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新闻界》2002,(4)
《细说消息写作及其他》一书,现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北京市新闻学会顾问、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撰写的第六本新闻专业书。全书55万多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新闻写作“十八般武艺”中的“常规武器”——消息写作,即一条消息从头到尾及其“组成零件”怎样写作。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谈了新闻采访的一些方式方法及其经验。因为,写好消息首先要在采访上下功夫。第三部分,主要收入作者采写首都文化名人和名胜古迹的种种心得。第四部分,收入作者写的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的专题文章。此书对广大记者和通讯员以及新闻…  相似文献   

2.
《细说消息写作及其他》一书,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北京市新闻学会顾问、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撰写的第6本新闻专业书。全书55万多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说新闻写作“十八般武艺”中的“常规武器”——消息写作即一条消息从头到尾及其“组成零件”怎样写作。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谈谈新闻采访的一些方式方法及其经验。因为,写好消息首先要在采访上下功夫。第三部分,主要收入作者采写首都文化名人和名胜古迹的种种心得作品。第  相似文献   

3.
“稿件内容属实为何还不真实?”这是不少记者和通讯员采写经验性消息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采写角度与总体真实的关系。 新闻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在采写经验性消息时应做到:既在着眼点上窄而深,又在立足点上宽而全;既要稿件内容属实,又要在总体上、本质上及发展趋势上真实。从新闻采写角度上分析目前经验性消息出现稿件内容属实还不真实的原因,当可归纳  相似文献   

4.
经验性消息在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工作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些经验性消息,却使编者编起来为难,读者读起来乏味。如何改进经验性新闻的采访和写作,很有必要进行一番探讨。深入改革内核捕捉新鲜主题红验性新闻的产生,有的是党政领导同志提出派记者采写的;有的是记者自己调查研究发现的新情况、新经验。一般来说,记者虽经常奔波在生产第一线,生活在群众之中,不仅要置身改革大潮之中,而且还要深入到改革的内核,或站到改革的制高点,不断分析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捕捉到新鲜而有意义的主题。荣获1988年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的《厂长李万春推出企业效益保证法》(载1988年6月26  相似文献   

5.
消息是新闻写作中的一道“主食”,如何做好“它”.颇有一定难度。长期以来,写消息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尤其是一些关于国家级的庆典、庆祝活动的消息报道,虽然庄重.但失文采。而去年10月1日新华社记者王蔚、李清华采写的《凝聚中华民族意志、祝愿祖国明天更好/天安门广场二十六万人观升旗》(以下简称门见升旗》)的消息,文字不长.约970字左右.但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此稿不但主题深刻.而H在写作手法上也很新颖。给我强烈的感受是:哦.原来消息也可这样写。细细品读《观升旗》这条消息.可以感到以下一些特色:导请江预。《观…  相似文献   

6.
新闻讲究快和新,“马后炮”过了时辰,岂不等于“瞎火”?其实不然,记者、通讯员常常会遇到“马后炮”新闻,而且又要不得不去写它。一些份量较重的新闻,通讯员写过见了报,因宣传效果不理想,还得重来。对这类新闻,我们的体会是,等待时机,巧取角度,精心采写,“马后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体裁,是指新闻写作的表达形式。一般说,报道的内容决定报道的形式,而报道的形式反过来又制约着报道的内容。好的新闻作品,总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在写作时,由于表达报道主题的手法不同,选择材抖的角度不同,组织材料的结构不同,以及报道所要达到的要求不同等等,所以新闻的表达形式——即新闻写作的体裁也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宣传工作的需要,再加上新闻传播手段的现代化,新闻写作的体裁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要为报刊写好稿件,争取较高的采用率,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特点和要求。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十八般武艺”要样样精通。中国新闻学院教授、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曾在本刊连载“新闻采写讲座”,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现应读者要求,本刊从本期起,将陆续刊登孙世恺同志新写的“新闻写作入门”讲座,包括:《怎样写消息》、《怎样写通讯》、《怎样写特写》、《怎样写调查报告》等题目。共约5万多字,可供各地用作培训通讯员的基本教材。  相似文献   

