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现行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应当沿着轻缓化和人道化的方向发展。借鉴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从刑法谦抑性、经济性与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对我国轻罪刑事政策进行全方位完善。立足我国检察机关的职能与司法实践,轻罪刑事政策在检察工作中的适用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扩大相对不起诉范围;引进轻罪暂缓起诉;通过量刑建议,以体现对被告人适用刑罚上的轻缓;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辩诉交易制度;对未成年人轻罪实行非刑罚化处理。  相似文献   

2.
在非犯罪化思潮影响之下,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趋势在我国已经有所体现,这是对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新突破。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制度建构上,可以在实体法上减少未成年人罪名规定或规定未成年人特殊情形;在司法程序上,则应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和解与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各国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得到普遍确立。但在我国由于相关制度的缺失,致使检察机关不能依法代表国家或社会公众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近年来,我国各地检察机关根据现实需要,进行了支持起诉和督促起诉的实践探索。有人认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督促起诉是检察职能的有益延伸和制度创新。也有人认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督促起诉存在公权干预私权之嫌。笔者认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督促起诉是在我国现有立法关于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缺失情况下的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一种"曲线救国",这种制度的价值在于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但是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深入和司法实践的不断丰富,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规范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以满足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切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语境中,真正反映起诉裁量的是酌定不起诉制度.我国检察机关在不起诉制度运行实践中处境尴尬.要摆脱如此困境,制度上的保障和改变是必要的,作为决定不起诉主体的检察机关也应当转变观念,使每一个不起诉决定的作出都是建立在对案件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借鉴和吸收法治发达国家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基础仍是立足现实.要完善不起诉制度,必须使检察官自由裁量权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使不起诉制度可以真正建筑于人权保障的基石上.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和一百七十条第(三)项规定了公诉转自诉制度,目的是加强对被害人的保护和强化对检察机关的监督,然而,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均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使其几乎处于虚置状态,难以实现立法原意,而国外的强制起诉制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公诉转自诉所存在的问题。因此研究强制起诉在域外的相关立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强制起诉制度,对于改革我国的不起诉被害人自我救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WTO附件1C即TRIPs协议的规定,司法当局必须有权采取“禁令”。从性质上来讲,“禁令”实际上是一种行为保全,行为保全不仅可适用于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而且可广泛地适用于其他诸多侵权行为案件,而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却没有行为保全的规定。行为保全区别于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具有独立的价值。为了履行WTO的要求,也为了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保全制度,可借鉴国外立法,并参照财产保全的规定,具体构建行为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7.
陪审制度就是让普通大众参与司法审判活动的司法制度,宏观上体现司法民主、司法公正之功,微观上具有实现审判独立和维护司法独立之效。但是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无论是从立法上看还是从适用上说情况都不容乐观。在司法实践当中,人民陪审员在很多时候成为了“陪衬员”或“专业户”,脱离人民陪审员设立的平民化初衷走向精英化。基于人民陪审员现状,人民陪审员制度只有科学的配置、合理的适用方可产生以上之功效,应当对我国陪审员制度进行完善,保障其功能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8.
法律基本原则一直是一个法学中充满争论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民法中,对于法律基本原则的定义和具体种类众说纷纭。而作为海商法这个特殊的部门法来说,在适用海商法而遇到法律暂无规定或者需要对法条进行进一步解释时,就必须借用民法的基本原则进行。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实际问题,但在法理上并不十分妥当。因此,从海商法具体的适用上对其作具体原则分析,从而总结出若干可以指导司法的具体原则,这对实际司法能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刑事和解制度具有程序分流功能,适用刑事和解的阶段越早就越有利于提高刑事司法的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刑事和解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诉讼中的具体体现,它具有彻底地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因此,刑事和解制度应被允许适用于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以及执刑的各个刑事诉讼阶段。刑事和解制度应当和刑事诉讼程序形成密切衔接、协调配合的机制。但是,在不同的诉讼阶段运用刑事和解制度应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新刑事诉讼法取消了免予起诉制度,扩大了不起诉的范围,赋予了检察机关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裁量权。本文分析了适用存疑不起诉应具备的条件及法律效力,提出了适用存疑不起诉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检察权的定位不应脱离我国现行的宪政体制和国家权力架构,检察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权,应赋予检察权特定的含义,并把检察权进行这样一种定位,它集公诉权、职务犯罪侦查权、法律监督权三位一体,是混合性的独立的国家权力。三项权能性质不同,内涵各异,共同构建了我国完善的独具特色的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12.
同一个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事实,因审理法院和审判程序的影响而得到不伺判决结果的“同案不同判”现象,在中国的附带民事诉讼中出现的比例较高。究其产生的原因,认为有四个方面:一是确定赔偿范围的基本原则把握不准:二是精神损害赔偿请求被无理排除;三是物质损失赔偿范围被任意压缩;四是公诉机关在附带民事诉讼中不作为。  相似文献   

13.
通信秘密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的确认与保护。中德刑事立法在侵犯通信秘密犯罪上存在显著区别,主要包括立法体系、犯罪对象、犯罪手段、犯罪成立以及诉讼条件等方面。侵犯通信秘密犯罪是隐私权刑法保护的重要内容,我国隐私权刑事立法的规定已经落后于实践需要。德国刑法关于侵害通信秘密罪的立法规定存在我国刑法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检察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它是将外部力量引入检察领域,有助于检察工作的公正进行。但作为一项探索性的制度,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依旧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加快立法确认,使人民监督员的来源更具广泛性,扩大监督范围,并赋予人民监督员一定程度上的主动权。这些具体的意见,将会促使人民监督员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过于抽象且标准过高,很难操作,难以适应1996年改革后的庭审方式。文章论述了两种法系对刑事起诉的证明标准的不同规定,分析了我国刑诉法中对证明标准的有关规定及其利弊,提出了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一切快乐都是善 ,却不都是道德善 ;幸福是至善 ,却不是道德之至善 ,道德之至善是无私利他的幸福和快乐以及无私利他的不幸和痛苦。一切痛苦都是恶 ,却不都是道德恶 ;不幸是至恶 ,却不是道德之至恶 ,道德之至恶是纯粹害人的痛苦、不幸和快乐。  相似文献   

17.
论加强汉语方言语法的历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加强方言语法和近代汉语语法的比较研究 ,不仅是研究方法问题 ,而且体现了对现代汉语语法、汉语语法史认识的深化。利用方言语法事实可印证和解决近代汉语语法的疑难问题。考察近代汉语语法可以深化对方言语法事实的认识 ,正确解释某些方言语法事实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程序性辩护作为一种律师行使辩护权的重要方式,对于促使辩护成功、督促追诉机关依法执法,保护被追诉者合法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李庄案为视角,从对程序性辩护的概念解读入手,进一步比较、分析程序辩护与实体辩护的区别,并对程序性辩护的现实局限及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