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中出土了一批秦始皇时期的竹简.这批竹简中,关于法律的内容占了很大的篇幅,为研究秦史,尤其是研究秦律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一手资料.其中,《法律答问》部分计简210支,内容共187条,多采用问答的形式,对秦律中的某些条文、术语以及律文的意图作出了明确的解释.从内容范围来看,《法律答问》所解释的是秦律的主体部分,即刑法.秦国从商鞅时开始就有官吏统一解释法律的制度,“诸官吏及民有问法令之所谓也于主法令之吏,皆各以其故  相似文献   

2.
秦律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所谓“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① 。长期以来 ,对于秦律的认识与评价似乎已成定论 ,即秦律是一部条目繁杂琐细、刑罚极其苛酷的法律。笔者认为 ,从刑罚角度来看 ,秦律之严酷毋庸争辩 ,但从秦律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法治理念等方面考察 ,秦律严苛的背后 ,蕴涵着不少值得推崇的法治精神和法制原则 ,其影响之深远可谓光照后世。一、《秦律》中的依法行政理念秦朝十分重视法律、法规的实施 ,强调官吏在司法实践中的责任 ,要求官吏熟悉法律 ,忠于职守。对执法不力、玩忽职守者科以重刑。秦律规定 :“凡…  相似文献   

3.
关于商鞅变法的性质,史学界一般认为:这是一次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通过它在秦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然而近年来出土的秦律,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这次变法的新的珍贵而可靠的史料。从秦律中我们没有看到废除奴隶制的痕迹,却发现了许多巩固奴隶制的条文。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有必要对商鞅变法的性质作重新探讨了。  相似文献   

4.
我们将睡虎地秦简和龙岗秦简作静态比较,发现它们律文部分涉及到的法律范围、深浅程度都不相同,而且与它们各自主人的官职身份相对应。这说明秦律在行用时有不同的写本,这些写本的内容与掌握它们的官员的身份、职级相一致。将它们作动态的历史比较,我们从中发现,战国时候秦国的法律至秦统一中国以后的法律,是一个不断新增、甄别、淘汰的层积系统。而睡简、龙简语辞上一些细微的差别,则反映了云梦地区在秦统一前后统治力量、思想控制变化、加强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法律与文学的研究基本上是脱节的。法律研究者在中国法律思想、法律体系的研究中。多注重中国古代的法律典籍条文,诸如《秦律》、《唐律》、《元典章》、《明会典》、《清会典》等。而古代文学研究者几乎无人去探讨中国法律在古代文学中的表现。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阶段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乃至经济的具体描绘,最能反映出它们的本质和特征。所以,我们认为研究法律自然离不开条文的分析,但仅仅研究条文,往往是很不够的。如果把对法律条文的研究同法律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态的研究结合起来,或许能更本质、  相似文献   

6.
秦律极少见诸史籍,然其严苛则早已为史家所论及。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上,抄录有秦代法律,其律文规定确实严苛,旨在维护统治者的权益。然而为稳定社会秩序,秦律文对官吏履行职责作出诸多规定,主要表现为职责分明、公私分明、是非分明。由此亦体现出秦律的公正性。因而秦律具有虽严且公,虽苛且正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辩证地论述了秦律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秦律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但是 ,其对中华法系的影响确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秦国婚姻制度包括王室嫡庶妻等级婚制和庶民一夫一妻婚制。前者发轫于春秋,形成于战国秦惠文君称王之后。特点有三:一是秦王室虽然实行嫡庶妻等级婚制,但继承君位的往往不是嫡长子;二是秦君庶妻之子一旦为王,其母即可尊为太后,不受出身贵贱,班次高低的影响;三是秦国太后生活淫乱,贞节观念淡薄。后者是商鞅运用国家政权和法律的强制力量,拆散大家庭而形成的。特点有四:其一,庶民婚制一般只能构建父母妻子型和夫妻子型两种家庭形态,而不能构建父母兄弟妻子型大家庭;其二,秦可能有婚姻缔结要经官府认可的规定;其三,秦有弃妻登记的法律规定;其四,秦律禁止夫妻关系淫乱。  相似文献   

