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95年7月.《中国妇女报》总编室几个编辑面对一度的稿荒,陷入深深的思索.终于,一种新思路催生了一个新栏目,这就是在要闻版开辟的“今日女性”.今天的妇女,是一个色彩鲜明的社会群体.她们从未像今天这样以不同的人生追求,多元的人生姿态,展示女性自强自立自尊的风采.  相似文献   

2.
2003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央视《半边天》栏目推出了一个“2003女性纪录”系列.主持人张越和节目编导们给我们讲了全国各地的50多位女性的故事。她们的人生悲欢.她们的勇敢,执着.她们的自强不息.正是这一个个真实的生命.动人的故事,牵动了观众们的心。这些女性精彩的人生体验给人们带来了一场丰盛的心灵飨宴。  相似文献   

3.
声屏文丛     
对当前女性宣传的导向思考在女性宣传中如何把握导向,是新闻传媒特别是宣传女性为主的传媒领导和编辑记者们应经常思考的问题。目前传媒在对女性宣传中,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1、在我们的新闻报道、副刊、专题节目中,有些论点偏离于马克思主义妇女现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则。传媒在椎出女性典型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几千年传统文化中对女性人生和社会角色的认定,与中国妇女解放旗帜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相违背。如“一个成功男性身后站着一个伟大女性”、“干得好不如嫁汉好”、“贤内助”等提法;2、强化了传统的性别角色…  相似文献   

4.
在女性进入网络社会和网络进入女性生活这一双重接轨过程中.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于女性以本来的公平,在网络世界中,女性第一次以不是“第二性”的身份出现。上网,成了她们的最佳选择。她们有才气,她们有激情,她们在网上快乐地交流着、畅谈着,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生命变得真切而鲜活。在网上,每位女性都在尽情地展示着自己,让自己的人生色彩斑斓、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5.
佟吉清 《新闻传播》2009,(10):100-100
特色,造就影响力。胡锦涛同志在致中国妇女报创刊10周年的贺信中,鼓励这份全国唯一的女性大报.“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事实上,从1984年10月创刊那天起,妇女报便以“向社会宣传妇女,向妇女宣传社会”为宗旨,始终从女性视角出发,以传媒人应有的责任和风骨.不失时机地打造具有女性视角的新闻评论,向社会宣传妇女与男性拥有同等的人格与尊严,同等的权利与地位。  相似文献   

6.
女性意识缺席是女性期刊的致命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女性期刊是以女性为目标受众的大众传媒。在我国,女性期刊大多由各级妇联组织主办,以“向女性宣传社会,向社会宣传女性”为办刊宗旨。尽管女性期刊灵活的市场化运作在经营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女性角色定型化描述造成的女性意识缺席导致了女性期刊一直未能改变文化身份的边缘化状态,并开始成为女性期刊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女性期刊的崛起中国女性传媒的真正勃兴发生在20世纪的80年代。1983年广东省妇联的《广东妇女》杂志改名《家庭》与1985年湖北省妇联创办《知音》杂志是女性传媒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两种期刊以有关婚姻家庭方面的软新…  相似文献   

7.
可以这样认为:女性期刊纪实饭块的趣味和走向,基本上决定了整个期刊的趣味和走向;同时,女性期刊纪实板块的形成气候及健康发展,对于多角度、全方位地实现其“向女性宣传社会,向社会宣传女性”的办刊思想,都的确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在期刊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早已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期刊与期刊,  相似文献   

8.
透视女性名记者的性别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足球宝贝”李响,到“战地玫瑰”间丘露薇,到“非典英雄”柴静,提起这些曾经名噪一时的成功记者,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她们的性别。她们的女性身份使得人们以不同的视角去猜测、审视她们的成功。在男性话语霸权的大背景下,女记者的成功往往负载着沉重的压力和历史的偏见。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活跃在新闻传播领域,这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女性的长期失语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构建了一个"城市平民世界",在这一系列经典的城市平民形象中处处留下了女性的身影.本文以为老舍小说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四个系列:忍辱负重而难逃厄运的女性;强悍粗暴无法主宰命运的女性;在传统意识和个性解放之间挣扎的女性;冲破传统枷锁却找不到出路的新女性.老舍把这些形象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思潮的碰撞中,歌颂她们勤劳、善良、坚韧的品性,批判她们虚荣、乖戾、堕落的行为,从而寄托老舍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第一个春天,两个19岁的女青年的名字传遍了神州大地。人们把她们的名字同刘胡兰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联系起来,称她们是新时代的刘胡兰,称她们是当代学习雷锋的光辉典型。这两个名字叫潘星兰、杨大兰,人们习惯称为“两兰”。作为英雄家乡的湖北宜昌日报,在发现“两兰”、宣传“两兰”中作出了一些贡献,是宜昌日报创刊41年来,宣传声势最大、宣传效果最好的典型。  相似文献   

