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关于"我讲了8遍学生还是不懂"的猜想日前,一位新教师向我抱怨:"校长,这个问题我都讲了8遍了,可学生还是不懂啊,怎么办?"我笑了笑,和他作了一些探讨。事后,教师的话始终萦绕在我耳旁,让我思索了很久。讲了8遍肯定有点夸张,但讲了多遍一定是事实。为什么教师讲了多遍学生还是不懂?到底是谁的问题?不妨来一个猜想。先说教师:1.教师在讲到第三遍的时候(尽管不是连着讲3遍),态度一定发生了变化,表情不再那么和蔼,一  相似文献   

2.
袁敏 《教书育人》2000,(8):26-27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学习德育课不感兴趣。认为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有德育课 ,讲的都是空洞、浅薄的大道理 ,无聊极了 ,简直是浪费生命。面对这种情况 ,要讲好德育课的确很难。如何讲好课 ?怎样使德育课富有吸引力 ?我在教学实践中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下了功夫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主观上全力以赴要使德育课富有吸引力 ,作为教师 ,要对德育课有深刻的认识。教师不是让学生有德 ,而是以教师之德 ,培养学生之德 ;以教师之德 ,感化学生之德。(一 )作为教师 ,要有敬业精神。只有热爱本职工作 ,才能投入全部精力。我特别喜欢教师这…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解决学生的"无米之炊",教师常常创设多姿多彩的情境,可是,有些教师极易凭着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创设情境,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一、情境勿让学生想当然在一次作文教研活动中,一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写景物。在感悟了夸张的名句及表达效果后,教师引导道:"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可是很少有游客去玩。今天我拍了一组家乡的照片,请你帮我一个忙,用上‘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写一写我的家乡,看谁写的美景能吸引到游客。"  相似文献   

4.
陈平 《教书育人》2005,(11):34-35
最近发生的一连串事情,使我不得不考虑学术信誉与学术道德问题。你们还记得一天晚上我们聚焦在一起,交流你们最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我们大家听了很激动,教师们读书范围之广,领悟之深感动了我们中间的每一位。我当时就认为我们这批新教师是最有书生味、最有潜力、也最有思考力的教师。  相似文献   

5.
接领导任务,要去听一位低年级教师执教的《小动物过冬》。说实话,我对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不大感兴趣,主要的原因是觉得在这一学段夸张的气息太浓了点,特别是在公开教学的时候,老师那少儿主持式的体态、语调、表情,用我们成人的眼光看是滑稽的、幼稚的、可笑的。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就尽量地不去看老师,也不去听老师讲的什么、讲得如何。  相似文献   

6.
接领导任务,要去听一位低年级教师执教的《小动物过冬》.说实话,我对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不大感兴趣,主要的原因是觉得在这一学段夸张的气息太浓了点,特别是在公开教学的时候,老师那少儿主持式的体态、语调、表情,用我们成人的眼光看是滑稽的、幼稚的、可笑的.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就尽量地不去看老师,也不去听老师讲的什么、讲得如何.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全国县处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活动,对社会各界也产生重大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也要按“三讲”的要求明德、行德、修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一、认识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加强学习明德爱护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各个时代教师都应具有的职业道德修养。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表现在:第一,道德意识上有更高的水准。如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贯穿于教师道德意识的各个方面,是社会主义教师道德意识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师德课堂与课堂师德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具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课堂强调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强调课堂教学的道德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师德课堂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目标性引导,和不容降低的课堂中教育教学和管理行为的底线,因而更加适应高校课堂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特点与要求。  相似文献   

9.
道德辨析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想实际,选择适当的事例,引导学生以正确的道德准则为依据进行辨别分析,然后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辨析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辨析能力呢?一、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道德辨析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运用相关的观点和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帮助学生掌握道德观念,提高道德辨析能力。如教学《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一课时,我讲了古时候有一户人家,老大和老二分家。老二只要了一袋粮食,一把锄头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别的家产都给了  相似文献   

10.
<正> 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是一种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孔子曾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更直接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现在在不少学校教师的爱却弹出了不合谐音调。打骂体罚有之,偏心不公平有之,缺乏敬业有之,利用学生及家长也有之,不管学生,只做经师者更有之。鉴于此笔者以为重新研究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瓦·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师爱的经验理论,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振奋教师之精神十分有其必要。苏霍姆林斯基一生辛勤从事教育活动。他在平凡的教师和乡村中学校长的岗位上做出了出类拔萃的成就,被前苏联教育界推祟为“教育思想的泰斗”。他的成就的取得,除了他的实践基础,教育信念之外,有一个最重要的主观原因,这就是对儿童深沉的爱。苏霍姆林斯  相似文献   

