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公众话语权与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出现为公众广泛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公众话语权作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在网络时代发生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正确认识这些变化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影响,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网络舆情.它具有高度民主和过度自由的双重特点,作为一种新的公民权利表达方式,网络舆情的出现冲击着传统的政府与公众关系。因此通过对网络舆情与政府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章从网络环境对档案利用工作的影响出发,分析了以信息化为背景的局域网、党政网、公众信息网、数字档案馆等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提供利用的途径,对推动网络环境下的档案利用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环境中公众的自我议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蓉 《新闻世界》2009,(4):110-111
本文分析了网络传播环境下公众在议程设置中的地位变化和公众为媒介设置议程的特点,得出网络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变化,反思传统媒介在议程设置中存在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早期杜威与李普曼就公众、民主、媒介等问题进行了论战。两者分歧呈现了现实主义民主观和传统民主观的冲突。这场交锋对当代新闻业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疫情”十分严峻。认识、理解和防控“信息疫情”的根本途径在于公众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全面探索公众信息素养培育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素养内涵梳理,总结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目标。结合社会需求与信息环境,分析关注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现实动因与积极意义。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公众信息素养培育已有一定成就,但仍存在培育对象较单一、培育断层等问题。由此提出公众信息素养培育应:扩大信息素养培育范围,以终身学习理论为宣传支撑,推进公众信息素养培育供给侧发展,出台国家层面的公众信息素养培育体系,净化信息素养培育的互联网环境。  相似文献   

7.
吴欢超 《青年记者》2006,(16):114-115
网络媒体公信度现状互联网作为一种交互性的新媒体,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不仅是向大众传播信息的媒体,更是表达公众舆论的载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对网络的信任程度上,公众表现出了相当的保留态度。  相似文献   

8.
黎妮 《今传媒》2013,(1):27-29
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沃尔特·李普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舆论悬于虚空大地的图景,认为公众舆论是不可能的。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公众舆论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可能,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前互联网业界正在深入开展“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活动,向公众推荐中国互联网品牌栏目和频道,对下促进网上内容建设,引领网络风尚,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静宇  高雪 《新闻世界》2013,(6):198-199
网络和手机媒体的发展,构造了交互性、链接性较强的新兴媒介环境,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渠道,引发了一系列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甚至大众传播方式的变迁。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数量史无前例的暴增,内容也趋向多样化,而且有很强的互动参与性,这些新的变化挑战了公众对信息的选择、批判能力,也是促进公众媒介素养提升的主要原因。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公众需要学会有意识的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并对信息内容进行一定的思辨,同时加强对新媒体的使用,而实现公众媒介素养的快速提升,则需要公众、媒体、政府和社会团体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目前,工业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过渡,传播环境发生着剧烈变迁.传统广告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身上带有不可消除的“原罪”,在信息环境下,传统广告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倒退.“连接”是互联网的基本要义,社交媒体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分水岭,它将物的网络推进到人与人之间的网络,社交广告是基于社交网络的一种信息传播模式,与传统广告具有本质的区别.社交广告应在认知层面、关系层面和传播层面建构其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2.
苏晓暹 《今传媒》2016,(1):43-44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在信息编辑方面趋于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内容层面,《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挥传统优势,坚持时政新闻的改写与整合,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报道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同时注重信息服务,贴近微信用户需求.话语层面,《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信息文本篇幅短小精悍、语言平实、贴近新媒体用户,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上张弛有度.《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传统媒体进入移动互联网世界提供了较好的示范,在信息编辑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其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蒙之 《出版科学》2016,24(4):88-92
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社交网络与社交产品开始衍生出媒体属性,微信公众号成为人们获取资讯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目前许多传统出版社已开设大量微信公众号。本文基于清博指数数据分析研究传统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Top50的排名、原创文章比例、原创公号比例等运营状况与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内容创作、团队运营、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提出些许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公众号成长记:从信息发布渠道到资源整合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刘冰 《编辑学报》2016,28(4):388-390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作为炙手可热的社会化媒体,微信公众号很快地成为各大媒体品牌延伸的必争之地,处于数字化转型的科技期刊也不例外.随着科技期刊对微信公众号认知的不断深入,以及微信为公众号提供的服务不断完善,科技期刊公众号在不断成长.科技期刊公众号信息内容从最初的纸版内容的信息重现,转向以纸版内容为基础加之独立生产的适于社交网络传播的内容产品的组合形式.已有科技期刊公众号告别了单纯信息供应模式,进入了信息服务与功能服务相结合的模式.用户导向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特征,功能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增强用户黏度.而在“互联网+”的运作模式下,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更是可以作为一个资源整合平台,盘活平台上个体与机构的各种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文章对这一成长做一总结,并对未来进行展望,以期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类社会步入了信息时代。高科技筑就的先进信息网络,使得信息传递异常迅速,公众对突发事件的反应与互动也十分及时。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政府只有积极提升公关处理能力,坦诚面对公众,才能更好应对突发事件,在公众面前树立威信。2010年8月14日,河南省温县公安局副政委范永祥驾  相似文献   

16.
李岩 《当代传播》2008,(1):39-42
文章针对2006年在互联网展开的对国务院制定"关于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中有关对媒体的处罚规定的评论文本分析,主要讨论下列问题:1、互联网是否可以成为中国式公众新闻的实践领域;2、在这种实践中,专家、媒介和网民是否称得上是公众,他们彼此之间言论回应的意义.3、互联网公众新闻实践对于推动社会民主进程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公众参与引发的网络博客热潮强化了以每个参与者为信息源的“公众新闻”模式,这正在并将继续对传统的新闻传播形态产生重大影响。传统媒体与其被动接受这种改变,不如主动参与改革的进程,在坚守传统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新的传播模式和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21,(6):4-12
在数字时代,新闻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发生变化,基于自由代议民主取向与协商参与民主取向的分野,成为当代新闻业的两种主要范型。本文(1)运用第二轮世界新闻业研究(2012-2016)数据,建立了包括39个国家的17,926个记者样本的多层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新闻记者的民主取向与各影响要素的关系,并在国家层面上探讨公众民主感知与互联网发展在其中的协调机制。研究发现,公众的民主感知和互联网发展均集中存在对协商参与民主取向的增强效应,这体现了数字时代协商参与民主之于自由代议民主的实践性、现实性和公共性潜力。此外,国有制媒体的新闻记者在互联网语境中表现出更高的协商参与民主取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字技术对于政治文化和新闻实践的双重塑造。  相似文献   

19.
秦润施  韦文杰 《新闻世界》2011,(10):134-135
"网络民主"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他认为"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它"以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网络及其相关技术为运作平台,以直接民主为发展趋向,以公民的全体、主动、切实参与民主决策、民主选举等民主运作程序为典型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民主逐渐兴起。本文从意见气候的形成、意见领袖的影响、权利中介中的信息等角度分析网络民主的形成机制,进而从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行动两个方面分析网络民主对现实民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新闻媒介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即受众通过媒介获取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利益相关信息的权利。随着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知情权不仅是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基础,也是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保障。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新闻媒介,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