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常规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显得尤为重要。平板集热器是西藏太阳能热利用中最先进的集热设备,其安装倾角与太阳入射角有关。论文通过对追光平板集热器活动支架结构的研究,可实现平板集热器安装倾角的动态调节,以西藏拉萨为例,给出了平板集热器最佳倾角的确定方法。研究结果为西藏带辅能的太阳能供热系统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以热水的供水范围划分,将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分为三类,分别介绍每种类型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适用范围、设备组成、集热器与储热水箱的布置等内容。系统选型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的使用功能、热水用水量、可布置太阳能集热器的场所、设备房的位置和采光面积大小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文章提出一种V形折流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利用CFD软件建立了3种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数学模型,并对不同送风量下3种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内空气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由于V形折流板既增加了空气的流动长度又增加了空气与集热板的接触面积,V形折流板能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板上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V形折流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与效率均高于蛇形折流板和普通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空气流量为9.0×10-3~4.5×10-2 kg/s的范围内,V形折流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比蛇形折流板和普通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高6.23%~8.31%与7.88%~22.10%。通过综合分析集热效率,得到了V形折流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最佳空气流量为0.022 5 kg/s。  相似文献   

4.
基于太阳能集热技术,介绍了一种空气直热式太阳能热风干燥箱。对真空管集热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在南京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情况下的真空管集热器的单位面积集热量。对太阳能热风干燥箱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面积、干空气流量、干燥箱的出口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太阳能热风干燥箱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廖乃雄  韦瑛 《大众科技》2012,(12):103-106
通过太阳高度角,光学定律和几何知识,推导出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倾角和太阳高度角的关系,结合广西地理纬度和高层建筑特点,选择集热器安装合适倾角。并对该倾角的集热器面上太阳辐射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过程,建立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传热的数学模型。将该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LS-2型集热器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流体工质的出口温度最大误差为0.56%。同时,分析了太阳辐射强度、流体的体积流量和金属管内径对流体工质的出口温度和集热器热效率的影响情况。分析表明,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加,工质出口温度不断增加,热效率增加不明显;随着流体体积流量的增加,工质的出口温度不断降低,热效率不断升高,但升高的幅度趋于平缓;随着金属管内径的增大,热效率降低,工质出口温度也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5,(24)
太阳能供热系统动态模拟分析时需要计算出逐时太阳能辐射强度,本文依据太阳辐射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模型,运用VC语言开发出太阳辐射强度计算软件,可以已知当前日期、时刻、地理位置、集热器倾角,由此计算出逐时全国各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为太阳能热利用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太阳能采集板的能效最优倾角的准确计算可以改善电机的转矩输出,提高对光伏电机的输出功率增益。当前的光伏发电系统的能效最优倾角估算方法采用贝叶斯参量估计算法,随着电机磁损耗的增加,导致能效最优倾角参量估计精度不高。提出一种基于电磁耦合器轴向切面磁场估计的光伏发电系统的能效最优倾角计算方法。分析了光伏发电系统的电磁耦合系统结构模型,利用蓄电池放电率特性修正原则,建立光伏发电系统的能效最优倾角目标函数,实现能效控制输出的目标参量系统传递函数构建,设计电磁耦合器轴向切面磁场估计算法,实现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能效最优倾角计算的算法改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光伏发电系统中能效最优倾角的计算,精度较高,优化了太阳能向电能的转换过程,有效提高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增益。  相似文献   

9.
