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雯 《海外英语》2015,(3):208-209
惠特曼是一个既具有批判性又具有继承性的创新的诗人,被誉为美国现代诗歌的开拓者,在英美的诗歌史上创立了一个新的流派,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这都得益于他反对旧传统和勇于批判的精神。虽然生前饱受争议和质疑,但诗歌的独特表现形式,细腻却又豪迈的情感在他的作品《草叶集》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惠特曼的诗歌的厚度和力量和他开创的新的诗风给人们提供了许多艺术价值,《一只默默坚忍的蜘蛛》这首诗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可以从中看出惠特曼的影子,发掘出更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斯蒂芬·克瑞因(Ste phen Crane1871—1900)是美国小说家,他写了不少好的中篇和短篇小说,如《铁血雄狮》(The Red Badge of Courage)和《小船》(The OpenBoat)等.他也是一个继承了惠特曼和迪金森的风格,在诗歌的创作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二十世纪以后英美意象派诗人的先驱的美国近代有影响的诗人之一.美国当代著名诗人葛瑞葛里·柯索说:“诗和诗人是不可分的——我不能对你谈诗而不谈到人.事实上,作为一个诗人,我就是我写的诗.”(见《诗人谈诗》当代美国诗沦,陈祖光译,第307页).我觉得这话说得很中肯.艾青说过:每一个诗人有他自己的一个缪斯:惠特曼和着他的缪斯散  相似文献   

3.
沃尔特.惠特曼是美国十九世纪的著名诗人,他开创了诗歌的自由体,其代表作品《草叶集》。其诗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这种色彩来源于现实又与欧洲文学的浪漫主义密切相关,也与诗人这一生的思想与经历有关,诗人大胆的想象与超越现实的艺术造诣,造就了惠特曼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对欧洲文学与世界诗坛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嚎叫》是艾伦.金斯堡的代表作,它展现了金斯堡独特而全新的诗歌艺术,尤其是他的语言表现形式。然而,这首即兴之作是借鉴了惠特曼,布莱克,威廉斯和庞德等其他杰出诗人与其它门类艺术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是19世纪美国最杰出的诗人.他耗其毕生精力撰写了巨著《草叶集》(Leaves of Grass).诗歌中诗人用一反传统的语言、形式和独特的风格写下了在美国前无古人的雄浑、清新的诗篇.本文从艺术创新的角度,对惠特曼《草叶集》的语言、诗体、对句法、目录诗、意象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使读者能够全面的、深层次的理解《草叶集》.  相似文献   

6.
谭明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追求的诗人,他在中国诗坛的崛起正是他独特艺术价值的明证。《梦幻与钟声》是他的第三部诗集。在这些诗中,他通过直觉感知摆脱了对现实世界的功利欲求,实现了生活本质与本真心灵的融合,营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幻象世界,并通过直觉语言将这一世界不断拓展、加固,散发出醇美而神秘的气息。他的诗歌态度、诗歌观念和艺术成就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享有美国“诗歌之父”称誉的沃尔特.惠特曼以自由诗体创作了浪漫诗集《草叶集》,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他对生命的咏赞。对自我肉体与灵魂的歌唱,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欢愉;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挚爱;对社会运动的欢呼,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神往;对死亡的热忱欢迎,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感悟。惠特曼一生都在为自由而努力,渴望“既充分又真实地记录一个个性,一个人,即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的‘我’”,并力图通过他来表现一种民族建构意识。“他要做一个‘人的诗人’”。作为其代表作的《自我之歌》正是通过一个人(即诗中的“我”)来表现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生命脉动。诗中的“自我”是诗人自己的化身,但又超越了诗人本身,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民主人格化的形象代表。惠特曼对自然万物情有独钟,他选用“草叶”这一意象为诗集命名便是其中最鲜活的证明。在诗人眼中,草叶乃是世界上最普遍而又是最重要的东西,它象征着美国社会的活力,是诗人理想中民主自由的意象实体。正如诗人在《自我之歌》中所咏唱的:“它(草叶)是一种统一的象形文字/它的意思是/在宽广的地方和狭窄的地方都一样发芽/在黑人和白人中间都一样地生长”。  相似文献   

8.
王杨 《海外英语》2020,(7):140-141
文章从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分析惠特曼《草叶集》中译本.乔治·斯坦纳在他的著作《巴别塔之后》对翻译理论和翻译过程做出系统性的研究,并就自然语言在诗学、文学批评、翻译行为等方面做出了诸多阐释.而惠特曼作为美国抒情诗人,对中国诗人以及中国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研究惠特曼诗集实际上也是对诗歌翻译的深入探讨,其诗作《草叶集》的中译本实质上也体现了翻译四步骤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瓦尔特·惠特曼是美国十九世纪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集《草叶集》给美国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美国的诗歌达到了世界的水平。《草叶集》表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积极精神,歌颂了民主、自由、平等,充满了勇于探索、敢于斗争的激情,具有乐观开朗的浪漫主义色彩。惠特曼的诗歌,如大海一样浩瀚,豪放而粗扩,在形式上也突破了传统格律的束缚,吸收了大量的俗语,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语言在广义上是象似的,诗歌自然不会例外,而且更加依赖象似性。《歌唱自我》在美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价值。隐喻在这首诗中也很重要。惠特曼在这首诗中运用概念隐喻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通过分析诗歌语言的隐喻象似性,显示"自我"意象意义包罗万象。惠特曼将"自我"同诗人自己,美国,其他美国人,神,以及自我思想联系在一起,向读者展示了"自我"这个意象的丰富的隐喻意义,显示了诗歌语言的隐喻象似性。  相似文献   

