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未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整体思路,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提出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并探讨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评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2.
我国酒店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其对酒店管理方面的人才的需求逐渐提高。但是以往中职培养人才的方法存在缺陷,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使得学生的工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分析了培养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即制定培养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顶岗实习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以及巩固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都遇到了一些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实现针对性培养;与相关行业行会合作开发岗位群;酒店要制定合理的薪酬与晋升制度;加强学生情商教育。  相似文献   

4.
课程体系是影响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合理优化课程体系,对提升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出发,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以职业发展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杨瑞霞  李进 《家教世界》2012,(10):85-86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构建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对于其教育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的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拟在以实现培养其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前提下,进行专业课程开发,强调以管理学知识为核心、以岗位群为导向确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目标;选择具前瞻性、行业性、创新性的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6.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发展已经进入质量提升阶段,而课程体系改革是提高质量的途径之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构筑以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体系,合理安排教学模块,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辅修专业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核心。在高职教育的创新进程中,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培育给予了极大的推动力。结合多年的指导学生参赛经验,阐释了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其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推动作用,提出以技能大赛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专学校是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因此,对于中专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中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职业能力的需求也在逐步的增长。中专学校主要为职业教育,应当通过合理的教育措施,明确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方向。加强培养职业能力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同时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中专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方向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分析了酒店行业人才需求分析,通过2011级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从行业、企业、社会、学校、学生个人五个方面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离职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积极协调与实习基地的关系,建立轮岗实习制度,实行弹性顶岗实习方式,增强行业吸引力,实行刚柔并济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加强职业发展规划指导,营造职业氛围,塑造学生“职业灵魂”,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等几项措施,以减少流失率,保证实习质量,提高学生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保证和学生就业、职业拓展的必要手段。本研究在校企共建实习教学基地并开展工学交替的模式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从立足职业岗位需要、严把实践关键环节、严格组织实施、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及对接职业考核标准等入手,通过构建四层四步递进式的实践训练体系、规范实习教学流程、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强化专业实习指导及实施全程考核评价等措施,建立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学校、酒店、学生三赢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就业和职业拓展的必要手段。在校企共建实习教学基地的有利条件下,构建工学交替及双向参与的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从立足职业岗位需要、严把实践关键环节、严格组织实施、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及对接职业考核标准等入手,通过构建四层四步递进式的实践训练体系、规范实习教学流程、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强化专业实习指导及实施全程考核评价等措施,有利于建立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学校、酒店、学生三赢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以学生和用人单位为中心。实施这一模式,主要是通过“引企入教”方式,建立共同培养机制;按照“工学结合”要求,设计以“客户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职业标准,组织实践教学和评价;尊重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开展专业特色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以学校为中心”向“以客户即学生和用人单位为中心”的转变。最终实现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三赢。  相似文献   

13.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就业和职业拓展的必要手段。在校企共建实习教学基地的有利条件下,构建工学交替及双向参与的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从立足职业岗位需要、严把实践关键环节、严格组织实施、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及对接职业考核标准等入手,通过构建四层四步递进式的实践训练体系、规范实习教学流程、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强化专业实习指导及实施全程考核评价等措施,有利于建立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学校、酒店、学生三赢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职业道德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它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的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它总是鲜明地表达职业业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才能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才能提高酒店从业人员素质,才能为酒店培养具有良好品德素质的专业人才。也许很多人认为职业道德的培养主要是企业,在工作中在岗位上不断培养树立员工的职业道德,但是学校教育中职业道德的培养其实更重要,它对学生的影响更大些。对于学校来说,培养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的学生,可以使学生从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应当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中职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就业,所以职业岗位能力与技能培训应该成为教学的核心。笔者试图通过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设置和整合,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使专业知识真正转化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行业需要。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其中酒店管理专业凭借专业定位准确、行业接触频繁等因素迅速崛起,各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都有着独到见解与成功经验。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多角度剖析专业发展趋势:通过全面的行业调研,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注重专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突出职业素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学校和企业共同推进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7.
齐丹 《成人教育》2011,(10):44-45
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旅游高等职业学校在数量上和规模上也取得了飞跃。高职院校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大力培养合格的酒店管理人才。文章分析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找出了目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便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实现其零距离就业。  相似文献   

18.
高职两年制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应该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以职业岗位分析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系统设计顶岗实习;以社会实践活动为途径,全面提升职业素养,为酒店业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9.
项目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课程改革突破职业教育传统的课程体系,开发了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课程目标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指导方案突破了传统的职业教育以理论知识为主线的学科体系,以职业教育行动体系为导向,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经营管理和前厅服务与管理三门核心课程全部实行项目课程模块化教学。经过几年的实践,酒店管理专业项目课程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提高了教育质量,彰显了职业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20.
高职《酒店礼仪》课程设计及对学生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酒店礼仪是培养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复合性、实用性、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必修课,是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酒店礼仪是酒店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能力、素质与职业道德.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课程内容等多方面探讨以职业能力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酒店礼仪核心课程建设,研究其对整体学生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