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广播电视已经从有线模拟电视走向了有线数字电视,当前我们使用的HFC网络即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综合数字服务宽带网接入技术。这种网络在干线上用光纤传输光信号,在前端完成电-光转换,进入用户区后再完成光-电转换。HFC网络传输容量大,容易实现双向传输但同时它也有它的不足,这种网络结构比较复杂,可靠性低,维护难度大,为了实现有线电视向数字化的平稳过渡,这篇文章根据有线数字网络技术维护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有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之后分别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前端系统干线传输系统和用户分配网络进行简要叙述;着重讨论了系统的信号的传输技术包括:电缆传输技术、多路微波系统MMDS传输技术、光纤传输技术、光纤同轴混合网传输技术各自的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田忠 《大观周刊》2012,(44):20-20
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有线电视逐步从模拟向数字平移,现有的HFC网络担负着模拟和数字电视信号共同传输的任务,大多采用多级光纤链路级联和树型电缆分配的环一星一树型网络拓扑结构,所有信号都由前端通过光纤和同轴电缆向下传输,这种模式的网络结构复杂,可靠性不高,维护困难,如何保证数字电视高质量、不间断地传输,对有线电视整体向数字化平稳过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维护中需注意的问题做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黑龙江经济的快速增长,电视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线电视网络正朝着数字化和综合服务发展,光缆以其损耗小、抗干扰、可靠性高、通带宽、光纤之间不干扰、光纤细而轻、节省空间、材料资源丰富等诸多优点,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在CATV网络干线传输中逐步代替了同轴电缆。  相似文献   

5.
一、有线电视网络快步迈向光纤化在90年代中国有线电视产业的发展中,一个最嘹亮的、振奋人心的口号是“网络光纤化”。光纤有线电视使一度徘徊的中国有线电视产业寻觅到了光明灿烂的希望、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并正在迅速成长为我国信息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中国的有线电视,自70年代起步以后,较长时期处于同轴电缆网络阶段。即使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有线电视大发展的热潮———从以企业有线电视台为主体的状态,向以城市型有线电视台为主体的状态发展,也仍然基本上是以同轴电缆网络为基础的。这种情况表明,从世界…  相似文献   

6.
《视听界》1993,(3)
我国不少城市采用同轴电缆干线或“无线发射、有线入户”,建立了有线电视台,如北京、太原、沙市、金华等,极大地改善了市民收看电视节目的质量。上海也准备逐步将各个区域性的有线电视联网,组成全市性的有线电视系统。今天在发达国家里,有线电视无论是旧网改造还是新网建设,光纤技术都已成为首  相似文献   

7.
王晶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116-117
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是未来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信息网络资源,当前,我国的有线电视网正大处在模拟转数字,单向转播向双向互动的关键转型期,数字化是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实现信息传输,做好业务转型的主要工具。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能够将计算机技术较好地同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结合起来,这对我国的有线电视网络未来发展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以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中的接收系统为例,对计算机技术在有线数字电视的具体运用效果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有线电视的飞速发展,有线电视原有的同轴电缆网络的弊端日益突出,采用光纤传输系统替代原有同轴电缆主干线,将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成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络(HFC网络)是有线电视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光纤网络可靠性高,传输质量优良,与同轴电缆接口方便,可以实现双向传输,频带宽,容纳信息多,易实现多功能传输。建造一个高质量的光纤系统,需要科学的规划设计,施工,合理选择光纤系统,正确使用和维护光纤传输设备。光纤网总体规划1、光纤系统的选择光纤系统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网络的传输距离和光节点大小(一个光节点所带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有线电视网络从同轴电缆网络升级到以光缆为超干线网络。HFC网络光传输系统,主要由光发射部分、光缆干线、光接收部分组成,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都将导致网络瘫痪,因此对HFC网络光传输系统要以技术维护为主及故障抢修为辅。技术维护是保持线路和设备性能符合指标要求让系统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新闻导刊》2009,(4):64-64
目前,杭州市正在构建城市“天地一体”的融合网络,使之成为突发事件全媒体数字电视应急发布平台。据悉,“天地一体”的融合网络包含了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移动电视网络、移动多媒体网络、有线宽带城域网、无线宽带城域网、通讯网等。在有线无线一体化的网络构架基础上,既实现了广播电视网络在城市信息和城市管理中应用的延伸。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电视的系统网络信号中,其心脏部位是有线数字电视前端机房,它控制着这个区域的网络管理功能,能够影响有线信号的好坏,主要作用能让机房正常工作,用户能否观看有线卫视其大部分原因也是由它决定的,可见,它的功能十分强大,所以,维护和管理有线数字电视前端机房的设别是有关部门的首要任务,笔者对前端机房的不同的设备做了不同的介绍,对维护机器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高清数字电视已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而我国使用高清数字电视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我们经历了从卫星数字电视到有线高清数字电视的过程。而且也实现了高清数字电视地面数据传送传输的应用,完成了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整体平移。一、高清数字电视数据的传输网络简介高清数字电视数据的传输网络主要由地面、有线和卫星这三种形式组成,而地面传输是最基本的一种电视广播网络传输形式,它发射无线信号主要是通过电视台的最高点天线进  相似文献   

