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20,(2):43-47
洛克沙胂(3-硝基-4-羟基苯砷酸)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的饲料添加剂,会随动物粪便暴露在环境中,造成水体污染。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厌氧颗粒污泥对洛克沙胂的降解过程和能力。实验表明:洛克沙胂在厌氧颗粒污泥作用下很快还原为4-羟基-3-氨基苯砷酸(HAPA)和无机砷,生成的HAPA最终基本被完全降解,无机砷先增多后减少并趋于稳定;洛克沙胂的添加可以抑制产气,也会造成挥发性脂肪酸(VFAs)在溶液中的积累。本研究为含洛克沙胂废水的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活性炭—纳米二氧化钛为电催化剂,对甲胺磷溶液进行了电催化氧化降解规律的研究,考察了催化剂量、槽电压、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活性炭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显著,去除机制主要是电致H_2O_2、·OH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在真空条件下检测有机污染物挥发组分的新方法.在模拟的真空环境中进行有机污染物的采样、富集.利用纳米纤维作为吸附剂采集真空中的有机污染物,并且用甲醇洗脱.甲醇洗脱液中的组分利用气相色谱(GC)和气质联用(GC-MS)进行检测.纳米纤维由静电纺丝法制成,其材料为聚苯乙烯.实验前,纳米纤维在乙醇溶液中超声15分钟以去除杂质,后将其移入60℃的烘箱烘干,最后将10mg处理好的纳米纤维装入热塑性聚酯布袋中制成富集器.选择真空泵油和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作为目标物测试吸附剂,在真空环境中研究其采集效果.实验分别在压力为10-4和103Pa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纳米纤维的富集器在模拟的真空环境中对有机物具有采样和富集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燃煤过程中释放的痕量重金属迁移到大气中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除尘器在脱除颗粒物的同时可以协同脱除重金属,研究超低排放除尘器对重金属的控制作用效果和影响因素,可以得到提升脱除重金属效率的手段和方法,利于实现燃煤电厂重金属的超低排放。方法:1.通过测试方法检测出重金属在煤、飞灰和底灰当中的绝对含量;2.通过分析重金属在飞灰和底灰中占总输入量的比例,得到三种类型除尘器对重金属的脱除效果;3.通过皮尔森相关性系数和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重金属在飞灰当中富集的影响作用大小。结论:1.低温电除尘器和电袋除尘器对于汞、砷和硒的脱除效果明显大于常规电除尘器;2.电除尘器的入口烟气温度越低,汞、砷和硒在除尘器中的脱除效果越好;3.煤中的硫含量对重金属在飞灰当中的吸附作用影响明显,其含量越高越不利于重金属的吸附;4.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飞灰当中的铁氧化物和钙氧化物对重金属在飞灰当中吸附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5.
竹炭负载二氧化钛吸附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溶胶,采用浸渍-过滤法将TiO2负载于载体颗粒竹炭(BC)的表面,制成竹炭负载二氧化钛的复合物TiO2/BC,并对甲醛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BC和TiO2/BC对甲醛都具有较强的吸附,但是达到饱和吸附时,TiO2/BC的吸附量较大,单位时间内TiO2/BC的吸附甲醛的质量比BC多,且经过多次负载的TiO2/BC其对甲醛的吸附量增加,以负载3次为佳。  相似文献   

