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变电站已经开始逐步转入运维,在运维检修中存在二次回路及运维信息展示不直观,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实施概念模糊等问题,易产生保护设备安全隐患以及缺陷隔离,导致电网事故。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适用于智能变电站虚拟二次回路在线监测系统。采用三层两网的架构体系,以网络通信方式替代二次回路电缆,应用四个模块实现可视化方案。结合IEC 61850中快速报文传输机制,代替常规变电站装置硬接线通信方式,并实现了SCD的文件比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一起继电保护装置误动作行为的分析,采用现场勘录波形手段,证实了电流回路两点接地造成220kV线路在外部故障时保护误动,讨论两点接地引起220kV母线保护误动可能性,结合电网反事故措施,从改良变电站接地网运行状况、改进二次电缆施工工艺、加强二次电缆运行维护水平、改进一次设备二次接线盒样形设计、提升入网保护控制电缆产品质量、加强定期检验绝缘检查工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变电站的二次系统中,其主要包括测量、控制、和保护以及信号回路等,是现阶段电力变电站检测与控制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变电站运行中,一旦发生二次回路故障,极容易引起继电保护装置出现误动、拒动,从而造成严重的电网损耗和变电站停机事故。因此,在变电站工作中,只有合理科学的提高回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才能够确保变电站以及相应电力系统的正常合理运行,进而提高变电站工作效益。本文就变电站二次设计要点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各项相关注意事项,为日后变电站二次设计的合理、科学进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亚布力220kV变电站是为满足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及地区负荷增长的用电需求,提高电能质量及供电可靠性而进行的重点建设项目;延寿22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按数字式变电站设计。数字化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构建,建立在IEC61850通信规范基础之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是省电力公司重点项目,是省内第一座数字化变电站。棘手的是以往建成的各电压等级变电站投运后电缆管冻胀与原土层沉陷问题越来越突出。伴随着多座变电站的施工,如何处理好电缆管冻胀与原土层沉陷问题成了运行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变电站二次接地设计对变电站的运行提供了一定稳定。同时对保护变电站的设备具有重要作用。变电站的二次接地技术以及设计方案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具有很强的可靠性。本文结合变电站二次接地网的总体规定以及敷设方法,并从接地保护、逻辑接地以及模拟量回路接地、交流电源和计算机系统五个部入手,分析变电站二次接地设计,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变电站端子箱内潮湿凝露积水,易产生直流二次回路对地绝缘电阻下降、二次端子接触不良等问题,严重威胁保护等电网设备的稳定运行。鉴于此,开发了变电站防潮系统,实现对环境参数的综合监控,能手动和自动加热,并具备报表打印、状态评估等高级功能。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降低设备检修费用、停电检修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因设备受潮导致事故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莉 《中国科技纵横》2014,(12):184-184
对于变电站二次回路设计而言,防跳回路的设计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涉及变电站二次回路防跳回路的设计问题,并就其中的几种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参考意见和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8.
廖志鹏  张立林  江维臻  李娟  韩存 《科技风》2023,(25):105-107
当下社会对电力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大,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性也变得很重要[1-2]。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集中和分配的场所[3]。现阶段变电站的二次敷设采用传统电缆敷设方法,对电缆自身造成一定程度的磨损,降低电缆的使用寿命,且施工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为此研制出一款用于变电站二次控制电缆敷设的机械化装置,以各设备辅助施工人员的方式替代传统敷设方法,以此完成电缆的机械化敷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将引领未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发展,其建成和运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常规变电站中,来自不同信息采集单元的设备信息难以共享,规约的执行不一致造成不同厂家设备不具有互操作性,由于互操作性差等原因导致系统可扩展性差,二次电缆影响系统的可靠性。相比之下,数字化变电站的优点更为明显,非常规互感器实现了数据采集数字化,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的系统分层具有很高的可靠件且减少了连接电缆的一些问题,组合电器使系统结构紧凑,IEC61850标准的出现使系统建模有统一标准,从而实现设备互相操作和变电站信息共享,智能断路器等的应用使设备操作智能化,网络通信技术的提高是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及时准确的排查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隐患,本文基于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主要结构,提出了一系列排查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隐患的方法,并结合某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隐患排查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继电保护是变电站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为了保障变电站中所有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效率。目前,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继电保护在安装过程中也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了其中,其更能够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避免在二次回路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从而保证电气系统运行的质量与安全性。本文就继电保护电气二次回路隐患排查过程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变电二次设计,实际是指对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在变电站的后台系统中,其二次系统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对一次设备进行控制和保护。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在电力系统中逐步引进与应用了综合自动化系统、微机型继电化保护装置等新型技术,为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维修、保护以及运行都带来了便利。然而,由于近年来人们对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计不精细,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与运行造成了影响。针对变电二次设计的要点作主要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以供相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电子化、微机化,电磁干扰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为此,本文通过对变电站二次回路干扰源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干扰源提出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电缆敷设,指的是电缆从配电箱中延伸出来之后,到达另一个配电箱,或连接用电设备过程中的走线方式。通常情况下,在不同的性质、条件、环境下,会对不同的电缆敷设方式进行选择。在变电所建设施工过程中,电缆敷设、二次接线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工程整体质量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和变电站相关保护功能实现之间,也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在变电站电缆敷设及二次接线当中,与很多程序、内容都息息相关,在每个环节当中,都可能影响到整体工程质量。所以,应对变电站电缆敷设及二次接线工艺进行改进,进而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变电站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变电所二次回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提升变电所自身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十分明显的提升变电所自动化控制的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变电站二次回路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小华 《中国科技纵横》2011,(17):258-258,261
变电站中的二次回路处在一个强电磁环境中,近年来电网内已有多起因变电站直流系统二次回路受到干扰而导致开关无故障跳闸事故发生,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变电站二次回路干扰的来源、产生的机理,并指出干扰对微机保护的危害,针对不同的干教.提出了相应的抗干l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周伟  陈烽  王伟 《科技风》2013,(16):115
对于采用微机继电保护的变电站,二次回路及继电保护装置的干扰问题一直是影响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确保了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安全运行,本文对变电站产生干扰原因进行了研究总结,并提出了变电站抗干扰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要: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方法以二次装置ICD文件和一次系统电网模型作为初始设计信息,讲电力设计单位的绘图软件作为设计平台。在一次系统模型的机场上,设计人员进行二次装置的配置,通过虚端子连接,可视化的虚拟二次回路、功能互操作图以及网络物理连线就可以生成,用来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结构和配置进行描述,同时CID描述文件以及SCD文件就可以自动生成。智能变电站通过该方法提供的可视化手段,不仅可以促进变电站二次系统继承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还方便了智能变电站安装调试、改造、扩建以及更新设备。  相似文献   

19.
二次系统设备整合及布置优化:研究现有的变电站二次设备配置模式及管理模式,提出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整合的设计思路及设备布置优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也简化了电厂二次施工难度,但二次回路可靠性直接影响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实现。本文例举某电厂35kV公用段的继电保护和接地线路的设计,利用电气二次技术实现发电,。机电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