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师的失误     
2001年2月18日,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前夕,季羡林先生满怀深情写下了《清新俊逸清华园》一文,回顾了当年入学考试的作文题。他说:“清华大学出的是《梦游清华园记》。因为清华离城远,所以借了北大北河沿三院作考场,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到过清华园,仅仅凭借‘清华园’这三个字,让自己的幻想腾飞驰骋.写出了妙或不妙的文章。我的幻想能力自谓差堪自慰,大概分数不低,最终把我送进了清华园。”  相似文献   

2.
离开清华园已经五十多年了,但是我经常想到她.我无论如何也忘不掉清华的四年学习生活.如果没有清华母亲的哺育,我大概会是一事无成的.  相似文献   

3.
提起清华大学,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知道得最多的当属清华学子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学界、政界、科技界、商界……无处不活跃着清华学子的踪影。正值清华大学 90年校庆之际,本刊记者从清华大学这所现代文明的圣殿里,看到了另一番景色,那就是在清华园里掀起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热潮。徜徉在清华园,记者亲身感受到清华人正在打造另一个清华——一个科技产业的清华。 微电子—— 寓精于微 待时而飞 作为清华大学仅有的两所独立研究机构之一,微电子学研究所在国内微电子学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  相似文献   

4.
杨光 《出版参考》2011,(5):38-39
整整100年前,即1911年的2月,一个名叫叶鸿眷的年轻人考取了北京清华学堂,成为“游美肄业馆”更名“清华学堂”之后走进清华园的第一批学生。这个13岁的少年,就是日后桃李满天下的叶企孙。  相似文献   

5.
杜:陈先生,今天我从西门进入清华大学,经清华园、二校门,出南门来到您的办公室,注意到清华校园建筑的历史反映的是清华的历史,——先是原瑞王府的清华园、美国人墨菲设计的二校园,接着是前苏联式的主楼,出原校门的这一片是新近扩展的校区建筑,俗称“白区”。走在有近90年历史的清华校园中,不禁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或一种文化所独有的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6.
少小成名的蒋方舟,从来都不缺少被人关注.四年前,她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引发了不少争议.如今看来,清华大学放下身价录取蒋方舟还是赚了的.清华不缺高分者,但蒋方舟只有一个.四年清华园修炼,让蒋方舟成长了许多,知性了许多,但蒋同学的率真、独立和自由思考并没因清华而改变.  相似文献   

7.
王媛 《图书馆建设》2022,(6):168-171
<正>南京大学徐雁教授在写作《芳华集——“老大学的女舍”系列》第二回“静女其姝清华园,喜尽悲来数郑秀”时,要引用汪健君先生所撰《清华怀旧竹枝词》,嘱我查询这组竹枝词的全部内容。我深知雁师博览群书,资料整理独有一套秘诀,交给我的题目一定是有一些难度的。在迎接挑战的兴奋情绪中,我开始了这趟检索之旅。最初,我使用了百度、Bing、Yandex、读秀、中国知网等常用搜索工具,接着又使用了一系列与清华校史有关的数据库,如清华大学校刊特色数据库、清华大学校史党史资源特色库,收获很少。仅有的主要收获是:陈为蓬老师和韦庆媛老师曾在文章中提到过汪健君先生的这篇文章,指“汪老晚年所作《清华怀旧竹枝词》”[1],“汪健君亦擅作竹枝词, 1982年曾作《清华怀旧竹枝词》八首,包括钟亭、古月堂、怡春院及藤影荷声之馆、工厅东院、一二一图书馆、溥西园来校主业余游艺课、古音社、京剧社等,诗外加有长长的注释,其中记述了很多学校的史实,是校史研究的重要资料”[2]。遗憾的是,两位老师的文章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出处信息。  相似文献   

8.
姜琳 《大观周刊》2011,(17):1-1
4月24日是清华百年校庆日。走进春意盎然的清华园,已经到处人头攒动,洋溢着浓浓的欢庆气息。无论是身居要职的领导同志,还是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他们以一个共同的身份聚在一起,为母校建校百年庆贺和祝福。  相似文献   