11.
文学语言在广义上是象似的,诗歌自然不会例外,而且更加依赖象似性。《歌唱自我》在美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价值。隐喻在这首诗中也很重要。惠特曼在这首诗中运用概念隐喻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通过分析诗歌语言的隐喻象似性,显示"自我"意象意义包罗万象。惠特曼将"自我"同诗人自己,美国,其他美国人,神,以及自我思想联系在一起,向读者展示了"自我"这个意象的丰富的隐喻意义,显示了诗歌语言的隐喻象似性。  相似文献   

12.
惠特曼与威廉斯,是近代美国诗坛最重要的两位诗人,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诗学联系.惠特曼具有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超前意识,威廉斯则开创性地运用多种艺术技巧,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现代派诗学,使美国诗歌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他们的出现对于近百年来美国诗歌由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因为海子独特的艺术风格,当代人们多认同他是一个抒情诗人。但在他寄托了诗歌理想的长诗和诗剧中却有着更多的诉说。海子提出的“民间主题”有着特定的含义,只有对它进行剖析才能看到海子诗歌理想的内核,获取海子诗歌的价值取向;海子不是一个忙于解构的诗人,而是一个醉心于重构的艺术家。海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如何寻找文学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4.
惠特曼是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民主诗人。他的诗歌热情地讴歌民主和自由,充分地表现了美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惠特曼的民主精神,突出的表现在他废奴立场上。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他始终站在自由劳动制度一边,积极参加废奴运动,运用诗歌这一武器  相似文献   

15.
惠特曼诗歌具有阳刚之美。情思的炽烈真挚,意境的恢弘浑灏,语言的洒脱奔放,构成了惠特曼诗歌独特的刚美风姿。在美国诗歌史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瓦尔特·惠特曼被誉为"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诗人","20世纪美国新诗的先驱者"和"现代诗歌的开拓者",这应该是比较公允的评论,但不够全面。传统上,学界主要关注他的诗歌成就,但他作为一个散文作家,特别是生态散文作家的成就被忽视了。1882年,惠特曼出版了日记体散文《典型的日子》,该书蕴涵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文明智慧。对今天的人们来说,这种生态思想和生态文明智慧对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危机,有极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静 《现代语文》2006,(3):55-56
何其芳十分珍惜自己的创作羽毛,诗作少而精。两本薄薄的诗集《预言》和《夜歌》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坛的雕像地位。这两本诗集提供了诗人由梦幻之曲到为时代而歌的心路历程的情思档案,又以其独特的诗艺开拓丰富了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饱蕴着丰厚的审美价值。《预言》是诗人早期的诗歌总结,完美地体现着诗人“艺什么也不为,只是为了抒写自己”的学理想。1938年,诗人来到延安,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宽大的空气、快活的空气”,一扫《预言》冷艳凄哀的梦幻色调,奏响了礼赞民族解放历程的琴音,完成了他另一部诗集《夜歌》。诗人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由《预言》的精致、唯美、绮丽、雕饰到《夜歌》的直白有力、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令后人十分惋惜,他追求完美爱情的意念令后人心醉神迷,他独特的诗歌魅力让后人津津乐道。其中徐志摩的诗歌《偶然》是他众多诗歌中不多见形式完美、哲理深刻的作品。《偶然》是一首情诗,但是这首诗的意境又超越了它本身,因此也可以看作是诗人人生路上的感叹曲。从诗歌的文本、结构、情感和意象分析,都可以感受到这首诗内涵丰富、意象精美、韵味隽永,表现了作者对唯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一在五四初期的白话新体诗歌运动中,《女神》的出现,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这部诗集,以它那开始觉醒的新一代抒情主人公的嘹亮嗓门,火山爆发式的反抗激情,表达了冲决一切陈旧束缚和因袭老套的战斗要求,在个性解放的疾呼中寄托着对中国再生的美好理想。《女神》也是在蓬勃兴起的五四反帝反封建运动的现实基础上,大胆吸取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外国优秀进步诗作的营养所唱出的时代的高歌。这样就使得诗人能够借助于惠特曼式的豪放与粗暴,创造出能充分直抒胸臆的汪洋恣肆的白话自由诗体形式;诗人曾谈到,读了惠特曼的《草叶集》后,深深感到他“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  相似文献   

20.
郑兴茂 《海外英语》2014,(9):225-227
历史进程进入19世纪,生态意识在这一阶段有了长足的进展,并在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中又得到充分的体现,具有了关注生态的现实性特征。济慈是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特征,也就是诗歌的价值取向以自然为主,大多赞美自然、关注自然。该文以济慈的诗歌《夜莺颂》为例,从生态视觉的视野下解读诗歌中蕴含的生态意识,诗人既看到文明渐渐远离自然,表现出对生态现实的忧思,又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