13.
《视听界》2011,(5):4
近年来,南通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形成了广播与电视、有线与无线、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的综合覆盖网络,全面实现了全市有线城乡一体化数字电视整转,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00万户,覆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有线数字电视正面临着来自OTT TV和IPTV的威胁和挑战,同时OTT TV的市场乱象、互联网节目资源丰富、投资成本较小等原因也造成IPTV的推广难度加大。在这样的局面下,国家广电总局加大了对OTT TV的管理和控制,采用牌照式的方式来实现对其的可管可控,以此来保障IPTV的推广,而传统的有线数字电视也正在采用新的技术和网络建设实现转型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来赢得市场。本文主要从国家管控、技术、用户体验以及市场发展等方面分析传统有线数字电视、OTT TV以及IPTV之间的优劣势,探讨未来电视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陈向敏 《视听界》2011,(5):83-86
本文以捷成世纪有线数字电视统一监管平台为背景,详细介绍了有线数字电视监管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实现以及技术特点,并结合目前有线数字电视监测的实际业务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2004,(5)
2004年10月1日,泰州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平台建成并开通。它由江苏泰州同达有线数字网络有限公司具体实施。 2004年元月,泰州广播电视台与上海同达股份公司联合投资,成立了江苏泰州同达有线数字网络有限公司。为了确保泰州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工程技术的合理性,泰州同达有线数字网络有限公司,本着依据现有条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有线电视网络覆盖范围比电信网广,已经建成12989km的国家级干线光缆网络,在许多地方已建成光缆和同轴电缆混合网,联通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从用户数量看,我国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而当前,是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的一个关键时期,先行地区已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益的经验。广电网络的数字电视变革和技术及业务的一系列需求演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业务需求在不断变化,新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行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从而使广电网络运营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广电系统在视频业务、网络资源和用户资源方面拥有突出的优势,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把握市场发展并抢得用户需求的先机是广电赢取市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在地市级有线数字电视建设中,如何整合市辖各县(市)数字电视分前端,建设全市统一数字电视平台的方式,介绍了泉州市利用hfc网络和光缆环网(sdh),建设全市统一数字电视服务运营平台的实现方案,为数字电视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继电脑阅读、手机阅读等电子阅读之后,湖北省又将推出一种新型阅读方式——数字电视阅读。据介绍,数字电视阅读是以有线电视网络为传输管道,将出版物进行数字加工处理后,在有线电视平台上实现版权管理和用户授权,通过电视平台出版发行。目前,湖北省有线  相似文献   

20.
马持节 《新闻实践》2003,(12):63-64
数字化进程进入新世纪,我国加快了数字电视的进程,数字电视节目播出的各项实验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国家职能部门积极组织实施。2002年国内数字电视已开播40个点,用户9万,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苏州、南京、常州、无锡。2003年被国家广电总局定为"网络发展年",重点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为加快推动新体系建立的步伐,根据中宣部部务会精神和总局党组会议通过的《全国有线数字广播影视业务发展总体方案》要求,按照网络发展年的总体部署,总局决定选择北京等33个地区开展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工作,力争到今年底,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