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巴金在谈到他的创作道路和创作经验时,总是一再强调:“我不是文学家”。是在一九三二年九月写的《我的自剖》中,巴金就说过:“我不是一个艺术家,同时也不想做一个艺术家”。在同年十月写的《<电椅>代序》中,他又说:“我不是一个文学家,也不想把小说当作名山盛业。”一直到一九八○年四月在日本东京朝日讲堂讲演会上的讲话《文学生活五十年》中,他仍然说:“我不是文学家”。这决不是巴金的自谦和他对艺术的否定,而是反映了他的卓越的艺术追求。这种艺术追求既回响着“五四”开辟的我国新文学运动的主旋律,又  相似文献   

2.
散文理论建设一个重要问题是净化纯洁散文,使之成为具有“文学性”的散文,即艺术散文。本文主要从艺术散文表现的本体、构思技巧、话语形态等方面探讨了艺术散文的创作与审美路径。旨在明确作为文学文体的散文的文体标识和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3.
《画梦录》把中国散文发展为美文,在审美趣味、题材安排、艺术技巧、色彩、语言文字方面均有发展,把中国散文的历程推向了一个更新的境界。表现为审美趣味的冷酷美、内心真实的梦呓、忧郁而浓重的色彩、典丽的文字。而这一切都证明了作家深邃的美的内涵,以及审美角度的完美选择。何其芳追求美,把散文写成美文,如同他所宣称:“我愿意以微薄的努力,来证明每篇散文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创作。”《画梦录》即是这种创作的旗帜。  相似文献   

4.
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作品,标志着古代散文的新的高峰。南宋皇帝孝宗赵眘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至是而大成矣。”他的游记散文更是戛戛独造,如《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名篇,众口昔碑,流传百世,成为苏轼散文的艺术精品。尽管他们在其宏富博赡的文集中数量并不显目,伹质量不一定与数量成正比,这些文学性很强的游记作品,恰恰是苏轼散文创作成就的突出体现。“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可以说是苏轼游记散文艺术特色的最精当,最准确的概括。  相似文献   

5.
陈少华涉足香港文坛,时间并不太长。但不足十年间,便以巨大的创作热情接连奉献出五本散文和三本小说.并开始了创作题材的转型过程.不能不引起读者的注意。陈少华的文学创作,较有影响的还是他的散文,特别那些素朴恬淡、清新隽永的清凉散文.格外使人喜爱。因为这类散文相当鲜明地体现了作家的美学理想与审美追求,显示出某些较为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和相当个人化的散文风格。作家曾经说过,他“喜欢写些寄情的散文”。所以如此,是因为想“在这个充满铜臭的社会中保留一丁点地清凉的心思”。《图边小蕊·后记》这一创作内因就已根植了明…  相似文献   

6.
大凡优秀散文都贮满诗的意境,意境乃散文的生命。诚如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指出的:“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转引李洛元:《笔谈散文》)。杨朔也曾强调:“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海市·小序》),他写散文“常常在追求诗的意境”。由此可见,从散文诗化这一点研究杨朔散文应是成功地获取其审美效应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的价值是通过读者的欣赏活动实现的。卓越的文学大师们,为了让读者也“参加”艺术形象的创造活动,总要给读者留下审美想象和审美联想的空间。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能在不足一千二百字的篇幅里,竖起一个活生生的“父亲”形象,传达出真挚的父子之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读者在欣赏活动中的创造力的。而在如何调动读者的想象活动,如何规定读者的想象方向的问题上,这篇散文又恰恰表现出作者的艺术才能。 一般说来,最能表现人的性格、神态,心情的是人的面部表情,特别是人的眼睛。因此许多作家比较注重描绘“面影”。朱自清却偏偏选择了“背影”,作为散文的支撑点。在《背影》第五自然段,作者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8.
徐成淼散文是他散文创作理念的实践,在中国散文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他的散文注重追求文本的艺术性,由于其对散文艺术的追求和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他的很多散文形成一个突出的特色,即“超越时空”。这种“超越时空”的特色,大多不是通过专门的议论或抒情来完成,而是渗透在文本的叙述中,甚至于无法将其从叙述中剥离开来,因此,他的散文具有很强的艺术整体感,是匠心独运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9.
《野草》是鲁迅创作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在鲁迅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诗集写于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当时的鲁迅还不是一个阶级论者。后来鲁迅并不满意《野草》所流露出的思想情绪,认为其“心情太颓唐了”,“日在变化的时代,已不许这样的文章,甚而至于这样的感想存在”。但肯定:“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确实,无论是题材选择、主题表现、艺术构思和语言运用,《野草》都有独特的风格,显示出作者的匠心和才华。本文仅就其艺术特色进行一些探索,以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10.
郭枫创作了很多精美的抒情小品,如《九月的眸光》《绿野仙踪》《绿》《舞》《夜思》《晓之感觉》等,或叙写个人的沉思默想,或阅读园地记述自已的缕缕情思,或抒发他转瞬间的脉脉感受、翩翩想象。总之,这类小品文不仅数量多,而且写得相当优美。《独坐夕阳里》便是代表这类散文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一篇佳作。《独坐夕阳里》写于1969年10月。作为高级中学教师的郭枫在学校操场草地上独坐,在空旷静寂的氛围里,感觉令他神思翩翩。《独坐夕阳里》就是作者诗意涌现、神思叩门时抒写的人生的特殊“感觉”,并且记述着对这种真与美的追寻和感悟。这篇…  相似文献   

