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经20多年,49道“减负令”,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是困扰教育的一大难题。“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学生还在唱自己创编的儿歌,家长依然在左右为难,人大代表们也仍然在不断呼吁,可是,减负之路到底该如何走?  相似文献   

2.
历经了历时20多年、总共49道"减负令"之后,如今的学生依旧苦唱:"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的确,"减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当更多的人在关注学生的书包、关注学生的课业负担时,我们是否应该换个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在笔者看来,最本质的"减负"问题应该先从课堂"减"起——如果  相似文献   

3.
"减负"这句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多年,然而"减负"的成效到底如何?为什么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那么沉重?为什么社会的呼吁还是那么强烈?时下教育行政部门又再次重申"减负"问题,并加大了对学校落实"减负"工作的检查力度。这固然是一件好事,可是检查又能怎样?检查下来,学校仍然我行我  相似文献   

4.
“轻负高效”敢问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20多年,49道“减负令”……但作业多、补习多、考试多、睡眠少、活动少等过重课业负担仍然是困扰教育的一大难题。“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学生依然在唱自己创编的儿歌,家长依然在左右为难,人大代表们也依然在呼吁:“谁能让我们的孩子快乐起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童年和发展空间还给孩子!”“减负、减负,减负刻不容缓!”可是,轻负高效之路到底该如何走?  相似文献   

5.
"减负"这个话题已属老生常谈。年年在喊"减负",实际上,学生的学习任务仍然是"重于泰山",而落到实处在某些人的眼里变得"轻于鸿毛"。减负,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课业负担而不是减教学质量。通过减轻过重负担,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但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减负的同时要增效,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部分地区在这一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减负"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及主要表现   (一 )矛盾论:"减负"与素质教育是矛盾的,要提高素质就不能"减负",要"减负"就提高不了素质。   持这种观点的人,把素质教育与"减负"机械地割裂开。他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全面提高素质,就必须通过刻苦的学习、艰苦的磨炼才行。他们错误地理解"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做到勤学、苦学就必须加重学生的负担,决不能"减负"。某校一位校长在会上公然说:"我不认为现在的学生负担重,他们还有很多时间到处转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逛商店、踢足球、玩游戏…  相似文献   

7.
钮小桦 《教育》2013,(24):23
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学校不能解决"减负"的所有问题,但可以有所作为。在观念和方法上"减负""减负"的前提是研究教育规律、不做违背教育规律之事。"减负"不是简单地做减法,合理的学习标准不能降低,但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必须予以纠正。首先是观念"减负",核心是真正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尊重人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给学生减负,教师必须加压",这是普遍流行的观点。但我认为,给学生减负,教师首先应给自己减负。近二十年来,我一直在农村初中任教语文,总想把语文越教越好,让学生在我的指点下有所受益;总想在抓好繁杂行政工作的同时,不算太辛苦地育好学子。  相似文献   

9.
"减负"是教育部今年提出的一项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但真正理解"减负"含义的人不多,许多人认为减负是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其实"减负"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超过学生承受能力的课业负担,是指减轻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心理负担,以及乱订资料和补课给家庭造成的过重的经济负担。减负绝不是减少和取消必要的测验和考试,也绝不是降低对学生学业应有的要求。减负是为了使学生有更多自由发展、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减负"在我国不同时期都是个不轻松的话题.记得十一年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后,我参加了省教委"减负"座谈会,<四川教育>2000年第2-3期以"打好‘减负'攻坚战"为主题,发表了一组文章,我以<"减负"也需综合治理>为题谈了拙见.  相似文献   

11.
作为校长,应该充分为学生成长着想,指导教师站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注重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减负增效"的重要意义,切实地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同时通过"增效"扩大学生发展的空间.我认为,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准是实现"减负增效"的良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减负工作实属当务之急。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谈一点自己的不成熟看法,与同行者切磋。语文教学减负首先是对学生的"心理减负"。语文教学存在的负担,既不同于数理化繁琐的计算,也不同于政、史、地机械化的记忆,它并不在于量的多少,而主要来自心理。所以,我认为引导学生做到"心理减负",即调遣、发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语文教学减负的根本出路。我们要通过教学技巧,让学生"轻装上阵",并引导学生以满腔的激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其次,语文教学减负  相似文献   

13.
孔怀文 《教师》2014,(18):66-66
正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喊"减负",可是喊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学生的负担一直都没有减下来呢?我认为主要矛盾是"减负"没有与"增效"挂钩。"减负增效"是我们所期盼的教育教学理想境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握不住分寸,特别是数学学科,课堂上该如何"减负"、怎样"增效"?一、更新观念,追求效益效益观念就是要以较少的课堂时间,使学生掌握最多的知识,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一直以来,很多讲究"实干"的老师非常热衷于上课堂外的课,热  相似文献   

14.
沈梦蝶 《考试周刊》2014,(18):168-169
<正>近些年,给小学生"减负"的口号一直响彻教育界,各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从学生的课后生活负担看,"减负"这一目标并未真正实现。国家虽倡导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其主导地位仍然被应试教育占据,课后补习的存在便有其应然性:应试教育的逼迫,学生的需求,家长虚荣心的迫使,学校教育的缺陷等。接受了十多年的学校教育,我相信,大多数学生和我有一样的疑问:我们的想象力哪儿去了?我们的创造性哪儿去了?学习了这么多知识,我们探索知识的精神哪儿去了?我不禁怀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我国目前还不能普及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因而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导致学生、家长、老师、学校为保证学生在竞争中取胜,进而导致学生课业负担重,学生厌学。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正视"减负"这一问题。"减负"是相对学生而言,对老师们来讲则应理解为"加压"。如何在减负后的有限时间内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非但不下降,反而有所提高,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值得深思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6.
<正>"减负",是每一人热切盼望的,"增效"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减负增效"讲究的是教育有效性,有质量,有效率,即减少"投入",增大"产出"。追求"减负增效"也就是以人为本,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效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我校是一所城镇化发展中的学校,外来入学孩子占到半数以上,如何真正落实"减负增效"是一个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前行,在前行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力求通过课内外双管齐下,寻求"减负增效"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古语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见自古以来学习都是一件艰苦的事。当今社会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业负担太重,而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为此教育专家一再呼吁"减负,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减负"并不完全是减少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更主要的是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从而好学、乐学。以下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社会人士已经不再满足于粗放的教育,而是追求教育的高质量效应。教师在提高自己教学质量的工作中,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一直是困扰我们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是我们教师思考的问题,也是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更是一个难点话题。如何在"减负"中不"减质"呢?我想首先要理解"减负"的本质。"减负"绝不是降低学生学习的目标任务,也不是减学生刻苦钻研的风气,更不是减教育教学的质量,我们实施  相似文献   

19.
"减负"的目的在于实施素质教育,"减负"不是降低要求,尽管减少了学生的活动总量以及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但仍然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达到这个目的,对教育教研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较少的时间内完成并超过原定的目标要求,必须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为了提高成绩,给学生留大量作业,进行题海战术。作为教师的我也用过这样的方法,然而收效甚微,如今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育改革的其中一项就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负工作已经开展了几年,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学生的负担减轻,精神放松,这固然是件好事。但也有一些人议论纷纷,减负以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见提高。我要请这些人放心,因为减负并不等于减质,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保证教学效果和学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