6.
采用廉价易得的钢渣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中磷、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投加量的增加,磷、砷的去除率增加,在磷的初始浓度小于50 mg/L,投加量为0.75 g/100 m L时,磷去除率达99%以上;在砷的初始浓度小于10 mg/L,投加量为6 g/100 m L时,砷去除率也可达99%以上。p H影响钢渣对磷、砷的去除性能,中性条件下,钢渣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p H 9~11,有利于钢渣对砷的去除。钢渣对磷、砷的吸附均符合Lan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具有"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钢渣是一种良好的吸附除磷材料,对砷也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磷和砷在钢渣上的吸附为竞争性吸附。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纳米ZnO在水相体系中对痕量硒的吸附特性.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硒定量、快速地吸附在纳米ZnO材料上,在0℃、60℃、80℃时,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31.45 mg·g-1、31.75 mg·g-1、31.95 mg·g-1,等温吸附线符合可逆的Langmuir吸附模型.在硼氰化钾-盐酸体系中,最佳测定条件下,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硒,线性方程为IF=82.778CSe+9.04,相关系数R2=0.9997,线性范围0.1-20 μg·L-1.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5μg·L-1,回收率为94%~106%,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4.24%,适用于定量、快速、准确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痕量硒.  相似文献   

8.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综合性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催化及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研究为当今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为了让化学类本科生了解和掌握光催化原理和催化剂的制备,在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关于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的实验,包括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过程等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9.
以半导体材料二氧化钛为催化剂,对偶氮染料甲基橙溶液进行了电催化氧化降解实验;考察了催化剂量、槽电压、pH值、电解质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的催化效果显著,其色度和COD去除效果可比无催化剂时效果分别提高35%和28%;去除机制主要是电催化体系中产生的·OH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10.
以质量分数5%、平均粒径75nm的水基二氧化钛(TiO2)纳米流体为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在3,5,7,9℃/min4个冷却速率下研究了TiO2纳米粒子对去离子水结晶和熔化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去离子水相比,水基TiO2纳米流体具有更低的过冷度和更快的结晶速率.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TiO2纳米粒子对去离子水过冷度的影响增强,对其结晶速率的影响则减弱.在熔化过程中,与去离子水相比,水基TiO2纳米流体具有更低的熔化温度、更小的熔化潜热和更大的熔化速率.  相似文献   

11.
本介绍了一种新型水处理剂——氢氧化铝镁正电纳米粉末(AMH)。研究了AMH对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pH、SO^2-4、Cr(Ⅵ)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可以在4min之内达到平衡;在DH5—7时吸附效果最好:随着Cr(Ⅵ)浓度的增大吸附量逐渐增大,最大吸附量达110mgCr/g;吸附不受SO^2-4的影响。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式,吸附机理主要为离子交换吸附,Cr(Ⅵ)主要以Cr2O^2-7的形式被吸附。吸附剂用0.2mol/L FeCl2的酸性溶液进行再生,再生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2.
选取广东茂名油页岩煅烧废渣作为人工湿地基质,研究了该基质的磷吸附特性。结果表明,Laagmuir方程和Fmadlich方程都能很好的拟合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的吸附数量,其中Langrnuir等温吸附方程拟合效果更好,相关性达到0.989。通过正交试验可以得出,在低质量浓度(0-50mg/L)条件下,吸附量随着振荡时间的增加而增长,8h后增长趋势变缓;在初始质量浓度为50-100mg/L,温度为30℃条件下,振荡4h磷吸附效果最好;在高质量浓度(100—300mg/L)条件下,振荡频率越高、粒径越小、温度越高,磷吸附量也越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及方法: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木炭不同粒径和用量及不同吸附时间对水溶液中Cd2+和Cr3+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木炭粒径为0.25 mm时,溶液中的Cd2+、Cr3+质量浓度最高;粒径大于0.25 mm时,Cd2+、Cr3+质量浓度随着粒径增大而减小;粒径小于0.25 mm时,Cd2+、Cr3+质量浓度随着粒径减小而减小,表明只有在粒径小于0.25 mm时,粒径越小,吸附效果越好。木炭用量达到20 g.L-1时,水溶液中Cd2+、Cr3+剩余质量浓度显著低于对照,且随着用量增加,Cd2+、Cr3+剩余质量浓度有所降低;木炭用量为40 g.L-1时,第1天至第4天,4种不同浓度Cr3+水溶液中,Cr3+质量浓度随着时间的递增而递减,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Cr3+质量浓度呈小幅增长趋势。结论:使用木炭对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进行吸附,需要对粒径大小、用量、吸附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才能保证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探针式和杯式超声探头对纳米颗粒的超声分散效果.用蒸馏水将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三氧化二铝配制成浓度为50.0 mg/mL的混悬液,随后加入分散稳定剂(100%胎牛血清),分散液涡旋振荡2 min后备用.分别采用探针式和杯式探头以20 kHz,35%振幅超声波将上述2种混悬液振荡10 min,用动态光散射法分析二氧化钛...  相似文献   

