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张思勰  金钧 《科学教育》2006,12(6):47-49
教育的本质是追求一种和谐,"和谐教育"的基石是和谐的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的实现是"和谐教育"的体现。从创造良好的课堂物理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心理场"、设计和谐的教学文本三个方面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并阐述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原则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于丹老师对"和谐社会"的解读是:"它绝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一定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那"和谐课堂"又是什么样子呢?循着于丹老师的思维轨迹,笔者认为"和谐课堂"即:教师运用文本的和谐——教师科学处理教材;师生之间的和谐——教师民主对待学生;生生之间的和谐——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一、科学处理教材,是对文本本身和学生学习的尊重作为教师,要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正确、合理地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个性化"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命题,自然也成了课堂教学的生命化追求,作为理应坚守的一种观念,理应秉持的一种策略,理应追寻的一种境界,"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基于生命、始于生命,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生命、发展生命、润泽生命,放眼"文本解读个性化"的理想课堂,它必将是师生生命自由、惬意、盎然生长的沃野,师生将在这里智慧相长、情趣共享、发展双赢.然而,关注现实,我们总能在"文本解读个性化"课堂上听到不和谐的声音,看到不和谐的细节,感受到不和谐的氛围.  相似文献   

4.
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和"霸课"的教学现象,努力探究在教学方法上如何体现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教学实施上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与学的和谐,生生之间的和谐,学生与文本间的和谐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5.
李银超 《语文知识》2007,(2):79-80,83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阅读教学改革的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在构建和谐的文本阅读教学体系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混淆学理基础与操作技巧(即"学"与"术")的关系;颠倒走进文本与走出文本的次序;割裂多元解读与一元基础(多元有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语文"真学"课堂应呈现出一种生态和谐的统一。和谐生态课堂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谐生态课堂应做到:亲和师生关系,和谐学习环境;解析认知水平,设计问题难度;了解学习心理,设置练习强度;解读语文文本,增进学习效度;依据课程标准,把握课堂高度。  相似文献   

7.
和谐,文本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语文教育追求的和谐是一种"至真、至情、至善、至智"的教育境界:至真——师生之间坦诚率直,彼此都尽情地坦陈瞬间的感情和态度,释放对文本解读的真情;至情——唤起师生对生活的挚爱与热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至善——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善、  相似文献   

8.
"和而不同","和"是和谐、统一;"同"是相同、一致。"和而不同"即寻求多元化、差异性的统一发展。语文阅读课教学通过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学生具有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对同一文本的阅读理解有所不同。教师通过和而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能使学生放飞思维,读出个性化感悟,从而使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新修订的2011年版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实现这几者之间的和谐对话,教师就必须立足文本、尊重文本,借助文本这一中介,领会作者的用心,理解编者的意图,体现教者的目的,关注学生的学情。可见,要想成就一堂精彩的语文课,首先要解读好文本。于永正老师也说过:"解读文本是备课的最重要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解读文本,就要会心潜入,方可知其意、闻其味。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本应像生活那样丰富多彩,而演绎生活真善美的语文课堂却往往将丰富蜕变成了枯燥,将生动嚼烂成了陈腐。要想语文教学从无奈的阴影中走出,那就应该真正建构起语文和谐课堂,即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文本的和谐,文本与文本的和谐,文本与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以赛亚书>2:1-4和杜甫诗篇这两个不同文本的"跨越"解读,探讨了"和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问题."和谐"不仅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止息战争"的"和平"层面,还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敌对状态的结束,个体的心灵、灵魂层面的升华.跨文本阅读<以赛亚书>和杜甫诗篇,会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人类追求和平与"和谐观"的丰富性、复杂性与多层面性.  相似文献   

12.
罗莉 《快乐阅读》2011,(14):26-2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已经走向"对话式"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对话中,主线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围绕主线的则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这种多重对话关系的和谐生成通过教师这个媒介去实现,因此,对话阅读教学实际上明确了对教师的要求,明确了教师在多重对话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伍尔夫所谓的"现实"指的就是中国道家所尊崇的"道"的境界,是事物的本质和生命的核心,是一切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是和谐的,和谐产生美。因此,伍尔夫所谓的"现实"指的就是"和谐"与"美",它是文学和艺术产生的根源。通过她在《蒙田》这篇小文中的描述,利用文本分析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伍尔夫眼中的"现实"即是"道"。  相似文献   

14.
成龙 《中国教师》2008,(20):21-23
<正>《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商务印书馆)这样解释"和谐"一词:"配合得适当。"可以这么说,"和谐"状态是诸事物生存和发展的至高境界。语文教育亦是如此,构建和谐语文,应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倾力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和谐的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促进人、发展人的教育目标。笔者认为,语文教育的和谐观至少应该体现在语和文、师和生、师生和文本、师生和生活四个层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中选编的课文均文质兼美,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其中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或隽永潇洒,或激越昂扬,或空灵和谐……许多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许多言外之意可研磨,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可探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上适时采用点评批注、仿写迁移、补白拓展等策略进行随文练笔,引导学生进行"点评批注式"阅读,是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内核的对话形式。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相似文献   

16.
俞周萍 《考试周刊》2012,(67):43-44
传统的语文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困囿了对话的深层展开,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驰。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老师和学生只有把握有意义的"话题",在平等和谐、真诚开放的氛围中,通过学生与文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角度的充分"对话",倡导动态生成,引导自我反思,才能深层对话,享受阅读,实现师生和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话"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得当,能够使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因而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使教学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学生、教师、文本有机地连接融合,从而创设和谐的教学空间,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18.
沈芳 《考试周刊》2013,(45):36-37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话理论、对话阅读观念已渐为大家所认同,"对话式"阅读教学方式正逐步深入语文教育教学中。但在具体的阅读行为中,如何在阅读过程中构建主体的和谐对话呢?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引导读者与文本直接对话,体现自主性";"营造师生对话的和谐氛围,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把握生生对话的契机,激扬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造力"等有效方法,力求让学生在"对话"的天空中灵性飞扬。  相似文献   

19.
"聊读"是教师以儿童阅读立场解谈文本,以适合儿童的、师生轻松聊谈和个性朗读等手段指导阅读,达到师、生、文本深度碰撞、互融互长的和谐效果。最适合"聊读"方式的应为儿童文学。在"聊读"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创造并交流共读。逐步驾起儿童阅读初步体验、认知升华、深入阅读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正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爱在天地间"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人与人之间质朴的爱深深地打动着读者。人物关爱他人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是课堂学习的生发点。因此,本课的教学首先以"爱"为线,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中,加深理解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