8.
李媛  漆文  李淘 《新闻前哨》2007,(5):49-50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主要功能是表述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吸引和引导受众。作者在构思导语时都想写得精彩动人些。但是,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令人赏心悦目的导语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传统新闻写作比较注重社会各类知识的掌握和采写经验的传授,疏于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研究、指导导语写作,同时,记者编辑的思维“定势”也会导致导语写作一般化。新闻贵在“新”。在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导语的写作中,应大力提倡和运用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我在光明日报头版上接连发表了几篇短评,如《名片上的变化》、《手机、传呼机:不要扰乱会场》、《莫往会议里“注水”》,受到报社领导和一些读者的好评。其实,我已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近百篇这类文章了。有人戏称我为“全能记者”。我说,“全能记者”我还不敢当,但我一直把当一名“全能记者”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我想,体育比赛中有“个人全能”,当记者也要争取当个“全能记者”。从跨入记者行列那天起,我就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当记者,固然要以采写消息和通讯为主,但仅仅会写消息和通讯还不能算一个优秀的记者。新闻…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新闻一般侧重于消息报道,擅长关注事件表面.对于一名专职从事网络新闻采写的从业人员来说,还需要树立网络新闻写作的精品意识,不能仅仅止于一般性新闻消息式的报道,要学习吸收各种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的深度报道写作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网站知名度,也有利于网络新闻记者的全面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1.
记者除采写公开报道外,还要采写不便公开报道的重要情况供领导参考。许多责任心强的记者都很重视写“内部参考”。有些“内参”经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对实际工作起了很好作用;各级领导也很重视新闻单位的“内参”。但是,有些记者对写“内参”的认识尚待端正。如有的同志认为,“内参”  相似文献   

12.
记者除采写公开报道外,还要采写不便公开报道的重要情况供领导参考。许多责任心强的记者都很重视写“内部参考”。有些“内参”经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对实际工作起了很好作用;各级领导也很重视新闻单位的“内参”。但是,有些记者对写“内参”的认识尚待端正。如有的同志认为,“内参”只是供少数领导人参考的,发的范围小,事实未经核实也无大碍。因此有些“内参”反映的情况不真实、不准确。久而久之,使一些人对新闻单位的“内参”  相似文献   

13.
改革时代,新闻写作在不断创新。近几年来,一批新闻工作者的笔下,写出了一批“不伦不类”的新闻力作。这批力作,既非传统新闻学意义上的通讯、述评,也非新闻界近年流行概念所界指的“深度报道”、“立体报道”。以至擅写这类报道的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艾丰同志,出于慎重,曾著文表示,对这类报道属什么体裁,“连自己也说不清楚”。本文试图对艾丰同志“说不清楚”的这类报道,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一、理性报道:不容忽视的新  相似文献   

14.
1991年2月16日,《天津日报》刊登了该报记者采写的《羊年第一“羔”》现一场短新闻,介绍了“羊年”天津市第一个婴儿诞生的喜讯,报道富有情趣.2月20日,又刊登了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副院长姜月平写的短文《写给羊年第一“羔”》,介绍了记者采写该报道的有趣经过。我们特将该篇报道和这篇新闻背后的新闻一并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消息写作需要“新闻由头”,采写事件性消息只要及时抓住事件发生或结束的时间写稿,做到这一点不难。一般地说,采写非事件性消息需要“新闻由头”就有一定的难度,再说有些写稿人又容易忽略它,往往造成消息写作的败笔。因此,写非事件性消  相似文献   

16.
新闻特写——写人写事,文情并茂,感染力强,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作为一名职业记者不仅须熟悉消息、通讯等采写手法,而且应学会新闻采写的十八般武艺,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职业媒体人。新闻特写正是展示记者写作文采的一块芳草园地,应下功夫掌握它的采写技能为我所用。那么,什么是新闻特写?  相似文献   

17.
会议报道的改进江润秋会议报道作为一种基本的新闻形式,在报纸上经常要出现,如果写作上不下功夫钻研,很容易落入俗套,以至于引起读者的腻烦,达不到宣传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记者在采写会议报道时不能只根据会议材料圈圈划划,穿靴戴帽,轻车熟路地凑成一篇“消息”...  相似文献   

18.
时下,各类征文评奖活动此起彼伏,经久不衰。如何将征文评奖活动这一干瘪枯燥的消息写得精采别致,的确不是一件易事。近日读到新华社记者郭玲春写的《民主兴杂文盛人民日报风华杂文征文佳作如林》的消息,深为作者驾驭新闻体裁的高超技艺所折服。对于这类消息,让普通作者来写是很难脱于窠臼的。他们大概只会就事论事,按照新闻的五个要素,将这次活动的时间、收稿用稿及评奖情况叙述一番了事。而郭玲春同志对这则消息的写作,跳出了“正宗”的写作模式,独出心裁,把这则消息写得新颖别致,不同  相似文献   

19.
教育报道大多是属于非事件性的新闻,这类新闻常常使人觉得枯燥平淡,有程式化之感。但新华社记者刘林春采写的消息《中国人民大学改革政治理论课教学受到欢迎》,却能从小处着眼,寓大于小,在取材角度,表现手法等方面都作了认真探索,给人以面目一新的感觉。改革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题材,近年来在报刊上已报道过不少,要在这个老题材中觅取新的角度,确实有一定难度。按照过去习惯的写作思路,大凡报道教学改革,往往总是同“全面的”经验、做法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20.
《“北京白鸡”在全国28个省市区“落户”》的消息,在第7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后,《新闻知识》的编辑同志来信约我谈谈采写这篇稿件的体会。说实话,在当初采写时,我是有意识地注意到了尽量写新、写活、写好,但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