11.
著名学者胡适曾在《追悼徐志摩》一文中概括了徐志摩的人生理想:“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是很贴切的。美,是徐志摩的人生理想,同时更是他至爱的艺术追求,在《再别康桥》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其“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在美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的艺术史观.英国学者贡贝里希对黑格尔这方面的贡献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黑格尔的《美学》“第一次试图去全面考察艺术(包括一切艺术)的整个世界观,并且使之成为一个体系。”黑格尔认为艺术发展经过三个阶段: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分别代表艺术的起源、艺术的理想、艺术的衰落。象征型艺术在黑格尔看来只是艺术的准备阶段,并不是真正的艺术。理想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用白话创作散文的先行者之一.他的散文从数量来说不算多,不过《踪迹》(诗文合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几个薄薄的集子,可是从艺术成就来看,这些散文集子不仅尽到了向旧文学示威的责任,而且起了现代散文拓荒者的作用,给后来者以巨大的影响.他的百来篇散文,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有不少篇章,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读朱自清散文的人都会承认,朱自清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在Petty Bourgeoisie里活了三十年,我的情调,嗜好,思想,论理,与行为的方式,在在都是Petty Bourgeoisie的;我彻头彻尾,沦肌浃髓是Petty Bougeoisie的.”换句话说,朱自清散文的内容,思想,感情,和今天的读者,已经有了不小的距离.可是人们仍然爱读他的散文,除了因为这些作品至今仍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认识意义外,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美”,能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比起某些思想性无懈可击而艺术上二流的作品,朱自清的散文有更强的生命力.人们渴望欣赏艺术的珍品,朱自清的不少散文称得上是艺术的珍品.《荷塘月色》等如习习清风,使人陶醉;《给亡妇》等如幽咽琵琶,催人泪下;《择偶记》等则风趣幽默,令人解颐.读这样的散文,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可惜今天真正能扣人心弦的散文,还是太少了.要  相似文献   

14.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一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著名散文作家。由于革命的需要,他在一九五六年以后从事人民外交工作,同时致力于散文的创作,先后出版了《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技》、《生命泉》等散文集.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杨朔散文选》,共收入他的散文作品六十篇。他的散文,感情真挚,文字优美,结构精巧,诗意浓郁,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他“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这种以诗为文的艺术方法,虽然并非杨朔所独创,却是作者在继承我国古典文学优秀传统,学习诗歌艺术的基础上,从长期的散文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的经验;这条经验,以及它在作品里显示出来的散文艺术的若干特色,在今天仍然能够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守望峡谷》是一篇具有“文学性”的艺术散文。本文通过运用语言风格学的相关理论。探究其语言风格方面的特色,词句雄动显示出豪放、音节的配合增添了语言的美感、短句的恰当运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龙应台散文集《目送》的争议,论述其亲情叙事的正价值;以其经典之作《目送》作为管窥途径,论说细节拼贴构成“描述型”文本形态、诗情沉着于叙事的抒情方式以及“小感触”升华为哲理性思考这三方面,是龙应台艺术散文的主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延宕艺术 ,是指在叙事作品中有意延缓叙事进程的一种表现技巧 ,它可以更好地展示人物的心灵 ,加大表现的力度 ,增强读者的审美想像。现举两例如下 :一、情节波澜起伏 ,徐缓却不松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延宕艺术。鲁提辖估计金氏父女走远了 ,便“径到状元桥来” ,这时 ,恐怕每一个读者都认为鲁提辖要大打出手 ,他不是早就气愤得睡不着了吗?不是早就急不可耐地要“打死了那厮”吗?但是 ,鲁提辖到了郑屠的肉铺却先坐下了 ,而且居然不提金氏父女之事 ,而是“要十斤精肉 ,切作臊子” ,捱了半个时辰 ,“再要十斤都是肥的” ,一再捉弄对…  相似文献   

18.
《庄子》散文历来为人们所称道,金圣叹称之为“天下奇书”,闻一多先生称之为“干真万真的文学”。《庄子》散文究竟美在何处?清末评论家刘熙载曾用一个“飞”字来形容,可谓得《庄子》散文的神韵。他说:“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庄子之言鹏曰‘怒而飞’,今观其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乌知非鹏之学为周耶?”《庄子》散文正是飘然而来,忽然而去,既断而续,既续又断,其间留下了许多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去揣摩,去欣赏他那诡奇的风格,去体悟他那玄妙的思想。 想象的奇特,思维的跃动,思想的玄妙使《庄子》散文在行文上形成三个明显的特点:意象  相似文献   

19.
审美理想是特定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审美追求的集中表现,是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生活及意识形态在审美领域中的最高结晶。中国传统绘画,强调“写意”,不拘泥于“形似”、不“摹拟”自然,着力于事物内在神韵的把握和主观情怀的传达.构成了中国古典绘画“心理和谐”审美理想的整体结构。在西方看来,只有通过艺术的创作、加工完成这一精神飞跃,才能真正表达美的“形式和谐”的最高境界。但不论东方和西方,欧洲与中国,都把“和谐”作为其绘画艺术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0.
陈俊丹 《文教资料》2006,(17):49-50
传奇艺术,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艺术手法,它为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种文学样式广泛运用。《书博鸡者事》是一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记叙散文。明代著名文学家高启以史传笔法,记叙了博鸡者的义举,把他写成一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借以阐明“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的主题,是我国传奇散文的典范。一、“博鸡无赖”:传故事背景之奇特定人物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博鸡者之所以产生于元末,不是没有原因的。1.“元政紊弛”是传奇人物产生的社会背景博鸡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这篇传奇散文可以看出,具有下列三个特点:①正气受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