects of several variables. Specifically, dispositional optimism and hardiness were related to decreased injury time-loss in athletes when positive life change increased, and global self-esteem wa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injury time-loss when both negative life change and total life change increa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thletes with more optimism, hardiness or global self-esteem may cope more effectively with life change stress, resulting in reduced injury vulnerability and recovery r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