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是继全面脱贫之后建立农村可持续发展机制的重要战略,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由它的特性和社会职能所决定的。“智慧服务”已逐渐成为图书馆面向智慧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发展理念。文章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的基本逻辑的基础上,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图书馆服务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的要求;凝练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包括协同联动、开放跨界、服务融合;最后总结出实现这些模式所面临的挑战:投资与预算、人力资源与技术、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相似文献   

2.
乡村图书馆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回顾乡村图书馆的历史,讨论乡村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依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复活的方式、目前的实践经验等,总结出乡村图书馆发展中的两种原动主体及其优劣之处,揭示出乡村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地位,提出了乡村图书馆自身健康发展、服务能力提升的可行方案。认为乡村图书馆具有保存乡村记忆、传播人类知识、培养地方认同感的功能,是实施社会教育的第二课堂、交换信息意见的公共空间、从事休闲娱乐的文化场所。其外部效应也很大,如扶助村民致富、成为美丽乡村文化标志等。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应提倡“自下而上”的内生方式,其可持续发展的四种有效途径是:(1)政府分级投资、整合多方资源创办乡村图书馆;(2)政府通过购买乡村图书馆服务的方式促进乡村文化发展;(3)鼓励新乡贤或社会力量创办乡村图书馆,支持乡村文化建设;(4)图书馆专业力量介入乡村图书馆业务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及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李超 《图书馆界》2022,(2):68-73
文章介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体现,研究分析乡村图书馆发展历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政府组织管理与引导、深化内涵建设、构建多元化参与格局、发挥乡村群众主体作用的发展路径,为促进乡村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的建设目标下,图书馆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是其功能定位和价值属性的必然要求。当前,图书馆具备了参与乡村振兴的物质条件和制度基础,然而在服务精准化实践过程中,面临诸如主体缺乏高效互联融通、数字化技术水平低、服务效能提升动力不足、长效保障机制不健全的掣肘因素。为此,各地政府需不断推进多元主体复合联动,图书馆也需激发内生动力,从主体、技术、机制等关键参与要素出发搭建行动框架,促使服务供给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服务优质精准供给。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通过对法律文本及数据文献的规范分析,对乡村图书馆的法治化转型进行了研究。乡村图书馆的实践困境表明,其建设与发展存在法治化转型需求。为确保实现乡村图书馆的法治转型,应从立法规范及法律实施等多方面着手,加快乡村图书馆立法规范供给,有机整合法律规范,完善立法内容,细化法律规定,科学设计法律规则,破除法律实施障碍,进而为乡村图书馆持续、稳定地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6.
明晰国家法律与政策对于农村图书馆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是确定其发展与服务方向的基础。文章采集全国人大、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颁行的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的法律与政策文本,从中抽取出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相关的内容进行扎根理论研究。研究发现:农村图书馆可以通过履行保存与传承乡土文化、弘扬国家主流文化、保障与提供文献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和促进社会包容等职能,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和人才振兴以及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图书馆应当建设好一个阵地、传承好国家和地方两种文化,开展好文献信息和社会教育两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曹会芹 《今传媒》2023,(8):20-2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行多规合一的实用性乡村规划,充分衔接县乡土地总体规划与综合治理、村土地利用规划等,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推进乡村振兴、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要坚持产业先行,调动居民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注重实效。  相似文献   

8.
于仰飞  赵琳 《出版广角》2022,(15):66-69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农家书屋作为乡村文化惠民工程,其高质量建设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乡土文化传承、推动全民阅读、弥合城乡知识鸿沟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前,农家书屋面临“千村一面”、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及数字化建设相对滞后等困境。未来,农家书屋应针对不同地区进行差异化建设,引进社会力量激发活力,加快迭代升级,不断优化建设路径,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全民阅读推广服务内涵的不断扩展,乡村图书馆建设与普及在乡村振兴战略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提升农民文化层次,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要注重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实现文化扶贫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促进乡村振兴与"乡村图书馆+网络商务+文化扶贫"创新模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其政策体系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总体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选取135份乡村文化振兴政策,以政策工具与质性研究方法为基础构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乡村文化振兴政策有着政策工具使用不平衡、政策导向相对集中化、政策顶层设计需完善等主要特征与问题;建议优化政策工具使用布局、促进政策导向全面涵容、加强政策体系顶层设计,以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政策优化。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农民政治参与存在参与意识缺乏、经济基础薄弱、综合素质低下、环境冲突无序、方式方法匮乏等问题。农村图书馆建设不仅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具有激发农民政治参与意识、夯实农民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综合素质、构建农民政治参与的和谐环境、丰富农民政治参与的方式方法等功能价值。因此,应切实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图书馆在农民权益维护和利益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阶段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缺乏激励和规范的状态,提出应建立人性化的激励机制,提高公民个人参助图书馆事业的意识;创新企业参与理念,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强化和发挥企业、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中的作用。同时强调明确政府在参助图书馆事业中的责任,建立政府扶持和资助机制;图书馆界应建立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以提高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文摘乡镇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及难点,可持续性发展对我国的大多数乡镇图书馆来说,一直是迈不过的一道坎。论文在对我国乡镇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乡镇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需要健全的制度予以保障。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政策文本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从国内外现存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的制度保障研究入手,通过分析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全民阅读制度保障及我国已有制度,提出加快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法、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儿童阅读的制度保障、促进社会力量合作和连接的融合发展机制、激励社会力量参与阅读扶贫,构建全民阅读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公共图书馆功能及其对社会资本作用的介绍,剖析了公共图书馆对农村社会资本影响的路径,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扩大融资方式、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和加快图书馆立法是解决当今农村文化市场发育迟缓、提升农民社会资本积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推动全民阅读"作为我国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在提升国民素质、构建学习型社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及各省市区陆续出台了推动全民阅读的政策,其中国家层面的政策提供了基本指导,各地方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因地制宜,有效地推动了各地阅读活动的开展。本文从政策工具视角对我国省级全民阅读政策现状与格局进行考察。通过网络调查,收集和整理政策样本;基于政策工具理论,并结合行动者网络理论,从政策工具和全民阅读参与主体两个维度建立二维框架,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样本进行剖析,梳理我国省级全民阅读政策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全民阅读政策空间持续拓展,参与者及其参与类型日趋多元,政府在政策制定中的行为逻辑发生变化。建议加强政策工具协同,优化全民阅读政策工具体系;挖掘参与主体的功能多样性,促进多主体共同推动全民阅读事业发展。图1。表4。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17.
村级档案工作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功能,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村级档案工作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乡村建设中的传统功能。继而提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村级档案管理需要实现民生治理、文明培育和信息服务的新功能,并就如何实现能级的提升给出了建议,以期乡村档案工作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8.
农村图书馆建设中非政府组织活动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王素芳 《图书馆杂志》2006,25(10):33-39
海外基金会等慈善组织和个人援建的乡镇图书馆和乡村学校图书馆,文化团体参与的乡村图书馆(室),农民自发建立的图书室,是目前基层图书馆建设中的三类非政府组织活动。尽管这些活动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资金、图书馆管理规范与持续运作、专业人员不足等种种困难,但也为乡镇图书馆发展开拓了外部资源,应给予鼓励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