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考察SCL-90各因子对其心理筛查及干预的特殊作用。方法:根据特定标准筛查出问题新生494名,运用两步聚类法把问题新生分组,对各组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高职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于抑郁、躯体化、焦虑和精神病性四个方面;(2)躯体化因子对高职新生心理问题的预测力最大,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分别对高职新生中、重度心理问题的预测力最大,敌对因子对高职新生中重度心理问题的预测力较大。结论:躯体化因子对高职新生心理问题筛查的实践意义最大,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因子对高职新生中重度心理问题干预的实践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2.
分析新形势下高职新生存在的学习适应、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学习行为、学习能力等学习心理问题及成因,提出优化三观育人环境、科学教育子女、加强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及学习心理辅导工作、教师和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素质等有效途径解决高职新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高职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验,结果显示:高职新生心理问题不容乐观,多数项目因子分超出全国青年常模;在各类心理问题中,尤以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偏执比较突出;新生心理问题除个别项目外,不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差异、民族差异。文科与理科学生心理问题也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高职医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关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CL-90、EPQ问卷表对我校470名高职医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医学新生SCL-90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四个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但各因子分均低于大学生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高职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尚可,心理问题的发生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高职院校新生心理调查发现的问题着手,探讨了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有效解决高职新生适应新环境的相关问题,提出对解决高职院校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针对"90后"高职新生常面临的心理问题,通过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2010级15个新生班级开展团体辅导实践,结果表明班级团体辅导对于改善新生心理状况,加强团队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建设,及早发现新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具有积极意义,是进行90后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后往往面临着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并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对高职新生心理状况普查的基础上,对高职新生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加强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前提条件.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将来的职业需要.结合目前医学类高职院校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一些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便于大学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的传播与发展为高职新生入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针对当前高职新生角色转换产生的心理问题。采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策略非常有必要。一是要明确高职新生积极的角色转换目标;二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按照角色认知规律进行行为实践;三是要引导高职新生积极自我评价,主动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四是要为高职新生创设和谐的自主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职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及其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分析了高职院校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进行有效疏导和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90后幼师生心理健康现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幼儿师范学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幼师生心理非健康检出率为77%,其中63%存在轻度心理问题,14%存在中度心理问题,无严重心理问题;高年级的幼师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低年级的幼师生;城市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农村幼师女生。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强调对高职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因压力诱发心理困惑和冲突,表现出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交织.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她的现代价值就必须关注这些现实问题,引入心理疏导,把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文章从厘清大学生五种心理问题入手,分析心理疏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探讨心理疏导的有效步骤.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1741个有效样本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湖北高校21.02%的大学生有中度心理问题,男女生之间、文理科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比例低,三、四年级比一、二年级学生的比例低,来自大中城市的比来自乡村的学生的比例低,且有显著性差异。另外,有2.81%的大学生可能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是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从总体上看,低年级、乡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心理健康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首先从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入手。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是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课题。探析并化解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为此,就要对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界定、类型以及学校教育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问题、学习目标的模糊及被动性的学习压力导致的心理异常、自我意识引发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不和谐引起的困惑、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带来的情感困扰、求职择业困难引起的心理焦虑等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指导,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将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加强高校心理辅助工作力度,及时为学生解决面临的实际心理问题,寻求积极高效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虽已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夸大心理问题、工作重心偏移、德育心育不分、杂拼从业人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合理组建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领域、主动开展工作、采用现代教育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困扰高校学生的常见问题,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心理健康不仅制约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从业后还直接影响学前儿童群体心理健康。通过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能够有效帮助其避免或克服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剖析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表现的基础上,分别从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自身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自助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要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生、教师及学校三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实行心理普查和排查工作制度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措施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20.
孤残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行为问题与寄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运用"孤残儿童教育基本情况表"和"CBCL儿童行为量表"对寄养孤残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心理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孤残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普遍落后于正常儿童,并存在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寄养可促使孤残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显著发展,但单纯的寄养不能解决孤残儿童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