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撤点并校,实行教育资源优势集中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由此形成了许多农村寄宿制学校。由于撤校前各学校教育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学生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因此如何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新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就成为农村寄宿制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努力创造高效自主的课堂,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成为我们教师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2.
撤点并校,实行教育资源优势集中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由此形成了许多农村寄宿制学校。由于撤校前各学校教育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学生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因此如何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新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就成为农村寄宿制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努力创造高效自主的课堂,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成为我们教师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3.
学校开展社团活动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孩子们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重要形式。学校开展的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在校园里最活跃的一种教育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所接受并认可。特别是在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社团活动迎合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精神需求,为农村孩子个性化的成长注入了活力,也为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拓宽了途径。  相似文献   

4.
激活学生社团功能 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骆伦彪 《广西教育》2010,(18):61-62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集体,在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力。学生社团存在一定困难和不足,学校相关部门应积极优化社团管理模式,激活社团功能,使社团活动更好服务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5.
何克亮 《甘肃教育》2022,(23):45-47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为适应农村居住分散,而解决学生上学困难而实施的一种办学模式,目前在我国西北农村地区较为普遍。农村寄宿制学校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内部管理繁杂,教学实施简陋,家庭教育滞后,教学效率不高,其教育与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和对多所农村寄宿制高中学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农村寄宿制高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家庭教育缺失给学生所造成的不利因素,并结合农村寄宿制高中的实际,提出了优化农村寄宿制高中家庭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西北民族农村地区建立寄宿制学校既符合民族地区特点,也是现实的需要。它可以整合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提升农村学校综合办学能力,提高教育质量。但是在寄宿制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安全和心理健康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分析,作者提出了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合理布局、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管理、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家校合作水平等措施,用以促进提高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质量,逐步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寄宿制学校是农村教育衍生出来的特殊载体。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尤其是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寄宿制小学,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班主任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一群体,以习惯培养为着力点,提升小学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农村小学寄宿制,是调整学校布局,高效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而采取的有效之举。我校是地处边远山区的一所农村中心小学,从2008年春季起,我校合并周边5所村级完小、教学点,创办成寄宿制  相似文献   

9.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扩大,留守儿童的增多,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锻炼,通过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现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课外活动现状及原因,提出几点应对策略,来改善和促进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和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地相继调整学校布局,寄宿制学校在农村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形式。要想更好地实现农村学校义务教育的平衡发展,寄宿制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握和关注,特别是农村小学寄宿制,对教师和学校更是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有针对性,从而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教育均衡发展,应是城镇教育与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又存在着乡镇中心地区与偏远山村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湘西自治州进行了“一乡一校”寄宿制学校试点工作,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能力、增强学生素质、解放农村劳动力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为实现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并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由于城镇化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一乡一校”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应该成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建设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成为很多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寄宿制学校较大的覆盖范围和集中的教育资源保证了学校的生源,也便捷了地方教育的统筹管理,并缓解了农村教育生源自然性衰减和社会性衰减带来的教育问题。但是,随着国家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由数量普及向质量提高、结构调整的转移,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质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和学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家长们对寄宿制学校的态度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当前农村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农村学校进行有效教育的保证。同时,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实质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主要是因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而引人瞩目。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质量不高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农村寄宿制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笔者从教以来一直在农村寄宿制初中任教并担任班主任工作,深深地感觉到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亟须进行"换药",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想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才能让农村  相似文献   

15.
教育均衡发展,应是城镇教育与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又存在着乡镇中心地区与偏远山村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湘西自治州进行了"一乡一校"寄宿制学校试点工作,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能力、增强学生素质、解放农村劳动力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为实现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并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由于城镇化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一乡一校"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应该成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集中办学后,寄宿制学校不断增多,学校管理无论从管理理念、职能,还是从管理方式上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已不仅仅是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目标。创造优质育人环境,培养学生文明习惯、自信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是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办学的质量追求,是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本身的关键所在。是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社团作为学校课程和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设立和健全学生社团,正确引导中学生社团组织健康发展,对于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改观学生的精神面貌,使学生在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中体验生活,提升素养,涵养心灵,促进学生多元化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学生社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1.活跃了学校文化活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学校文化发展的多元化,社团活动在中学蓬勃兴起。各学校从校本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农村地区出现了许多寄宿制学校,学生留在了学校,这也就意味着学校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当前校园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到学生在校园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在校园的生活,这也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校园生活埋下了隐患。农村寄宿制学校有自身的不足与限制,需要从教师培训、学校管理理念、课余活动组织等方面入手展开改革。  相似文献   

19.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学生上学距离变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产生了是"提供校车服务"还是"发展寄宿制学校"的两难选择。从成本、安全、教育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发展寄宿制学校是更好的选择。地方政府要继续把就近入学和发展寄宿制学校作为未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主方向,不能盲目地不考虑实际地发展校车系统。  相似文献   

20.
素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在人生阶段通过外部环境影响和教育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前科技教育的一个重大任务。为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除了学校正常的德育教育外,社团活动也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作者对社团教学的探索情况进行了反思并及时做了小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