15.
分析染料废水的特点及其处理现状,重点对目前国内外TiO2及其复合物、Fe3O4及其复合物、碳纳米材料、其他纳米吸附材料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归纳,对比与总结.纳米材料是高效廉价的现代高新材料的先驱,若能对纳米吸附材料多加研究,将为染料废水处理技术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提高染料废水处理技术,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还可以促进工农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为了去除水中的重金属,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铁并负载在烧结活性碳上,比较不同纳米铁/烧结活性碳原料配比的负载效果,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和断面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纳米铁/烧结活性碳原料配比所制成的纳米铁烧结活性碳对Pb~(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纳米铁粒子较均一地分布在烧结活性碳的表面及孔内;不同的原料配比对Pb~(2+)的吸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纳米铁/烧结活性碳最佳配比为1.8 mmol/g;最佳配比所制备的纳米铁烧结活性碳在投加量为2.5 g/L,吸附时间120 min时,Pb~(2+)的去除率可达到48.8%,对Pb~(2+)的吸附量达195.2 mg/g。  相似文献   

17.
根据珠江环境条件,选取有代表性的中、下游河段为研究区域,研究砷的形态并探讨砷在珠江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三价无机砷化物(As(Ⅲ))、五价无机砷化物(As(V))、一甲基次胂酸盐(MMA)和二甲基胂酸盐(DMA)是珠江水中碑的主要形态。4种形态之和占总砷含量的85%以上;砷在珠江河口水层和底泥之间的交换较为剧烈,使底泥对砷的累积倍数小于中游河段;砷在珠江河口底泥中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使As(V)不断还原成As(Ⅱ),进而部分As(Ⅲ)被甲基化为DMA。MMA是这一甲基化过程的中间产物。砷在中游河段底泥中虽亦发生同方向的转化作用,但其作用远较河口段的弱,主要产物为MMA;砷在珠江河水中发生的转化方向与在底泥中的转化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8.
太阳能-TiO2光催化氧化杀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以纳米TiO2为基本活性组分、高炉水渣为载体、以太阳能中的紫外光代替紫外灯,激发纳米TiO2产生·OH自由基,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光催化氧化去除.考察了焙烧温度、投加量、光催化时间、pH值、重复利用、实际使用等对纳米TiO2杀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尿素为主要材料合成g-C3N4,采取化学共沉淀法和超声处理法制备g-C3N4/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并考察不同实验条件对Pb(II)吸附效果的影响,绘制静态吸附曲线。研究表明:g-C3N4/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对Pb(II)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室温下,吸附剂质量为2.0g,溶液的pH=7,达到平衡吸附时间100min,最大吸附量为58mg/g。  相似文献   

20.
一种纳米光净化材料--奥因光触媒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光净化材料-奥因光触媒(TiO2)是一种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该材料采用独特的一步法的新工艺新技术,以无机钛盐为起始原料研制纳米级二氧化钛光触媒,纳米级锐钛矿型的二氧化钛微粒子在水溶液中直接产生;通过特殊筛选的化学修饰法来控制二氧化钛微粒子的结构、粒径等,提高光触媒光的利用率;二氧化钛微粒子以结晶状态存在于水溶液中,长期稳定;不含其他粘合剂却能与基材牢固粘接-奥因光触媒(TiO2)具有净化空气、抗菌、防霉、除污、亲水自洁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生态保护及工业、医疗、家居、交通、公共场所、宾馆、酒店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