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周二的数学趣题研讨会上,晓兰首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听一位老师执教当代作家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一课,在分析探究父亲的形象时,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很有探究意味和探究价值的思考题:  相似文献   

3.
许青 《中国教师》2023,(7):126-128
<正>不记得在哪里看过一句话:2亿年前的地球就已长满植物,但直到几千万年后才绽放了第一朵花。花开迟迟,终须感叹!花姐是我见过最有才华、最有爱心的老师。她做班主任,班上每一个学生过生日,她都会创作一首诗,还别出心裁地将学生的姓名嵌入诗中,传递爱意。她做语文老师,同样用心。每一次备课都要斟酌许久,总有出人意料的理解,课上也能抛出不一样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像契诃夫的那篇《在法庭上》,她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点:“一群农民,为什么要拧螺丝钉?”一个问题串起一个问题,把沙皇俄国社会  相似文献   

4.
三角形全等是几何内容中的重点,也是学习三角形和其他几何图形性质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探索几何规律,并运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抽象数学的学习,一直是几何教学中的难点.吴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先抛出一个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突破难点.具体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这种学习方式无疑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考应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离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现象:老师的一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在学辅资料上找一找,找到后就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学形式就完成了。课堂上学生尚如此,可想而  相似文献   

6.
听过一堂课。年过半百的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请分别说说你理解的男人和女人最性感的所在。"那是一节很严肃的课,关于哲学和人生思考的。老师一语即出,四座皆惊,大家几乎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但马上——各种反应都出来了,有人脸红,有人吃吃笑,有人低下了头,当然也有人眼神虽然躲闪却  相似文献   

7.
某日,有个家长来找我聊聊孩子的学习,谈到孩子在家做作业的情况。“每天在家做基础题还行,老师讲过的知识,正确率还不错。可一遇到稍变动一点的题,就束手无策,怎么办啊?”而后,又有一位老师拿着作业本抱怨说:“这些题目只是基础题稍微变化一点,正确率就下降很多。怎么教?”这样的话语还有不少,看着焦急的家长和老师,他们所说的都指向一个问题:孩子思考能力不强,有明显的层次性。作为一线的教师,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互动,克服思想障碍是关键 一般情况下,同学们很少主动跟老师交流,是担心自己的观点太平庸,害怕被老师看不起,再者动不动就往老师身边跑,会让同学们认为在跟老师套近乎.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其实,学生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老师没有理由不喜欢一个爱思考、进步快、思想活跃、分析问题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应主动接近老师,与老师交流沟通,关键在于教师要鼓起学生主动向老师靠拢的勇气.  相似文献   

9.
郑芸 《四川教育》2013,(7):58-58
一、政治泛化,对话文本拔高教材 【现象点击】 有位教师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当课接近尾声,老师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师: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后,说一说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众说纷纭)生1:我从课文中体会到了树木的伟大,他能为人们点燃灯,宁可燃烧自己,也要照亮别人。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互动,克服思想障碍是关键   一般情况下,同学们很少主动跟老师交流,是担心自己的观点太平庸,害怕被老师看不起,再者动不动就往老师身边跑,会让同学们认为在跟老师套近乎.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其实,学生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老师没有理由不喜欢一个爱思考、进步快、思想活跃、分析问题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应主动接近老师,与老师交流沟通,关键在于教师要鼓起学生主动向老师靠拢的勇气.……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攻克重点、难点,高三数学复习课上,教师常常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模式.但是,在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教师是简单地把多种解法呈现给学生,还是着力创设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知识迁移,主动去直观感知,感悟发现呢?两者的教学效果显然大相径庭.如何把由教师的呈现变为学生的主动发现,这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经常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前段时间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一位教师展示了一堂一题多解的教学公开课,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笔者偶然看到《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9期邹守文老师的《一道教师用书拓展题的探究》一文,文中指出了教师用书中的某道错题,并对此类问题进行了探究和拓展,令读者受益匪浅.笔者也对此错题进行了一些探究:此题错在何处?又如何将此题改编成典型题.以下是笔者的思考,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一些老师总把课堂设计得满满当当,唯恐会有所遗漏。为达此目的,教师只好霸占学生的思维领地,剥夺学生的话语权,嘴巴没法停下来;或者闭嘴之前也要抛出设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言以蔽之:教师没有把握好“闭嘴艺术”和“留白艺术”。  相似文献   

14.
“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列宁为什么能找到那个养蜂的人?”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读完《蜜蜂引路》的一二自然段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堂上很安静,孩子们在紧张地阅读和思考。一秒、两秒、三秒……两分钟过去了,可是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孩子们那一双双迷惑的眼神分明在告诉老师:这个问题我们回答不了。“谁能先说说列宁找养蜂人一路经过了哪些地方?又看到些什么?”老师略加思索之后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一带有鼓动性和启发性的发问使课堂  相似文献   

15.
<正>在学习了曲线运动后,我对一道平抛问题产生了很浓的兴趣,这道题看似简单,但却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答,可以做到一题多解。希望大家在学习之余也能多总结一些一题多解,体会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好处。例题如图1所示,从倾角为θ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若斜面足够长,求小球抛出后经过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三角形全等是几何内容中的重点,也是学习三角形和其他几何图形性质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探索几何规律,并运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抽象数学的学习,一直是几何教学中的难点. 吴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先抛出一个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突破难点.具体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1 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通过屋顶人字架问题的引入,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他们主动探求知识的渴望,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17.
赵秀莹 《黑河教育》2014,(11):87-88
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是我一直探索研究的问题。以往我常常采用启发式教学,努力将一些问题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但总有一些学生不愿参与其中。于是我就改变了提问的方式:"老师遇到困难了,谁能当小老师来教教我,看谁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老师,把我教会?"最初学生还能够主动用心地思考问题,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但这种做法用过几次之后,效果也明显不如从前了。  相似文献   

18.
应小敏 《科学课》2014,(5):107-108
数据分析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旨在抽象出数据所揭示的事物的特点或规律,让数据“说话”。 1.观察先行,提高分析能力 当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相关实验数据并初步整理后,老师通常会抛出问题: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由于学生没有一个静心思考的时间,往往会习惯性地猜教师可能想要哪个答案,他们不一定能够从数据表或图中找到规律,这对学生的分析思考是很不利的。  相似文献   

19.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很高兴论坛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刚才辛格主任强调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思考教育国际化问题,我的报告题目是《主动应对全球化挑战积极探索中国高等教育的战略路径》,主要是想讲一讲在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方面,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一所“985”高校,是如何思考和探索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的路径的。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在网上观看了一位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他教学的内容是《詹天佑》一文,这节课中有两个教学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思考了许久.第一个片段就是在揭示课题后,教师首先简单小结了以人物姓名命题的课文所具有的共性,然后就抛出了一个教师认为几乎是人人皆知的问题,你们能跟大家说说你所了解的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