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与《镜花缘》中所反映的妇女问题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镜花缘》不仅提出了妇女问题,而且也提出了解决妇女问题的方法。《镜花缘》发挥奇特的想象,通过描绘一个女权社会的女儿国以及女子教育高度发达的黑齿国,大胆地提出妇女问题,并试图寻求妇女解放的出路,朦胧地反映了低层社会的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了近代妇女改良运动的先声。可以说,《镜花缘》在妇女问题上比《红楼梦》前进了一大步,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2.
《妇女权益保障法》是全面规定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劳动、财产、人身、婚姻家庭等方面享有那些具体权益的一部法律,它为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对妇女权益保障机制的更加完善。本文拟从婚姻家庭领域内妇女权益的保护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婚...  相似文献   

3.
陆文夫的《小巷深处》与苏童的《红粉》都是属于从妓女题材方面来谈妇女解放问题的作品,文中运用女性主义方法来分析这两部作品中的妇女解放问题,论证中国解放初期的这场妇女解放运动的不彻底性,它只是妇女解放的初步,还未真正触及妇女的内在精神的解放。因为妇女的彻底解放,既包括妇女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外在条件上与男性的平等,又包括妇女在内在精神上的解放,二者相互作用,尤其是内在精神的解放,因此妇女解放之路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中妇女形象虽屈指可数,篇幅不多,但她们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如果没有这些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的衬托,梁山的英雄们将失色不少。虽然这些妇女形象不是作者要着力描写的,但她们的存在对于整部小说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离婚与再嫁是受贞节观念制约和支配的。所谓贞节,是指女子不改嫁或不失身。这是封建时代对妇女的一种片面要求。在我国古代,自开始重视和强调贞节以来,妇女的离婚、再嫁就越来越不自由了。然而在唐代,离婚再嫁却屡见不鲜,妇女的贞节观念,出现了较为淡薄的局面。据文献记载,春秋前期还没有妇女守节的风俗。《管子》曰:“凡国都有掌媒,取鳏寡而和合之,则谓之合独。”王夫子《诗广传》也说:“古者无少寡之妇;夫死而田归,无以养之,则嫁之也。惟老而无夫曰寡。”可见当时妇女再嫁并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6.
仕女画,也叫"士女画"或"美女画",它是人物画的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中国画的绘画风格包括造型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都受一定历史时期和历史环境的制约。仕女画风格的历史演变也不例外,概括起来,可分为汉、魏、晋、唐、五代、宋、元、明、清。在中国美术史上,许多名家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仕女图,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卷》、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五代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卷》、北宋王居正的《纺车图卷》、明代仇英的《列女图卷》、清代费代旭的《仕女册》等。  相似文献   

7.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压迫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这篇小说可教学的东西太多,本文从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等理念出发,认真地探究了新课标在《祝福》中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8.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先驱,其小说《他们眼望上苍》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表现了黑人妇女寻找自我、争取解放的精神追求。美国黑人女作家、妇女主义的创立者艾丽丝·沃克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小说《紫颜色》中进一步探讨这一主题。两位作家在小说中运用了与大自然、日常用品和服饰相关的象征意象,这些象征意象充分说明了两部作品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9.
老作家孙犁以塑造根据地年青妇女的美好形象而著名,脍炙人口的《荷花淀》就是其代表作,但从艺术创造的角度上看,他笔下的落后妇女形象和水生嫂等比较起来也毫不逊色,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塑造的俗儿,中篇小说《铁木前传》中塑造的小满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红楼梦》中的典型悲剧——黛玉之悲,分析了不同地位的女子的婚姻之悲——宫廷贵族妇女们的婚姻悲剧、富家已婚妇女的婚姻悲剧、千金小姐的婚姻悲剧和丫鬟们的婚姻悲剧,批判残酷的封建婚姻制度,指出了《红楼梦》中一些前人所没有的恋爱婚姻观点,如"一夫一妻""自主选择"等。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小说《祝福》、《离婚》和《伤逝》,都涉及到了妇女因为对于固有婚俗的某种不适而生发的反抗主题,且其反抗都关联到了具体的民俗文化事项。透过对具体的民俗事项和其中人物婚姻反抗行为关系的分析,不仅可以形象考察不同时代中国妇女精神或心理上所经历的艰难的近代化过程,而且也可以生动感知小说对于历史进行艺术的反映之时所体现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著地位的小说《简·爱》,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向往自由,爱憎分明,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的新女性而蜚声文坛。 小说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深受我国读者欢迎的外国作家之一。《简·爱》通过一个孤女简·爱一生的故事,反映了当时英国妇女的悲惨处境,提出了妇女平等权利的问题。通过一个普通妇女的命运,对当时英国社会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相似文献   

13.
《女学报》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妇女自办报纸,其启蒙作用不可低估。她以提倡女学、争取女权为宗旨,主张妇女平等、婚姻自主、妇女参政等,并自觉地把妇女解放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使其妇女解放思想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和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当然,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影响下创办的报纸,其思想无疑具有妥协、改良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古代通俗文学“义不容情”母题初论○王立通常谈起中国古代侠士们的妇女观,人们总是说侠对妇女有比较固执的偏见。这种偏见从古代侠义小说的集大成者《水浒传》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书中的妇女,比较活跃的一类是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贾氏之流,是“色”的化身,该杀...  相似文献   

15.
《小说月报》(1910—1920)关心的是代表传统道德的女性,主张妇女应该独立,在社会中应扮演重要的角色,具体的方式是通过封面与插图之副文本对国内外女性进行介绍与对比,从而关心和思考中国城市中上层妇女的地位和命运。在婚姻介绍上,编辑者选用印度陋习婚姻与英国文明婚姻形成对比,从而反思近代中国婚姻状况;《小说月报》对中国传统婚姻中"节烈"观念也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6.
匈奴族唯一一首民歌《匈奴歌》中的“嫁妇”应为“妇女”,司马贞《史记索隐》中所谓“嫁妇”应是他个人记忆有误;所谓匈奴统治者“发动”或“挑起”匈汉战争说,同汉文史籍记载背道而驰。《匈奴歌》主要是一首悲歌,悲叹失去河西走廊地区水草丰美的牧地,也蕴涵一缕对直接间接导致这一悲惨结局的浑邪王和侵略者的怨望和仇恨情绪;牲畜“不蕃息”、无“酪”可饮,无肉可食,这对匈奴人无异于断绝了生路,因而妇女脸上失去了笑容,面容惨淡,这是《匈奴歌》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7.
利蓓加和爱米丽是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力作《名利场》中所塑造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名利场》产生于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其内容涉及了小资产阶级妇女的人生追求及爱情经历。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名利场》中两个  相似文献   

18.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作者自己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主人公杜丽娘被历代公认为中国古典戏剧乃至古典文学里最有光彩的妇女形象之一。那么,杜丽娘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牡丹亭》《作者题词》中一段话道出底里:  相似文献   

19.
艾丽斯·沃克将黑人妇女的解放、黑人妇女文化价值的弘扬,视为自己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责任。黑人社区的暴力事件是黑人作家作品中的一条重要线索,而在在沃克的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中,透过父亲对女儿的暴力鞭打,艾丽斯沃克给我们传达的,是黑人女性在黑暗世界中对两性相互理解的探索和对未来光明的追寻。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缠足”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对女性描写最多、最好,而写到女子缠足的文字仅有6处。除贾府人物是满族和清朝统治者禁止妇女缠足外,更主要的是体现出了作者尊重女性、同情女性的民主意识和个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