11.
赵瑞华 《大观周刊》2011,(49):143-143
8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出现了一大批女性作家和优秀作品,她们立足于新时期以来的文化结构和话语背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人生,书写女性生活以及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对社会各方面生活的感受。受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80年代末后的女性文学较其之前的女性作品有了很大突破,表现为对个人话语和审美空间的顽强坚守与拓进,作品中的女性个体意识有所增强,创作领域有所扩大,特别是大量运用与传统写作不同的表现手法及创作倾向,如身体写作、私人化写作等。女性文学已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共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邵薇 《军事记者》2011,(3):8-10
在新闻战线活跃着人数众多的女新闻工作者,她们以敏锐的视角、细腻的感触、坚韧的毅力、独特的表述,记录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们以女性特有的善良、仁厚与执著,为困难群体奔走呼号、排忧解难;她们以聪慧勤劳,荡起事业与家庭的双桨,使人生风生水起、活色生香;她们训练有素,爱岗敬业,懂得生活,其中的佼佼者是中国新闻从业人员的骄傲!在本期"专题"栏目里,请您聆听她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观,女性作家们以自己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交织而成的女性书写,浸润着她们对社会、人生和女性自身的独特体验,展示出一片斑驳陆离的寻找女性自我位置的女性视界。迄今尽管有多种或个别或具体的女作家作品专论问世,但尚未出现对女性文学现象做全方位、综合系统的考察与研究的著作。林  相似文献   

14.
访谈节目的采访设计--拍摄《中国女将军访谈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1月到2002年2月,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连续播出系列节目《中国女将军访谈录》,全方位记录和讲述女将军的传奇人生,这在军事题材的电视专题片中还是第一次。 “将军”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字眼,女将军因兼具男性令人敬畏的刚毅和女性柔美的情怀,兼具历史风云、时代沉浮的命运而熠熠生辉。作为中国女兵的典范、中国女性的骄傲,她们的神秘与传奇吸引着世人的目光,选择这样底蕴厚重而深邃的题材制作成电视片是一次心驰神往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女性地位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世纪前来到中国的西方人,曾感叹中国妇女的悲惨境地;而今天的西方女权主义者会惊奇地发现,现代中国的女性比其他国家的妇女有更多的自主权.她们带着自信与勇敢,驰骋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不下百人的人物形象,这在古典小说中是较为罕见的。在这一人物画廊中,又以女性形象占大多数。由他们引发的一个个爱情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感人的。 这些女性形象,她们“虽为花妖狐魅,但多具人情”。在作者的笔下,她们几乎个个美得令人目眩。除了外表美,最可贵的是她们有着美丽的心灵,她们或温柔聪慧,或天真无  相似文献   

17.
《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妇女的中年危机? 什么是女性的中年危机?是整容、过度服药、婚外情还是逃避生活?女人到中年可能会面临种种压力,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今日的女性不仅享受到了高工资和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且她们在影响社会各项规则时也要比其前辈拥有更多的经验。这一切都表明,从古至今再也没有一代女性能像今日的女性一样,能如此从容地面对中年危机。  相似文献   

18.
青年女性作为爱情主题的星座命理内容的主要消费群体,在进入亲密关系时,往往借助互联网平台上的“地方性知识”来进行自我心理疏导,进而对于不理想的亲密关系实现短暂逃避,并表达对于现实社会压力的心理抵抗。本研究以青年女性星座爱好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和深度访谈,探讨她们在亲密关系中为何频繁参考星座命理知识,并尝试理解现象背后复杂的文化和社会心理因素。研究发现,算法技术为她们提供了一个具有持续性愉悦体验,近乎于“零负反馈”的信息环境,研究者谓之“情感茧房”。在该场域中,青年女性星座爱好者通过短暂逃避社会现实、建构理想自我来实现正向自我认知,进而对由亲密关系引发的社会压力表达心理抵抗。但是,她们做出该行为的同时,也伴随着自我异化的风险。因此,本文将青年女性星座爱好者的媒介消费行为定义为一种算法控制下的“异化抵抗”。  相似文献   

19.
《末路狂花》一直被视为经典女性主义电影,但文章通过“男性的凝视”、“被看的快感”、“变性和毁灭”三个方面的探讨,发现在这部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女性意识一片模糊,她们依然处在男性的凝视之下无法逃离,甚至以这种“被凝视”为乐。而影片事实上也描绘了一个女性愚钝而弱小、男性丑陋而强大的荒诞世界,远不能被看作是一个描写女性觉醒和成长的范本。  相似文献   

20.
《今日中国》杂志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目前惟一的多文种(中、英、法、德、西、阿文)综合陛对外报道月刊。该杂志在1952年由宋庆龄先生创办,作为国家级外宣媒体,被世界各国广为关注。在半个多世纪的对外宣传工作实践中,《今日中国》抓准了“说什么”和“怎样说”这两个重点,强化新闻特性,在“大”、“新”、“实”三个字上做好文章,在充满杂音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善于抓住重大事件,做好重点报道;抓住新奇角度,做好热点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