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装配式建筑是目前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化目标,而装配式建筑人才匮乏是制约其现代化进程的一大瓶颈。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研室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建设新工科、培养社会急需的装配式建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制定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装配式建筑校企合作平台,开设装配式建筑系列课程,编写装配式建筑系列教材,为同类院校同方向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为国家培养土木建筑行业急需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人才提供专业平台,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场浇筑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到施工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而全国各类高等院校迄今还没有建筑装配技术专业,"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当务之急。分析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开展"装配式建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并从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很多具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建筑产业现代化装配式建筑企业人才需求,综合行业规范,通过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后备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即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与管理等环节从业人员的培养,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装配式建筑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当前建筑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在此背景下,以地方应用型高校为例,结合新工科理念,将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有机融入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整合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新兴工科和原有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5.
针对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提出将装配式技术融入土木工程课程教学的理念和具体实践,以期增强土木工程教育的时效性,实现为建筑工业化及建筑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倡导和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装配式建筑产业的人才需求以及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指出了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及规格定位,加快教师团队建设,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完善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加快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已然成了当下我国建筑业备受关注的热点,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建筑信息化、工业化。其中,针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明确鼓励高校设置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还未设置装配式建筑方面的课程,无法满足行业对工业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此,提出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现场管理中的应用成果推广于土木工程教学平台,基于BIM相关软件平台构建装配式土建模型,运用专业的施工模拟技术生成4D动画,模拟现场施工过程,让学生对装配式建筑充分了解。最终通过案例学习法,逐渐丰富装配式建筑教学案例数据库,同时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里,完善相关课程体系,构建新型开放式教学平台,这对于助力建筑工业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该学科的工程理论、技术、方法发展快,工程实践性要求高,创新性强。如何通过专业学位学习培养适合企业要求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专门人才,迫切需要在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建设、导师指导、质量评定与考核机制等方面与企业接轨,形成合理的培养模式。本文探索和实践校企联合构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立面向工程实际的课程体系,培养指导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实施培养全过程的考核机制,实现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BIM信息化和装配式建筑产业时代的到来,新型技术人才缺口的矛盾也日益突显,做好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培养与储备是推动行业发展和扩大学生就业面的重要途径.因此,当下高职建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符合时代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技能人才.通过校企联动、实地考察装配式项目的教研等多种活动,研究并实践了适用于高职建...  相似文献   

10.
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实现建筑工厂化,是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专业人才的短缺与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产业发展。针对传统施工教学上的问题,文章提出构建一种新型的BIM+VR的装配式建筑教学平台。从工程管理教学过程出发,进行平台技术框架设计,并结合装配式建筑项目传统实现流程的比较分析,对于平台功能模块进行设计完善,进而指出装配式建筑教学平台的构建对于产业发展的意义与前景。  相似文献   

11.
科技进步给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教学带来新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教学目前存在创新性欠缺、互动性不强、实践性不足等问题,应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人才培育等方面不断完善。基于装配式建筑VR教学的实际案例,验证引入"智慧+"技术,搭建参与式教学平台,有助于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以更好地适应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我单位探索"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实践基地建设方法,合作开展工程实践及科技研究,对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破解,逐步形成了专业硕士实践基地建设方法及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创建了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培养了适应行业需求的高水平土木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遵循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一化"变电站设计建设导则,结合装配式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从比较装配式建筑外墙与传统砖砌外墙,以及装配式建筑外墙不同板材,分析了外墙体系的技术特点和经济性,以推动电网又快又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作为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培养装配式建筑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向,开展相应的深化设计课程教学,则成为培养学生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为课程研究方向,详细介绍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的内容与实现技术,并给出结构深化设计流程.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  相似文献   

15.
"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是广东省教育厅试行的一项"2+2"人才培养项目。党的"十八大"提出和描绘了"新型城镇化"的宏伟蓝图,新型城镇化的实施需要大量土木工程建设人才,尤其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给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动力,也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如何为经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培养优秀人才,已经成为土木工程教育界的热点研究问题。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顺应工科高等教育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大趋势,结合土木工程的特点,以嘉应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载体,以"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为总纲领,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初步研究,对其培养特点、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途径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6.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作为一种工业化生产的建筑体系,被广泛推广.伴随着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发展,"智慧工地"应运而生.在装配式建筑体系及"智慧工地"信息化技术背景下,聚焦智慧教育,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梳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改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介绍了VR的技术特征和类型,以及VR技术在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中具有的优势。通过研究VR技术在建筑工程虚拟情景教学、安全施工、装配式建筑等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比较,VR技术应用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优势突出,对实验教学产生变革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快速发展与日臻完善,对未来的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采用"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训"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本院")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借鉴吸收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开展本院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教学领域,可以解决传统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与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一些突出矛盾。结合地方高校对接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面向工程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论述了应用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理念和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分析了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平台的功能和组构模式。实践表明,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和自主实验的学习兴趣,提高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地方高校应校企合作开发"层次化、模块化、体系化"的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立"高度仿真、虚实结合、开放共享"的应用型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积极开展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要求,做好政策研究制定工作,指导装配式建筑健康快速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装配式建筑专项调查。调查内容重点是2012年以来各地发展装配式建筑情况;包括各地装配式建筑政策标准制定、技术研发情况,装配式建筑管理机构、设计、生产、施工等单位信息,以及装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