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国后,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制度。该制度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抗震救灾的救助机制和经验可以归纳为:地震灾情信息的及时发布、抗震救灾人员的有效组织、抗震救灾资金的专项管理、抗震救灾物资的迅速调集等。基于此,政府部门尚可从规制建设、信息发布、资金监管、救助培训、物资储备等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我国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的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2.
1920年宁夏海原8.5级特大地震,震级之大,烈度之高,波及之广,历时之长,破坏之重,灾情之惨,世所罕见。这次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干盐池附近,极震区东起宁夏固原,西至甘肃景泰,面积二万余平方公里,并形成220余公里的构造形变带。大地震造成人口伤亡严重,财产损失巨大,经济遭受破坏等严重后果。政府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救济措施,但无法开展大规模的震害救助工作,救助不及时,救济不力;民间组织在海原大地震救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尤以旅京甘肃震灾同乡会、甘肃震灾救济会、华洋义赈会表现最为突出;灾民自救主要是临时解决无食、无住的困难。要提高灾害救助效率,必须建立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灾民三位一体的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3.
火花     
对于我国这次抗震救灾的肯定,是基于多方面的比较。与缅甸的飓风灾害相比,我国的抗震救灾倾注了举国之力;与我国年初的雪灾相比,这次的抗震救灾反应迅速而有效;与32年前我国的唐山地震相比,人们看到的是一种更加现代和开明的对待灾难的反应。因此,人们在灾难中看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正>在汶川地震灾区传颂着神奇少年雷楚生的故事。他是彭州磁峰中学的学生,平时顽皮好动,但乐于助人,是个优点缺点同样明显的少年。这在这次地震中,被教育部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学生"、"抗震救灾好儿童"的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的汶川发生了里氏震级为8.0级的大地震,有9万多人在这次地震中丧生.地震无情人有情.在抗震救灾中出现了很多感人的人和事.去年各地的中考题中便出现了一些与抗震救灾中的实际问题相类似的计算题.以下是选取的部分试题.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的汶川发生了里氏震级为8.0级的大地震,有9万多人在这次地震中丧生,地震无情人有情,在抗震救灾中出现了很多感人的人和事,去年各地的中考题中便出现了一些与抗震救灾中的实际问题相类似的计算题,以下是选取的部分试题.  相似文献   

7.
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教育部作出决定: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向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学习的活动。这是弘扬英雄教师崇高精神的及时号召.更是对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有力推动。学习英雄教师的事迹是一种心灵的感悟。这次特大的地震灾难,见证了人民教师的伟大师魂,体现了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广东省教育系统紧急行动,群策群力,积极支援抗震救灾。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全省教育系统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校积极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把温暖第一时间送到灾区。省教育厅还发出《关于认真做好地震灾区生源地学生救助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一是各地、各高校、中职学校做好就读的地震灾区生源地学生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作为一场史无前例的巨灾,冲击和考验着中国的发展。抗震救灾社会应急行动中,党和政府迅速有效地开展全方位的社会动员,聚集了全国的人力、物资和财力开展救助工作。在救助过程中政府与社会默契地进行深度互动,无论是党内、代群、阶层、区域还是族群等层面,都凝聚成了巨大的集体合力。巨灾救助始终遵循科学救灾、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它不断凸现着人的价值和社会良知,文化、道德、伦理和生命意识在社会群体中出现了空前的自觉;政府、媒体和民众在充分信任中,不断激活着共和国的道德文明沉淀、公民的国民责任担当意识和社会主义互助精神,从而在赈灾和重建过程中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0.
声音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在这次特大地震中,教育系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全国广大师生员工万分悲痛。全国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员工将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夺取教育系统抗震救灾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思想之本、文化之魂、精神之核,在"5.12"抗震救灾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受了全面的检验,得到了重大的提升。抗震救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次全民实践。  相似文献   

12.
宋代以前,今安徽境内发生水灾、旱灾、震灾、风灾、雹灾、雪灾和霜冻等自然灾害,其中,水灾、旱灾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是水灾,发生的频率最高。历代中央政府重视救灾,采取蠲赈、仓储和治水等救灾举措,这些措施对纾缓灾情、救助灾民,帮助灾民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震救灾精神的深刻内涵与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有机统一:集体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大力宣传抗震救灾中的英模事迹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应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以增强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亟待抗震救灾精神从观念到现实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调,凸现了抗震救灾以民为本的核心理念,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凝聚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美德。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感召了千百万党员干部,熔铸成赋有时代特色的抗震救灾精神,培养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危难意识;造就了一大批抗震救灾英雄楷模。学习、贯彻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对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危难意识的养成,树立危难责任感和培养危难应对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党、政、军、民在四川汶川"5.12"抗震救灾中凸显了以人民为主体的救灾和重建实践。胡锦涛总书记5月17日《在四川召开的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简称救灾讲话)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抗震救灾期间的高度体现,折射出胡锦涛"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和利为民谋"的使命感和深厚的人民本位理念。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凝聚集体智慧,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是当前指导抗灾和重建工作的圭臬。认真学习、领会《救灾讲话》精神,有助于提高对抗灾重建的实践指导和理论认识,振奋全国人民抗灾重建的士气和增强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16.
义仓作为隋唐时期救荒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救灾过程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许多的弊端。义仓税的征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由于官府督办义仓 ,造成了救济上的不方便 ;同时义仓多设于州县治所地区 ,使得它的救济范围过小。  相似文献   

17.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诠释和新发展,探讨了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8.
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师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面对此次灾难,康熙皇帝立即采取各项措施,调动官员积极赈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迅速反应使灾民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救济。这对于清朝平定三藩之乱,稳定统治意义重大,同时也显示出当时行政系统强大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东日本大地震给日本和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一方面从震后灾民避难生活暴露出的城镇避难所规划与建设的隐患和不足中汲取教训,另一方面日本救灾体制健全,建筑物抗震性能高,国民防灾意识强.大量建设避难场所,重视防震减灾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等,都为我国地震避难所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新疆维吾尔文化促进会(简称维文会)是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成立的群众性文化组织,它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新疆民族教育及文化艺术的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它展开了许多有益于民族进步、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的工作,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