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源 《现代企业教育》2008,(10):171-17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学生?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必须要通过教育的手段来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有一定的可行性教育,是激励也是规范,表扬、批评、鼓励、惩罚什么都要有。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也得用到批评。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那么怎样让学生改正错误,愉快地接受批评呢?批评恰到好处,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如批评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不是批评者广施威风,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因此,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批评。  相似文献   

3.
批评的学问     
班主任在工作中,难免会发生批评学生的事情,批评是一门学问,运用时一定要讲究方法。适当的批评,可以启发学生自觉地反省,使他们健康地成长,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针对作为独生子女的中专生而言,进行批评教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批评要有事实依据。学生有学生的特点,犯了错误以后,为了避免老师对其“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有的避重就轻地承认部分错误。老师如果没有事实依据,就可能空讲几句批评的话,这样就难以收到教育效果。班里有位同学自习课上经常捣乱,,。,其他同学反映后,我找他谈话,他却予以否认…  相似文献   

4.
由“恨铁不成钢”所想到的……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育英小学汤爱珍以前,我班有学生犯了错误,我总是脸红脖子粗地批评教育,好像离开了批评就不成其为教育。我在批评教育时往往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对学生的错误或不足进行简单化的批评,有时甚至一味指责,可总是...  相似文献   

5.
批评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有着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但在行为上又较为幼稚,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教师及时而巧妙地加以批评指正。讲究批评艺术的教师能够施良药而不苦口,为学生易于接受。在多年教育实践中使我体验到,对学生的批评,须遵从以下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6.
“赏识”教育提倡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赏识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固然是有效的,但在提倡肯定、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批评教育的积极作用,正如教育学专家孙云晓所说: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因此,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在肯定他以往优点的同时,要恰如其分地指出其错误所在,进行得当的批评,  相似文献   

7.
王秀萍 《科学教育》2007,13(4):76-77
学生有了过失犯了错误,通常需要批评。而批评教育学生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常言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无论何人对旁人的忠言或劝告,往往难以接受,如何才能找一种正确的批评方法,使忠言不逆耳呢?我想这就是我们教师应该重视的一个课题,只有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方  相似文献   

8.
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遗憾、生气,然后以严肃的态度、严厉的语言批评、呵斥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如果能够出于平常心,施以爱心,耐心地引导、说服,善待学生就已经是不容易的了。善待学生仅仅只是爱的教育。教育不仅仅是爱,更是一门艺术。所以,仅仅是善待学生的错误是不够的,还要能够欣赏学生的错误。一个经营拖鞋的公司派出两个员工去沙滩调查市场情况。两个员工回来后,一个说:“市场不景气,沙滩上的人都不穿鞋子。”另一个说:“市场潜力很大,沙滩上的人都没有穿鞋子。”同样,面对学生不断出现的错误,消极的态度是:学生又犯…  相似文献   

9.
<正>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了表扬学生,似乎只有表扬,我们的教育才有效果,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然而,不可否认,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日常的学校生活和学习中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们也正是通过不断地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实。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犯的错误,我们要友善地提出批评,并注意批评的方式,让学生勇敢地面对错误,改正错误,使身心健康发展。一、批评的原则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几个原则,即客观  相似文献   

10.
钮丽霞 《甘肃教育》2014,(24):41-41
正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方式更是一门艺术。适度、得当的批评教育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从心理上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潜心研究批评的方式方法,起到批评教育的效果。批评教育方法也是有章可循的,也有其内在的科学性,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深入探究各种教育案例,深入剖析学生的心理,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批评教育模式,讲究批评的艺术,让批评处处彰显教师对学生深切关怀爱护的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一经发生,都希望得到肯定,得到赏识,即使是成年人也是如此,更何况小学生。实际上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但是小学生不可能不犯一些错误,作为老师,应该怎样去批评教育好犯了错误的学生呢?常听一些老师说,批评学生不能用普通话。原因是没力度,学生听不进去,应大声呵斥,学生才能改正错误,但事实并非如此。怎样使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批评,从而改正错误呢?本人在实践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批评方式:1不露声色的批评寓批评于某种动作或意味深长的话语之中,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深思、自…  相似文献   

12.
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有三种处理方式:犯了小错误,罚他给全班同学唱支歌;犯了比较重的错误,要做一件好事来补偿;犯了严重错误,要写一份五百字的说明书。说明书不是检讨书,可以为自己辩护;如果确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要把犯错误前后具体的想法写明白。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犯了错误之后不是一味批评而是鼓励其去做好事,会使他们重新得到心理的平  相似文献   

13.
2004年4月2日《教育时报》周末版载《,不许批评学生,老师愤而辞职》的文章,36岁的辛洪梅老师从供职的济南市一所私立学校辞职了,原因是这所学校对老师的种种“苛刻”要求——不准批评孩子,不准变相地批评孩子,不准向家长说孩子的坏话。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是一所农村三流高级中学曾分管学生德育工作多年的教师,面对如此多的“差生”,他们犯了错误,该不该处罚?怎样处罚?一、“处罚”也是教育现代教育强调多赞赏、多鼓励,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然而每个学生都会犯错误,即使是优秀的学生,犯了错误如果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但不能帮…  相似文献   

14.
学生犯了错误,即将面对的场面大多是这样:教师一味地训斥,摆大道理,抑或是气不打一处来,凶言厉语,更有甚者对学生讽刺挖苦.试想,此种批评,学生是否能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的效果何在?我们曾提倡对待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其实,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少批评"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讲究教育艺术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
我们做老师的常常纳闷:学生在教室里犯的错误怎么会层出不穷呢?先看课堂上:昨天有学生传纸条,今天又有学生看小说;昨天有学生嘀嘀咕咕,今天又有学生聚精会神地玩手机游戏……明天还咋样,不可预料。反正是批评了学生的这种错误他们暂时不犯了,可是不久新的一种错误又犯了。  相似文献   

16.
陈海蓉 《新课程研究》2007,(4):60-60,59
教师批评学生要想让学生容易接受,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应当尽力做到“时”、“地”、“度”三者的统一。时。学生犯了错误,把握好批评的适宜时机,安排  相似文献   

17.
卓英彦 《班主任》2006,(2):33-33
开学仅仅一个星期,小波就因为打架而被副班主任唤去批评.刚好我经过,问:"他犯了什么错误?"  相似文献   

18.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惩罚;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批评。但是,惩罚也好,批评也罢,如果策略运用不当,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打击和伤害。这就要求我们当家长、做教师的懂得一些惩罚与批评的技巧。惩罚与批评是有分寸的,就像世上最美的东西一样都有黄金比例,如果正确掌握惩罚与批评的艺术,不但可以让孩子明白深刻的道理,还能让孩子更加了解和尊重家长与教师的苦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高莲峰 《甘肃教育》2014,(23):34-34
正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过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每位班主任在针对学生犯错误的时候都会采用批评的方式。那么,怎样的批评方式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怎样的批评语言会让学生更乐于接受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要就事论事有些班主任批评学生喜欢"揭底",喜欢老账新算。只要学生做错了事,某些老师就将学生一年甚至是几年前犯的错误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无地自容。实际工作中,这样的班主任最遭学生的反感。心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希望学生不犯错误。因而我们会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试图让每个学生都沿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则习惯于认为是不应该的,是必须予以批评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这种意识和做法的正确与否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