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射击训练中应用表象训练帮助运动员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射击技术,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有利于运动员射击技术和心理素质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运动训练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其体能、技术和战术的发挥。同时,也影响着训练的进程和成效。本文对射击运动员采用表象训练和模拟训练的方法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射击成绩的技术参数的应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击需要运动员有较好的动作稳定性、平衡协调能力及良好的完成精细动作的能力,本实验采用俄罗斯Win Scatt射击仪研究利用射击测试仪准确的反映运动员在瞄准、扣动扳机过程中的技术特点,通过测定运动员瞄准精度、瞄准稳定性、击发动作稳定性、移动轨迹等指标,来分析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及与射击成绩的相关性,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训练现场对运动员的心理监测,自身长年从事射击运动的经验及对运动员的心理咨询,对射击项目的心理特征、心理水平的训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只有在意识、下意识和自我意象三者达到平衡时,心理的控制才能进入流畅状态,射击时才能发挥最佳水平;对表象、注意力、应激控制的心理训练要在不同条件、不同训练状态下都要进行,才能真正提高调节心理状态、驾驭思想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1.表象训练的解意表象训练也称为念动训练或回忆训练。是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包括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飞碟双向射击是射手对来自两个不同方向交叉飞行的碟靶进行单个和同时射击。双靶的连贯动作一般在1.2-1.5秒内完成。在这么快的时间里射击单双靶,需要运动员的反映对空间感、时间  相似文献   

6.
研究对象:合肥市在校初一与高一开始参训的女子手枪运动员。研究方法:对比法、实践检验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与分析1.射击运动员的选材条件射击运动员是以静力工作为主的运动项目。其中,手枪项目尤为突出,在训练和比赛中,要保持举枪的稳定性、持久性、一致性、协调性,身体参与工作的各肌肉群必须在运动中  相似文献   

7.
表象训练是在竞技体育领域中使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训练方法之一。通过表象训练在女子羽毛球训练中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习技术情况统计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运动表象能力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实验前后运动表象能力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运动表象能力统计结果上有显著性差异。因此,研究结论表明羽毛球训练过程中运用表象训练有助于羽毛球技术的掌握;羽毛球训练过程中运用表象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表象能力。  相似文献   

8.
胡玮  赵国明 《体育科研》2011,32(6):65-67
在查阅大量关于表象训练的研究文献基础上,选取国家跳水队10 m跳台运动员林跃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根据需要为其设计了表象训练的心理训练方案。研究结果显示,表象训练对运动员的表象能力、难点技术动作操作的质量和稳定性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优秀射箭运动员大赛前脑机能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场国际比赛前射箭运动员脑电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家射箭队运动员表象和过度换气状态时具有良好的适应力和调节能力。专项训练对运动员大脑的刺激有特异性。射箭项目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脑电功率谱比值低于射击,而α波抑制程度高于射击运动员,说明在诊断运动员竞技状态时要科学地借鉴其他项目的评价标准,但不可盲目使用。射箭运动员赛前脑机能的水平对射箭比赛成绩有一定影响,但存在个体差异。一味提高射箭运动员赛前α波抑制程度、功率谱比值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比赛成绩。应加强每一个运动员临界水平的监测,科学确定每一个运动员的临界值,特别是老运动员应在训练中区别对待。在奥运会上射出660环以上成绩的优秀运动员表象状态时心理能量基本趋于稳定、动作协调、时间空间感觉均衡、注意力集中。赛前脑电指标值可作为她们(国家射箭女队重点运动员)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评定标准,也可作为其他运动员的赛前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孙鹏 《体育风尚》2020,(1):44-44
在解读核心稳定性概念的基础上,对运动员脊柱和骨盆进行保护,提高运动员肌肉力量,减少运动员肌肉损伤等。本文通过探讨了排球运动员训练积极作用的核心稳定性。各种设备,普拉提训练等有效途径深入探讨了排球运动员核心稳定训练的具体应用,旨在运用系统的核心稳定训练,提高排球运动员的身体平衡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思路———核心稳定性训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良好的动态稳定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的基础,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身体稳定性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目前我国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和方法中却缺少了对身体稳定能力的研究,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核心稳定性的定义,并从解剖学和生理学角度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机制和特点.研究认为,人体"核心"的解剖学位置是身体膈肌以下至盆底肌之间的区域,核心稳定性是指人体通过核心肌群的收缩保持或维持脊柱和骨盆在正常解剖学位置的能力;核心稳定性训练即是动态的核心稳定肌的本体感受性训练,又是核心运动肌的力量训练,它摒弃了现有力量训练方法存在的弊端,有着与传统体能训练不可比拟的优势,为我国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乒乓球运动技术和徒手表象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真正 《体育科研》2005,26(3):100-104
本文从人体解剖学,骨骼力学角度,专家观点和实践所得剖析乒乓球运动技术的微观结构。认为在40mm~11分制下,运动员应建立精确步法,以腰为轴心,带动全身各关节肌肉协调用力,充分利用人体、球拍杠杆力在最佳击球点击球的最佳化技术。从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角度讨论依据内表象进行徒手表象训练,提高实球训练质量,提升意识与认知水平,建立动力定型、动觉反馈机制及此训练方法的负荷强度对技术形成所起的作用。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技术水平越高的运动员,表象训练水平越高,采用徒手表象训练的运动员中56%认为此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技术精确度。  相似文献   