9.
云梦秦简《为吏之道》末尾抄录了魏安僖王(公元前252年)颁布的《魏户律》和《魏奔命律》,内容是对“假门逆旅、赘婿后夫”的惩罚规定。这两条律文并不适用于秦国,律文中的“假门逆旅”是指流民而非商贾。弄清楚这问题,对正确理解秦律的历史渊源有相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亲属容隐制度非出秦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容隐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有学者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的规定为证,认为“亲亲相隐”的制度起源于秦律,这是对“告”和“听”意思的误解,在理论上混淆了亲属间的法律关系与国家和家庭间的法律关系。现有材料只能证明亲属容隐制度最早出于汉宣帝地节四年。  相似文献   

11.
同居,作为秦汉法律术语,曾在20世纪《睡虎地秦墓竹简》公布后引发学界讨论。但材料的局限使讨论不能深入进行,且结论有失偏颇。现今随着张家山汉简、三国吴简、里耶秦简的相继出土,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作进一步探讨。从同居的涵义和范围、同居的法律效力等来看,秦汉律中"同居"有两层涵义,一层是同居数,一层为同居不同数。同居法适用于妻子儿女、父母同产、伯叔堂兄弟、妻系母系等亲属,以及奴婢、客、隶等非亲属。同居的"共财"特征,使其法律效力与财产和继承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秦代的养老问题,前辈学者论述不多。从历史文献中的零星记载来看,秦人是重“孝”的,云梦秦简中的有关记载也证实秦重视养老问题。文章通过对秦律中有关条款的分析,结合司法领域的个别案例,认为秦统治者重视对人民进行“孝”观念的灌输,并且注重“以法行孝”,以此来维护社会生活中父家长的权威。  相似文献   

13.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律,为研究秦史,尤其是研治秦代法制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一手资料,依据秦简律及有关史料,从赎刑的种类,取赎的方式,取赎的方式。取赎的范围,取赎刑徒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对秦代的赎刑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钦定康济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皇帝钦定并颁布全国的荒政史籍。清代自然灾害的频繁、荒政制度的完善和荒政史籍的丰富是《钦定康济录》产生的原因。该书的产生经历了清陆曾禹编《救饥谱》未刊,到倪国琏检择进呈给乾隆皇帝,最后被乾隆钦定刊刻,颁布全国三个阶段。颁布后,被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制已有了两千多年经验的积累,每个朝代都建立了自己的法制。《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法典,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对于《唐律疏议》编写时期的说法,却是各不相同。文章通过分析,探讨了《唐律疏议》完成的真正时期。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各种法律制度都在酝酿形成当中,其中对后世影响至深的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制度在这一时期就已初具规模。但“男尊女卑”的传统在先秦时期并不是象后世那样被严格遵守,先秦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法律地位虽不能完全与男子相比,但也并非是全然没有权利和地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先秦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法律地位呈现出过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秦作为第一个统一天下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籍,《史记》中的很多篇章都有关于秦历史的记载,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一条秦族由弱到强发展的线索。研究秦地和秦人文化,探讨秦地域文化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秦人的民族心理和成长历程。秦地域文化特点包括:尚武好战的民族性格,出于自然的人情人性,重利轻礼的功利性倾向和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  相似文献   

18.
近期,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就张浩文的长篇小说《绝秦书》举办了研讨会。单正平教授别开生面,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一千古名训为切入路径和尺度来评议《绝秦书》;周泉根教授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来阐发《绝秦书》的奥义;王学振教授认为该长篇是中国自然灾害书写当之无愧的扛鼎之作;廖述务副教授认为:《绝秦书》呈现出历史的未完成性与开放性;学科的研究生们分别从小说史质地、小人物之死、灾难下的反思、爱情悲剧等角度,对《绝秦书》进行了多元分析与批评。  相似文献   

19.
法典式的立法模式是大陆法系国家立法的理想化模式,法典化程度是衡量大陆法系国家法制建设发达程度的主要的标志.我国环境法的法典化研究处在起步阶段,从环境法调整对象、环境权力体系完善程度、环境法现状看,目前中国环境法不适合法典化.  相似文献   

20.
云梦秦简中有大量类似于单行的经济法规,其中包括市场贸易管理及货币管理等“法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秦统治者广泛运用法律手段对经济活动特别是市场贸易管理及货币管理进行强制性管理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