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举行了“四人一课”教研活动。我们同级部教师集体备课之后,一位教师先执教了《只有一个地球》一文。课堂上有这样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2.
严卫林 《中国教师》2006,(10):28-29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一所学校对外公开5堂课,5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课题,听课老师听到的5节课都是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听课教师不觉有点纳闷:为什么5节课如出一辙呢?后来才知道,这5位老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照本宣科。这不得不让人疑窦顿生,难道集体备课就非得“如出一辙”?难道“集体智慧”下就不能有再创造?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便于教师“共同富裕”;集体备课后形成的“共同结晶”对于新上岗的教师更是…  相似文献   

3.
<正>集体备课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集体备课也应该对集体备课的效果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不断的进行反思。一、语文学科集体备课中的存在问题语文集体备课主要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流于形式。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形式上所有的学校都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但在集体备课制度下的内容与形式,活动与效果还有一定的距离。根据我们的调查,不担任主讲的老师对集体备课并不去认真准备,人是集中起来了,可集中在一起并没有发挥出集体的智  相似文献   

4.
如何准确地理解集体备课,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推进集体备课?我以为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避免两个认识误区 集体备课具有集中教师智慧、节省备课时间、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功能。但如果一味地追求或是把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仅限于此,就有可能造成组内教师在一起“分工备课”或主备人一人“交流备课”的局面,从而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因此,我认为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更应该是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的集体研讨,是智慧的会聚,更是思维的碰撞与整合。  相似文献   

5.
在各地各校大力提倡集体备课,备课形式搞得轰轰烈烈之时,我却写下这样的题目,无疑会给人逆潮流而动之嫌,但我愿做这样的反叛者。集体备课固然有集众家之长、取长补短、互为补充之优点,但不可否认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姑且称之为集体备课的五大罪状。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师个体,由于在年龄、知识、见识、心理及思维能力诸方面均有差异,所以在教改中对各派教育理论的看法,各种教学技艺在实践中的运用也不一致。而通过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借鉴,取长补短,挖掘潜能,形成群体智慧,这无疑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如果组织不好,就会流于形式,发挥不了群体智慧的作用,达不到集体备课的目的,所以集体备课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集体备课成员应有“备”而来。因为集体备课是通过教研组或备课组“个人———集体———个人”的备课过程而完成的,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所以,…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学校已经着手改革教师的备课方式,变单一的教师独立备课为集体备课。应该承认,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改革探索阶段,集体备课确实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比如,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攻克难关,增加同事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的机会,实现资源共享,等等。不过,集体备课在实施当中,也不是全能全优的,使用不当便会功效全无。原因有二。其一,集体备课不等于个人就可以不那么努力了。从量上来看,过去,每个教师都要备整本书,但现在,只要备某一个或几个单元,确实工作量少了很多。但是从质上看,却不然。集体备课,是更注重了教师个性化的劳动。它…  相似文献   

8.
集体备课有利于分享集体智慧,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但集体备课不能完全代替个人备课。从实际效果来看,集体备课之后还需要进行“适度调整”,即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和反思后用于自己的课堂,这样才能既分享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特色。集体备课后的“适度调整”,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学校一项重要的、原创性的工作。但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备课管理是一根软肋,面对一本本备课笔记,管理者很难对其质量作公正的评定。因为现在许多老师的备课教案来源于优秀教案,来源于网络上的名师课例。教师备课,很大程度上做的是文抄公的事——抄写现成的教案。再加上现在的集体备课,由于监管不力,更多的时候已异化为一人备课、多人享受、更多人受害。如此种种,备课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监控。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日子,我到一所学校连续听了三名女教师上的三节语文课,内容都是毕淑敏的散文《我很重要》,按理说,三节课应该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给我的感觉却好像是只听了一节课。为什么?因为三节语文课毫无个性,不仅课堂结构、教学流程雷同,连三名女教师的语音语调、讲课细节都雷同。听完课后,在与这几位教师的交流中得知,她们拜的是同一个师傅,并且坚持集体备课,每次上课的教案都是由师傅提供。向师傅学习,无可厚非,但课堂教学岂能是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这样的教学,与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背道而驰,这不是集体备课,而是“集体背课”。“集体背课”,实质上就变成了集体不备课。  相似文献   

