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法学教育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承担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法学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格局下,面临诸多的挑战,为此,促进西部法学教育的发展,缩小与中东部地区的高校之间的差距,西部高校必须抓住我国现在正在实施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尤其是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这是西部法学专业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就当前医事法学教学的现实情况而言,采用诊所式教育方式能够有效改善传统医事法学教学中存在的缺乏实践教育的不足,能够很好地支持医事法学以塑造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教学方针,树立起鲜明的教育特色。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概述了诊所式教育的发展及功能定位,进而分别探讨了诊所式教育在医事法学教学中运用的价值、运用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以及有效运用的可行策略,以求为诊所式教育方式更好地在医事法学教学中发挥出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台湾教育当局为适应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的需要,决定展开较全面的教育改革。其构想是: 1.调整人才培育构架。在人才培育上应兼顾正规及推广教育。就正规教育而言,首先必须提高大专学生的人数,其次应以学术角度规划未来的大学教育。 2.扩充技职教育。目前,影响技职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学制不够弹性化;课程缺乏理论  相似文献   

4.
“五位一体“实践性教学法初探——对法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一按照一般的理论 ,法学属于人文科学的一部分 ,因此 ,法学教学与其他人文科学存在着某些共同之处。但法学教育又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 ,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法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上 ,也就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法学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具有法学基础知识和从事司法实务的专门型人才 ,这就要求在整个大学法学教育过程中 ,必须贯彻培训和训练不仅具有法学理论并具有从事司法实务基本技能的教学思想。反思我国长期以来的法学教育 ,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系由于受大陆法系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偏重于对法学理论、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的…  相似文献   

5.
中外法学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法律高等职业教育迟迟不能开展起来,就大环境而言,是长期来高等教育受到精英教育阶段的影响。就中环境而言,法学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司法用人部门对法律人才还没有达到科学分类、合理配置,目前存在不分职位高低,用人规格同一情况,对法治社会要求高水准的法官、律师等,只提法律专科学历要求,而对辅助人才由于没有专门的职业归类,处在与法官、律师同一要求。就小环境而言,是我们现有高等法律教育机构还没有从根本上了解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在法学教育上还是老观念,没有跟上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缺乏办高等职业教…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法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必须站在增强竞争力的高度,加速提升现有法学教育水平,使之与21世纪社会、经济、人才结构相适应。一、提高法学教育质量的宏观背景1.法学教育面临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挑战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加入WTO意味着中国更加对外开放,还意味着我们进入了世界统一市场体系。WTO规章把教育视为一种服务业,这就决定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必然融入世界教育发展行列,…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加入WTO后,法学教育也将与国际法学教育相接轨,如何解决当前法学教育在逐步国际化中所面临的困境成为了我国法律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应选择哪种法学教育模式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WTO背景下对法学教育的要求,结合我国现在法学教育的现状,对我国法学教育在教育模式的转换上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以期能促进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与发展,推动着我国社会各行各业不断进步,在现代化教育创新改革制度实施下,社会教育行业被各大社会群体所共同关注。近些年来,我国社会教育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尤其是对于高中校园整体教育行业发展而言,在现代化教育新课改教学模式的背景影响下, “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品质,深化师生互动交流环节”成为当代主导高中数学课堂创新教育模式的主要教学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9.
新发展理念为法学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如何在五大发展理念下进一步明确法学人才培养的理念和路径选择至关重要。论文从目的导向、能力导向和过程导向三个方面分析了理工科院校法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念。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教育法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至今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程。教育法学的学科性质如何界定,教育法学的学科地位如何,教育法学学科体系的整合度怎样,都是教育法学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科实践的发展态势和方向。从教育法学产生的动因看:主要有二:一是国家对教育的干预;二是教育关系的复杂化。教育法学以教育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是法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权利和义务是教育法学的中心范畴,教育权利是教育法学的基石范畴。就我国教育法学学科的发展现状来看,学科自身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科体系缺乏教育法学自身特有的概念,体系内容架构需要进一步整合;教育法学的内在逻辑结构、理论基础、学科性质等重要问题尚需进一步厘清;教育法学的学科地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1.
二战以来,世界两大法系的融合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而日益加强,遵循先例原则已经成为现代法治的普遍要求和基本原则,判例法也应当成为我国的法律渊源。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大为加强,国际法体系亦相应地发生变化,正日益朝向世 界法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台湾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逐渐开始了政治开放。使得台湾妇女运动有了新的生存机会与空间。在此背景之下,台湾妇女运动所完成最主要的历史性任务就是推动台湾地区民法亲属编的修订与改革。台湾的妇女新知基金会对台湾妇女运动可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法律修订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但结果仍然是可喜的。而这一过程推动了台湾妇女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相似文献   

14.
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开始,逐渐侵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七七”事变后长达近4年的事实战争中,中国没有对日宣战,在国际法意义上的处于非战争状态,然而这是中国政府基于战略的考虑,利用这一国际法律规则,在抗战初期的困难局势下,积极争取到国际同情和援助的手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也是出于对“宣战”所能带来的法律后果的考虑对日宣战,以便在战后赢得胜利成果。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价值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划分部门法价值的标准,批判了各种经济法价值观点,论证了经济法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和促进社会公共经济利益,而且社会公共经济利益主要由经济法来保护和促进,因此,经济法的目的价值是社会公共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6.
自国际法诞生以来,人类社会开始了趋向国际法治的漫长历程。国际法治要求各国善意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尊重他国领土和主权,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上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和其他二战胜利国共同倡导和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普遍性国际政治组织——联合国,奠定了推进国际法发展和国际法治构建的组织基础。美国在多方面曾经对国际法和国际法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其国力的不断增强,美国又在一些领域成为国际法和国际法治的破坏者。本文试图从宏观的、历史的、辩证的角度概览、总结和考量美国对国际法和国际法治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世界银行在其与借款人签订的贷款协议中,均未约定明确的法律适用条款。这并非是世界银行的疏漏,而是世界银行出于种种考虑的结果。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法律环境的变化,要求世界银行修改其贷款协议中的法律适用条款。将国际法明确规定为贷款协议准据法的呼声日苴高涨,面临这一形势,世界银行极有可能对其贷款协议中的法律运用条款作出调整。由于我国是世界银行的主要借款国之一,了解并掌握世界银行在这方面的动态,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村法治建设的制约与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法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农村法治环境不健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民主管理水平低等仍然是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障碍,在新的时期,必须正确认识这些制约性因素的存在,并找准农村法治化建设的着力点,促进农村法治与农村发展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受到日本学者目前关于法律体系构造理论研究的启发,从历史和法律角度对经济法在国际上的产生和演变加以阐发,认为作为公私法融合的经济法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的产物,是对民法的溢出与衔接,并非行政法发生分化才得以成立,对经济法与商法的关系从学理上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20.
现有关于经济法本质的讨论基本建立在实在法基础之上。单纯从实在法角度探讨经济法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回答关于经济法存在与否的三个最基本问题,即经济法是否独立成为部门法、经济法是什么以及经济法属于公法、私法还是社会法。因此有必要从自然法的视角重新审视经济法的本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法律部门的概念只是实在法的概念,与经济法的本质无关;经济法可界定为是基于人性而产生的确定性的经济管理社会关系,它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上,而非建立在实在法基础上;经济法无所谓公法、私法或社会法,因为公法、私法和社会法的划分属实在法范畴,不反映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