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中包含丰富的二元对立的关系。本文以二元对立理论为指导,通过深入挖掘小说中存在的种族、性别和阶级三组二元对立模式,探讨了作品中所展现的黑人被白人排斥、女性被男性压迫、下层阶级被上层阶级剥削的不公遭遇。进而揭示了在多重二元对立的关系中,每一方都是平等并值得被尊重的。  相似文献   

2.
《宣叙》是托尼·莫里森发表的唯一一部短篇小说,作为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实验性作品,该小说中对种族身份的模糊化处理使其独树一帜。试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探究《宣叙》中罗贝塔和麦吉的身份问题,以及其如何打破传统的"白人中心论",瓦解白人与黑人之间的二元对立,为解决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种族矛盾指明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解构主义为理论依据,同妇女主义理念相结合,分析了美国黑人女作家艾莉丝·沃克的小说《紫颜色》中三种二元对立的解构,分别是黑人男女间、黑人女性间及黑白种族间二元对立的解体。在这当中,提炼出沃克对消除美国种族歧视现象所提供的有效途径,即通过黑人男女各自的成长和蜕变,以及黑人社区内部的团结和互助,使整个黑人种族得到进步和提升,进而赢得白人和其他民族的尊重,强调沃克为黑人民族实现自我解放、获得真正自由所做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是二战后的优秀作品之一。小说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玛丽与丈夫迪克、黑人男仆摩西的感情,揭示了南部非洲种族隔离压迫下人类灵魂异化的社会危机这一主题思想。男人与女人、白人与黑人、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对立贯穿小说始终,本文在结构主义批评理论视角下,采用二元对立原则,分析其所蕴含的种族矛盾、两性关系、生态失衡等社会问题,探索二元对立的矛盾双方的自身缺陷、生存困境及堕落人性的野蛮贪婪、懦弱无能。  相似文献   

5.
理查德.赖特在文学作品里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笔调揭露了美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紧张的种族关系,认为种族隔离和种族界限是以人为的方式把处于共生关系的黑人和白人进行了活生生的社会切割,导致这两大种族之间的误解和仇恨。白人在教育、司法等方面对黑人实施双重标准,引起黑人对白人的更加反感和不信任。种族隔离和种族界限是黑人与白人相互仇视的根源,白人对黑人的仇恨和种族压迫引起部分黑人率先形成自己的第三种意识,激化了他们三重意识中的张力,从而促使更多的黑人加入到追求种族平等和社会公正的斗争中去。  相似文献   

6.
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被誉为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抗议小说"的扛鼎之作,因此学界针对《土生子》的研究多集中于黑白二元对立上,着重探讨的是美国社会制度和种族歧视对美国黑人心灵的戕害及其灾难性后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采用新的视角,以跨种族性关系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小说主人公别格的悲剧成因,并且通过分析书中白人如何利用虚假的黑人"性神话"构建黑人的他者身份,揭示别格杀害白人姑娘玛丽的讽刺性寓意,彰显"抗议小说之父"赖特解构黑人"性神话"的创作智慧。  相似文献   

7.
莫里森的作品表现了在白人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里黑人的喜怒哀乐 ,展示了黑人 ,特别是黑人女性在黑人信仰与白人价值观、传统黑人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中 ,寻找自我、身份和文化根源的经历 ,向美国社会传达了黑人妇女争取平等、反对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黑人文化身份的自我建构是托尼.莫里森作品的重要主题,其早期作品展示了美国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从单向依附、二元对立到和解对话的历程,探讨了双重意识下黑人寻求自我文化独立时与白人文化从对立到和解并相融合的可能性以及实现其独立完整的文化身份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种族反写”揭示帝国的边缘借用了英语书写来颠覆英国书写的历史来书写本民族文学新篇章的过程。小说《耻》的作者借用了种族反写,将黑人和白人进行置换,白人不再拥有奴役和支配黑人的权利,黑人具有支配、剥削白人的冲动和能力,体现白人压迫黑人的历史已被颠覆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从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三个维度探讨分布在《天堂》中的空间和空间叙事策略,更加清晰地发现莫里森反种族主义、性别歧视思想。她揭露黑人自身的问题和黑人社区的矛盾,指出黑人父权制以及模仿白人文化机制的危害,批评黑人在重构自我的过程中某些过激做法和故步自封的行为,倡导要在容纳基础上建立一个开放性的精神乐园。  相似文献   