9.
张雷 《新闻天地》2011,(5):8-10
在清华园中,他们曾是青年学子,吸纳知识,砥砺人格,终于成为经世治国之才。但心中难以割舍的"清华情结",吸引着他们回到母校,担当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成了清华大学的老师。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朱镕基、华建敏等人。  相似文献   

10.
钱之俊 《出版史料》2011,(2):105-107
钱锺书到清华工作一年后,就被调去翻译《毛泽东选集》(简称《毛选》),成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毛选》英文编译委员会委员(有说是"主任委员")。毛选翻译委员会的领导是清华留美的老校友徐永煐,  相似文献   

11.
七·七事变后,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当天下午三时,日军铁蹄踏入清华园,在校内穿行而过.8月中旬,清华奉政府教育当局之命南迁,与北大、南开联合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1月1日开学.  相似文献   

12.
清政府开办清华学堂史料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09年初,美国政府以退还庚子赔款“余额”的名义,在中国开办学校。6月,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同时筹设游美肄业馆。9月,经外务部、学部“奏准”,由内务府将皇室赐园——清华园,拨给游美学务处,作为游美肄业馆的馆址。1910年12月,游美学务处提出,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此即清华大学前身。本专题史料选自馆藏外务部档,其内容是关于建立游美肄业馆、清华学堂以及清华学堂章程等史料,可为研究中国文化史、教育史及清华大学校史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1月5日,美国《科学》杂志主编鲁宾斯坦应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邀请,在清华园作了题为《新媒体对我们这个星球和社会意味着什么?》的报告,并在现场配以电脑大屏幕演示。  相似文献   

14.
那拉 《出版参考》2010,(10):I0008-I0008
陈黎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出版中心执行主任、副研究员,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新世界出版社枉科事业部主任。创办于2002年的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型文化出版机构,先后策划运作了《清华园中的创业启蒙》《金字塔原理》《素年锦时》等畅销图书。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见证──日本侵略军在清华园犯下的累累罪行清华大学档案馆陈兆玲本栏编辑张铁群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清华大学档案馆与历史系合作,对馆藏历史档案进行开发,编著了《日军铁蹄下的清华园》。它是一九三七年北平沦陷后,学校奉政府教育当局之命,于八月中南迁...  相似文献   

16.
《清华制造》是一部以梦想、追求、爱情为佐料,描述五个清华学生从创办一家软件公司到大学毕业时都成为百万富翁的小说。有清华身份的27岁的作者张宏杰也因为他的这部小说使自己成了百万富翁  相似文献   

17.
赵泓 《新闻与写作》2005,(10):16-16
《转型中的新闻学》一书印出来后,我时不时地将它拿在手头掂量掂量.这部沉甸甸的著作记录了李希光教授自1999年离开新华社记者岗位进入清华园以来几乎全部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丹飞 《出版广角》2012,(1):81-82
正大一那年闻一多的《一句话》及《发现》《祈祷》,在我心里种下了出版的种子。那一次在清华已形成传统的作文比赛中,尽管赵立生教授强调诗歌,我还是写了一首长诗,最后教授们还是破例给了奖,我也因此得了在清华的第一笔奖学金。然而终于与出版沾边是1998年我开始大量写作诗歌,第二年,我编选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出版前,当时的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如今  相似文献   

19.
牧岭 《北京档案》1999,(2):22-23
大凡名人和学者都不是我们普通人所想象的是“书呆子”或“工作狂”,其实,他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爱好:季羡林喜欢养荷,周汝昌喜爱收藏,金克木喜好下围棋,(自个儿下,从不与人对弈),而清华园里的张维先生热衷于网球,如果你在清华校园里看到一位身材略胖面目和善的...  相似文献   

20.
叶新 《现代出版》2015,(3):77-80
20世纪30年代初期,季羡林先生在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原为西洋文学系,以下简称"外文系")上学期间,在清华园和北平城里,以及国外书店及其国内分店订购了不少外文原版书,其中不乏"善本"。笔者主要检索《清华园日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日记")的有关记录,对季羡林的国外购书经历作简略的考证和评价。季羡林从国外书店购买外文原版书,始于在山东济南省立高中上学的时候。喜欢英语学习的他曾去信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