11.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是师生双方之间复杂微妙的心智感情交流.德育工作尤其是这样.在这过程中,教师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顺乎学生的感情之流,以自己之情“动”学生之情,并晓之以理,才能使学生道德情操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在担任班主任时,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2.
武威 《河南教育》2017,(4):48-49
教育兴衰,关键在教师;教师好坏,关键在师德。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砥砺崇高师德,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是摆在每位高校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必须在广大教师中形成讲师德的氛围,努力筑牢"四有"好教师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第30个教师节时指出,广大教师要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一重要论断丰富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内涵,为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指明了重要方向。在我十几年的教师生涯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个好老师,一定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因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  相似文献   

14.
观点     
《中国德育》2013,(13):5
道德关怀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关怀"在道德教育中,道德关怀被认为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的核心要素。道德关怀里面讲的"关怀"与我们平时讲的一般意义上的"关怀"并不一样,为了更加有效地教授和传达道德关怀的精神,教师需要对道德关怀的真正涵义有清晰的认识。因此,本文深入探讨了教师在对道德关怀的理解中容易陷入的4个误区:1.将道德关怀与一般  相似文献   

15.
有抄袭的地方就没有思想,没有思想的地方就没有色彩及活力。——题记最近发生的一连串事情,使我不得不考虑学术信誉与学术道德问题。你们还记得一天晚上我们聚焦在一起,交流你们最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我们大家听了很激动,教师们读书范围之广,领悟之深感动了我们中间的每一位。我当时就认为我们这批新教师是最有书生味、最有潜力、也最有思考力的教师。后来我把这次读书交流活动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介绍给前来“取经”的市外的同行们,并作为校本培训的一个成功事例记录了下来。一周后你们的讲话稿交了上来,我进行了仔细的拜读,发现有个别文章…  相似文献   

16.
教师高尚道德人格的教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道德人格,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综合品质。教师的职业是高尚的,因此教师的道德人格也应是良好的、高尚的。教师高尚道德人格有着极强的教育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要素所不能取代的。任何其他教育要素所不能取代的。一、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有强烈暗示性和持久性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会对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有着极强的暗示性。鲁迅在回忆性的文章《藤野先生》中说:“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  相似文献   

17.
善讲,是我们很多老师共有的特点。文科爱讲,理科爱讲,中学爱讲,小学爱讲,据说有的幼儿园老师都有讲瘾。有一位幼儿园阿姨向一位“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家长告状:你的孩子不认真听讲。这个孩子只有三岁。很多教师离开了讲,似乎就不是上课,就不会上课。 课堂本应是学生的学堂,为什么教师总要主讲甚至独讲?有一个人所共知的道理:学习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更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课堂教学改来改去,教师主讲课堂的局面总没有多大改变,这是为什么?在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次偶然的听课,让我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这是一节初中语文听说训练课。在我听课的同时,正好学校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他们用了一种新方式: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全程录像,而后看录像评课。课堂上教师提出要求后,学生就开始了大量的听说活动,课的效果不错。让我疑惑不解的是,摄像机的镜头总是对着教师,而不管教师讲课还是不讲。尽管学生有那么多的学习活动,还  相似文献   

18.
<正>有老师对我说:"学生到讲台上讲,恐怕讲不透,这样学得不扎实,会影响考试成绩。"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因为多少年来,传道、授业、解惑一直是教师的专利;多少年来,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讲是老师的专利。三尺讲台,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师挥洒的舞台,是教师决战的堡垒,也是教师催生梦想之花的沃土。然而,以"善讲"出了名的特级教师李镇西、王春易走下了讲台。"讲"曾使他们获得无数殊荣,为什么以讲得精彩而著称的"大师"突然不讲  相似文献   

19.
<正>42年前,我虚龄17岁登上教坛,就注定了此生只为一事而来,就是追求一个梦想,一个实现理想语文教育境界的梦想。一执教之初,我陷入疑惑:为什么很有趣味的语文,却并不让学生喜爱?静心思之:其时的语文课堂就流行一个字—"讲",教师口若悬河地讲,循规蹈矩地讲,一篇篇地"讲"课文,如此嚼烂了"喂"给学生,学生成了完全被动接受的容器,哪还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研员朱祥舟先生的支持下,我开始  相似文献   

20.
孙戈  胡大鹏 《文教资料》2006,(9):188-191
“时代的进步往往伴随着道德伦理的颠覆”。或许用“颠覆”这个词来描述当今青少年价值观念的转变有些夸张和过分,我们讲辩证的思维,是需要事实来说话的,我想这是研究问题的一个基本学术态度。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间,中国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