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河南省部分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基础课程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存在着侧重理论层面,滞后于中学地理新课程的改革,教育实践课程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类课程设置课时较少,学分比例偏低;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理解程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高师院校应通过整合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增加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和教育研究课程,重视教育实习,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新型地理教师。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认为高师院校在组织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实习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教学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应与中学课程改革有效衔接,接轨中学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3.
以地理科学专业中国地理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分析课程论文在搭建课程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奠定毕业论文基础、促进教学相长等方面的作用,探讨课程论文的实施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部分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在分析目前高师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师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尤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包括调整必修课与选修的比重,增加教师教育课程门类,课程分类设置,拓展专业方向,重视实践类课程体系建设等,目的是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完善学科教学(地理)专业课程设置为目标,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等9所国内高校进行调查、对比与分析,认为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除有较大共性之外,还存在着专业型学位特色不明显、实践类课程较少、选修类课程设置差异较大、实习时间较短等问题.依据《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河南大学等高校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加强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提高选修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优化实践教学模式与时间安排等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6.
马随随 《林区教学》2021,(4):104-107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了持续改进的要求,师范类高校作为培养中学地理教师的主体,也应积极推进其培养机制与教学实践的适时革新。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使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着学生地理实践力不足、个性化教学需求增加、体验类课程比重提高、多方法协同趋势突显等新形势。以此为契机,从课程设置、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实习与专业见习等方面梳理地方高师院校地理专业教学实践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拓展实践教学方式、落实反思实践理念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实习前对四川省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师意识、专业知识和师范技能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教育实习准备不够充分:角色意识不强、情绪紧张、知识储备不够、不熟悉中学地理教材、师范技能水平较低等.在调查基础上结合地理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教育实习的评价等方面提出加强教育实习准备工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全日制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和实习状况的调查,发现在职前英语教师教育中存在课程设置与学习需求脱钩、教学方法单一、教育实习缺乏规划和监管等问题。结合社会文化理论,提出了几点对策:一是要根据外语学习的特点,开设学生需要的课程;二是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三是建立多种实习渠道,克服教学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扩展,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庐山植物地理野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培养,从庐山地区环境资源有效利用、野外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庐山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出庐山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方面必须进行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庐山植被垂直地带性研究,利用先进的教辅工具,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建立完善的野外实习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开设地理科学专业的3所普通高等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质量规格、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基础课程开设情况等几个方面研究,发现三校在培养汁划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创新培养目标和规格,优化谋程结构,重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主要实践环节之一。传统的野外实习以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为目的,实习过程多是部门自然地理课程分别在不同学期进行课程实习,实习内容侧重部门自然地理学内容,实习中往往忽略了自然地理学的综合性,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够。本研究从创新型人才培养入手,从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出发,结合自身实践,以华中师范大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为例,对传统部门自然地理分阶段的课程实习进行实践评价,对新开展的宜昌地区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进行分析。通过与传统实习方式相比较,对野外综合实习的内容、方法、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进行评价,探讨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实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高校地理实验班是近年来我国地理专业创新教育的重要实践,代表了国内相关专业的较高水平。以我国普通高校地理实验班及2所美国高校为样本,从学位设置、专业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模式、选课方式等方面,对中美高校地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找出了国内高校地理实验班地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从增强师资力量、设置多样化的专业选修课程、注重实践课程和教材更新等方面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探讨培养中学地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作用,分析中学地理教育科研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高师地理系课程设置、中学地理教研活动方向等方面提出加强中学地理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始于2009年,虽然取得可喜成绩,但在招生方式、课程设置、实习环节、导师队伍、学位论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于2008年正式开始招生的日本教职大学院在教育硕士培养中形成了一些经验,值得我国在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借鉴。吸取日本教职大学院的经验,针对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提出以下对策:复试采取设计研究方案并现场陈述的考核方式;课程设置超越学科逻辑并增加课时数,强化基础,服务实践;实习环节加强管理,并以见习、案例教学等形式辅助以提高实习效率;导师队伍吸纳具有中小学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位论文以实习为基础,结合基础教育实际。  相似文献   

15.
地理实践力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生实践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重点探析地理教学活动中实践力培养的对策,旨在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引领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地理,提升学生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等学校培养优秀的专业化的地理师资。教育类课程是促进培养目标实现、充分体现师范特色的重要专业课程。然而,多数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仍然存在所占学分比例偏低、重理论轻实践、与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衔接不够等状况。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河南大学的实践,探讨了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优化的依据和原则,并提出了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优化方案,以期对其他高校的教育类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学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教学管理的不完善也使得教学课程设置体制的不完善。对于教学类的课程设置普遍比较倾向于"学术性"的内容,课程的学习不能很好地结合社会实践,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教学实习的效果不好。本文针对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对提高毕业生的质量、促进就业、缩短入职周期非常重要.由于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育实习流于形式,民族地区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表现为语言基本功不扎实、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不强、缺乏科学现代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师职业技能不强、和缺乏教学反思等问题。教学实践表明有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加强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此完善并探索出适合于民族地区英语师范生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科学教育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教育专业设置是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科学课程的开设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科学教育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校师资队伍,更需要优质的实验实践条件.本文探讨了高师院校开设科学教育专业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指出地方高师地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四个问题:人才培养目标模糊、课程设置有待完善、实践操作技能欠缺、自主探究能力薄弱。进而分析地方高师地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系列社会变化的新情况: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地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教师行业及资源环境领域等相关行业从业资格制度的逐步实施。最后,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地理专业人才,提出了具体对策:明确培养目标,改进人才培养思路;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模块建设;强化技能培养,提高人才实践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