11.
对种族问题的关注几乎贯穿了库切整个鼎盛创作时期,他用平实的笔调记录了从殖民霸权时代到后种族隔离时代种族之争的转变,记录了种族间个人身份重建的艰难性。通过对黑人与白人、他者与自我、文明与野蛮三组对立思维模式的颠覆着眼问题的根源,对引起种族问题的殖民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2.
李媛 《柳州师专学报》2013,(3):20-22,19
拟用空间理论探析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首部作品《女勇士》的空间意象,从全新的视角解构书中的隐含的空间话语以及通过这些空间关系有力地解构了后殖民主义语境下,华裔面临的男女对立、种族对立、中美文化对立等二元对立体,进一步揭示汤亭亭对华裔文化身份的诉求。  相似文献   

13.
非裔美国黑人的黑人特征:简评《看不见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种族歧视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并未消失,为了生存和生活,非裔美国黑人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奴性顺从、戴假面具和倡导分离。白人社会的高压扭曲了非裔美国黑人的人格、促成了他们独特的黑人特征。黑人、白人同是美国人,把黑人长期排斥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的种族歧视行为是反美国文明的,由此所引起的黑人民族主义敲响了美国社会的警钟:如果种族关系不改善,种族问题会导致种族之间的暴力冲突,危及美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拉尔夫.艾里森所揭示的黑人危机对已进入21世纪的美国仍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牛长松 《中国德育》2012,(10):25-27
1994年以前,南非实行白人至上的种族隔离制度,国民包括白人、黑人、有色人和亚裔四大种族,黑人又可分为几十种不同的部族。在这里,不同种族的人分别居住、分开教育、分开发展,  相似文献   

15.
《喧哗与骚动》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南方文艺复兴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最富创造性的作品之一,福克纳在该小说中第一次对种族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从文化研究和文本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小说中白人角色和黑人角色的种族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指出新的时代背景下白人和黑人的主场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小说中的黑人拥有了主观能动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掌控了白人的生活,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白人和黑人的主仆关系。这种变化昭示了南方种族关系的未来,寄托了作者对民主平等的种族关系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小说的空间叙事,人们可以了解人物的背景、内心活动与社会意义。在《最蓝的眼睛》中,莫里森进一步诠释了多维空间主要包含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生活空间等。在等级鲜明的社会空间里,黑人女性的身份尴尬低下;在白人主导文化空间里,黑人女性的心灵伤痕累累、扭曲变态;在居住条件恶劣的生存空间中,黑人女性的生活彷徨无助、贫困潦倒。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主题突出反映了黑人女性积极建构种族文化身份以及女性身份的愿望,揭示了黑人女性所受的双重苦难———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黑人女小说家的创作思想集中表现在她们的作品之中,反映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为主导和男权统治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建构种族身份、寻找自我的经历。这些小说家们的努力不仅促进了黑人女性意识的发展,也推动了美国文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托尼·莫里森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深切关注着美国社会中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和身份危机。在黑人女性主义的理论指导下,该文对莫里森的首部小说《最蓝的眼睛》进行了解读,并指出处于白人世界边缘状态的黑人女性一直以来受到种族、性别和阶级的多重压迫,尽管她们努力地去迎合着白人的种种价值观,却始终被白人蔑视和忽略,从而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籍非裔作家,发表于1987年的小说《宠儿》是莫里森最震撼人心、最成熟的代表作,一直被评论家视为"黑人文学历史的里程碑"。本文以二元对立为视角对《宠儿》进行文本解析,通过对《宠儿》中四组二元对立的分析:人与鬼、反抗与压抑、黑人婚礼与白人婚礼、塞丝母爱的缺失与对子女的宠爱,分析出是奴隶制社会以及塞丝本人性格中的对自由和平等的追逐导致了塞丝弑女的非偶然性。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展示了由白人强势文化冲击 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悲剧。作品描写了白人文化意识、价值观念对黑人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抵 抗白人文化冲击、保留住黑人文化的途径。本文从性别、种族、文化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认为莫里森关注黑人心灵 受白人文化侵染这一遭人忽视的现象,这使她的作品在思想深度上不仅超越了前辈黑人作家,也走在同时代人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