13.
表象训练在学习技术动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千里  郑伟 《体育科技》2002,23(1):86-88
在学习技术动作的过程中 ,运用表象训练 ,通过教学实验对照 ,对掌握技术动作有显著效果 ,说明运用表象训练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速度、力量素质的意念训练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速度、力量素质的意念训练的实验结果,表明身体素质训练时若辅以意念训练可明显地提高训练效果;单独施以意念训练,则可使完全停训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保持6周以上。  相似文献   

15.
表面肌电图是从肌肉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文章测定了山西省12名射箭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时6块肌肉的肌电信号,并与国家队队员肌电信号进行对比分析和探索山西省射箭运动员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在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中开展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论证。结果表明,核心稳定性训练是一种突出人体躯干部位的肌群,重点对腰腹部周围深肌群进行有效强化的科学化训练。它能够有效提高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的身体运动机能、发展专项运动技能和增强身体姿态稳定控制能力,还能有效的减少运动损伤。根据核心稳定训练的特点和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的特征,提出个人不借助器材、双腿置于稳定球上支撑、躺式双手头上向前拉皮筋等六类训练方法,以提高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的运动机能和科学化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对表象训练及其相关概念、表象训练的内在机制和应用模式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分析并讨论了表象训练实证研究的现状,指出了表象训练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对表象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表象训练的概念、理论及主要研究领域: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漆昌柱  徐培 《体育科学》2001,21(3):76-80
研究对表象训练及相关概念、表象训练的理论进行了评述;对表象训练的功能与作用研究及影响因素研究这两个表象训练研究的主要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讨论了表象训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表象训练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年来有关太极拳治疗腰痛患者的实验研究不断增多,受限于实验条件的差异,不同的实验的总效果量难以衡量,不同类型的实验也难以横向比较。目的:本研究使用元分析从下背痛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两个方面,评价太极拳及其联合治疗对下背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了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4个电子数据库,检索2020年1月13日前发表的所有研究。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研究检索、研究选择、数据提取以及质量评估。结果: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对比其他康复治疗,太极拳及其联合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程度MD(95%CI)=-1.15[-1.61,-0.69],P<0.00001。提高腰椎功能(MD(95%CI)=-1.38[-1.70,-1.06],P<0.00001)。结论:1、太极拳及其联合治疗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的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康复方案;亚组分析表明,太极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应量大于腰肌劳损与非特异性下背痛。2、对比核心稳定性训练,太极拳提高下背痛患者功能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