对稳态情况下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测试方法进行研究,设计并搭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稳态测试系统,包括槽式集热器系统、旋转平台、油循环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四部分。对比KONTAS和AZTRAK两种国外测试平台,所搭建的系统在温控精度和流量控制上均达到了与国外相当的水平,能满足对跟踪型中高温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测试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杨惠山 《科技通报》2004,20(3):198-201
基于量子内可逆卡诺热机模型和太阳能集热器的线性热损失模型,研究热阻对太阳能量子卡诺热机优化性能的影响,导出了系统在最大效率时集热器的最佳工作温度。所得结论可为实际太阳能量子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康彦青 《科技通报》2019,35(11):182-186
针对陕北地区分散式住宅,提出太阳能发电与空气源热泵联合供暖方案。选定对象,通过相关负荷数值计算,设计并构建供暖系统,系统利用光伏阵列集热发电,为空气源热泵供暖过程中各部分电负荷提供电力支持。采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通过热平衡法实现负荷模拟,分别计算系统运行能效、室内舒适性等参数,根据计算结果,分别从围护结构、水箱容积和控制策略几方面对系统进行优化。通过耐碱网格布将烯塑料泡沫板拼接上,在保证聚苯板表层没有长期在外裸露的情况下,当聚苯板安装之后,在其外层设置抹面层,并给出了墙体组合材料具体参数,实现围护结构优化。利用TRNSYS经模拟获取不同建筑负荷相应最优水箱容积。从室外温度、启停、变流量、间歇等方面优化系统控制策略,并建议在各个房间中安装一个温度传感器,当供水温度和流量保持不变时,把室内供暖温度当成控制参量,利用采暖回路中阀门实现系统控制。经实验验证,所提方案可综合考虑到能效、经济以及环保等方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陶瓷太阳能集热板与坡屋顶的应用,从陶瓷太阳能集热板与坡屋顶一体化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入手,探讨了陶瓷太阳能板单体在坡屋顶上的安装构造方式,以及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器面积计算和经济效益分析。对于安装构造方式,主要给出坡屋面与陶瓷太阳能板构造方法,探讨了架空式和嵌入式构造方法。相对其他热水系统而言,太阳能热水系统经济效益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开发利用的课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平板型自然循环热水系统由于构造简单、造价低廉,并且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而受到广泛的青睐。论文首先阐述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分析了自然循环热水系统性能,最后对于太阳能集热器的对太阳能热水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与建筑的融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原地区气候特点,以拉萨市为研究背景,对水平东西轴布置南北向跟踪的槽式集热器热性能各影响因素展开理论与实验研究,分析槽式集热器传热特性,以获得适应高原长期使用并能稳定发挥效益的太阳能中温热源技术以及关键设备。结果表明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太阳辐照强度损失量相应增加,所引起的余弦损失影响最为显著;集热效率与太阳辐照度、环境温度及传热流体流量同趋势变化,但随着集热管进口传热流体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低温发电系统由有机朗肯循环和符合抛物面集热器组成,这种新型的太阳能低温热发电系统的设计理念是加强ORC发电的稳定性以及减小环流换热流体和有机工质传热温差来加强太阳能有机发电的发点效率,增强太阳能有机发电的发电能力,而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系统优化的关键在于有机工质的蒸发温度、蒸发器计数等参数的变化,所以只要把握好这些参数的变化,就可以实现新型系统结构的完美实施,使实验的数据能够准确、全面的表现出实验数据,从而促进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下大部分太阳能热水器存在的出水温度不稳定的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单片机的太阳能热水器出水恒温控制系统进行了具体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太阳能热水器所面临的出水温度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太阳能跨季节水箱蓄热供暖系统研究的新方法,基于相似原理,选取比例因子0.1构建模型,采用PISO算法对水箱内流动与换热及水箱与周围土壤的耦合换热进行模拟计算,对太阳能跨季节水箱蓄热供暖系统在三种典型土壤类型下的运行特性进行研究,此较了三种土壤类型下的系统各部分的效率,为太阳能跨季节水箱蓄热相关实验以及示范工程的建立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麒麟 《大众科技》2010,(10):130-131
近年来,城市污水量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而激增,目前的污水处理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传统能源,使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能量收益为负,这也是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的重要瓶颈问题,而将太阳能应用在污水处理工艺是突破瓶颈的有效手段。文章综述了太阳能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情况,重点研究了太阳能集热器与水处理工艺相结合的太阳能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正>项目概况随着太阳能热水系统向更大规模、更高温度与能量利用效率、与建筑更宪美结合等方向发展,储热水箱技术逐渐凸现持续供热能力不足、占用空间过大、工作温度和换热效率低等问题,迫切需要技术创新以保障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因此,本项目提出在太阳能热水系统中应用相变储热技术的研究方案,利用相变储热材料高储热密度、相变温度恒定的特点,基于项目组在相变储热材料与数值模拟方向的优势技术,从传热工质、保温层和储热水箱三部分入手,开发出高相变胶囊体积分数、高工作温度的传热工质,隔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在拉萨地区冬季单独运行地源热泵系统时,存在着供热不足且地温失衡的缺陷。因此提出将太阳能与地源热泵联合进行供暖的运行方式。并分别建立地埋管系统与太阳能集热器的数学模型,以拉萨地区某工程为例,在测得冬季室外温度、地源热泵机组进出水温度、太阳能辐射强度变化以及房间逐时热负荷的基础上,通过静态分析法计算联合供暖系统的经济性。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独使用地源热泵系统,联合供暖系统的初投资要高3000元,但经过6.2年的运行后能收回多余的初投资。同时,对于热负荷远大于冷负荷地区,采用联合供暖的运行方式更具有经济性和环保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