11.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助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前段时间《中国教育报》刊发了一组文章,就“集体备课”进行了争鸣和讨论。有的教师认为“集体备课是一种教研幻想”,“如此集体备课,还是‘革掉’的好”。“集体备课为什么会处于尴尬境地?”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集体备课的理解有失误,功能定位有偏差,目的认识不明确。要使集体备课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就需要对其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反思。为此,本文试对集体备课进行重新审视,以引发人们对集体备课的深刻反思,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次初一年级英语集体备课的情况。备课开始,教师们按照常规的备课程序,由主讲教师把已经写好的教学内容——助动词“do”“does”的用法依据教学设计说了一遍,主讲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备课的规定时间到了集体备课就算完成了。这样,主讲教师的教案也就理所当然被共享了!当时我就担心:这样平淡无味的备课,有效性会如何?  相似文献   

13.
李忠志 《地理教育》2015,(Z1):15-16
很多学校进行教师集体备课,但每当谈到集体备课总有人会说这是流于形式,认为教师个体都有一些保守和自私,加上评职晋级还要相互竞争,所以真正的"绝招"不会与他人共享。现在新课程流行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考试竞争的关系何尝又不是如此?于是限入这样的死结:集体备课与合作学习究竟还要不要进行?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学校管理人员也莫衷一是,同一个人内心也时常为此纠结徘徊,不少学校集体备  相似文献   

14.
备课是中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相互之间相辅相成。然而,现在有不少教师,只片面强调个人备课,忽略集体备课,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我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集体备课的优越性。集体备课能发挥集体的智慧。俗话说:“三个臭皮...  相似文献   

15.
策划人语“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树从泥土里吸收养料,人从群众中获取智慧”、“众人拾柴火焰高”,诸如此类的谚语表明,互助能激发、点亮彼此的智慧,集体的力量远大于个体。教师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备课也是如此。集体备课是集思广益、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形成同伴互助氛围,彼此点亮对方智慧之光,快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措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学校都将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放眼校园,集体备课俨然已经成为校本教研中的一道风景线。然而,因为有些教师认识不到位,或因为学校缺乏科学管理,或因为教师对集体备课方法没有掌握,本应“资源共享、智慧碰撞、互利共赢”的集体备课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集体备课成了一言堂,成了个别教师的舞台,一些教师集体备课时出工不出力;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成了大家相互拷贝应付检查的范本;在一起美其名日为集体备课成果……一人一课“分工”的教案最后拼凑……集体备课因“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纯粹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如何让集体备课返璞归真,真正发挥其优势,点亮群体教师的智慧之光,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助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有的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做到统一目的、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教具等,完全是对集体备课的误解和机械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集体备课反倒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一“、集体备课”的几种误区1.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集体备课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教学魅力的活动。因此,不能让集体备课替代教师个人备课,更不能机械地套用集体备课所形成的母案。预设教学方案需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以适应本班学生,从而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如果教师不加修改,生硬照搬集体备课所形成的教学预案,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还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应该鼓励教师写个性化教案。每个执教者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本班学生的情况以及集体讨论时的感悟,对已形成的教案做必要的修改,然后施教。在组内集体交流后,提倡进行块状设计,预设环节与轮廓,...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校每周进行的一两次“集体备课”活动大都是这样安排的:中心发言人发言——备课组老师讨论——形成共案——打印发放人手一份——结合本班实际使用共案——撰写教学反思。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各校真正实施集体备课的“过程”实在不敢恭维。“流于形式”的集体备课已阻碍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应付检查式”的集体备课已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集体备课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究其“落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外因,一是没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从小学课程设置和作息时间看,各校利用每周的一天晚办公时间进行活动(一个小时,除去教…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集体备课都是一人主备,多人共享,看上去很美好,实际上成了大家眼中的“鸡肋”。为了通堵破难,破除藩篱,可以课题化研讨为基础,从三个方面对集体备课进行改革:从“形”上完善“三备二磨一反思”的备课架构;从“研”上,建立支持性的备课机制,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从“思”上,形成简约化的研讨生态,达成智慧共生共享,培育师本化的研修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着教帅的专业化成长,而集体备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整捧径,它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篝肇备课的开展,真正把大家从繁琐、应付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由过去的“劳苦型”到“创新型”的转变。使现在的备课真正做到了“备”而不是以前的“写”,更注重了“研”与“探”,浓厚了教研氛围,增加了学术气息。以下是我们近年来在集体备课方面所作的有益尝试及思考。  相似文献   

20.
备课是教育教学中的基本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位教师都要提高认识,高度负责,提高备课质量。对于怎样备课,每位教师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为此,在备课中更应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集体备课,这样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