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背景 所谓的“80后”,主要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步入社会不久的新生代群体。这个名词最早是从作家开始叫起来的。此后由“80后”推广出去,便有了“60后”“70后”“90后”“00后”这样一些名词。现阶段“80后”已经逐步地走出了校园,步入了工作岗位。而高中阶段的学生也已经全部被“90后”所占据。2008年,以北京奥运会青年志愿者为代表的“80后”,令外国媒体惊呼中国出现“鸟巢一代”,同样2008年也是“90后”成人的元年。  相似文献   

2.
高彩虹 《教师》2011,(1):107-108
目前.很多农村幼儿园中有近三分之二的教师是非公办教师。随着对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视.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规模迅速扩张.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新教师的进入,而这一批新教师基本为“80后”或“90初”,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可以说完全不同于“70后”,甚至有别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出生人群。  相似文献   

3.
“70后”这个称呼鲜有耳闻,“80后”正备受关注。而“90后”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请注意,被称为“90后”的我们来了!  相似文献   

4.
戴刚  章梅 《小读者》2010,(6):18-20
又是一年“六一”到.又是一年儿童节。在大多数人心里,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不同时代的人,经历过不同的“六一”儿童节.然而,那份童真、那份快乐却没有差别。“六一”儿童节.记者分别采访了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了解不同时代的“六一”儿童节.感受不同时代的欢乐童年——  相似文献   

5.
当一些人乐此不疲地沉浸在对“90后”评头论足、横加指责的时候,似乎忘掉了类似于“90后是垮掉的一代”的评论也曾落在“70后”“80后”的身上!  相似文献   

6.
《云南教育》2007,(10X):7-8
“80后”。原是指文坛对1980—1989出生的年轻作家的称呼,后被各个领域借用,指代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是一个拥有2亿人左右的一个庞大群体。  相似文献   

7.
曾勇 《中国培训》2009,(9):12-13
所谓的“80后”,特指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78之后)及80年代前半期,年龄介于20-29岁之间的青年人群体,是步入社会不久的新生代群体。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电脑》2011,(10):5-5
“80后”教师和“90后”学生的师生关系如何?这项名为《上海“80后”“70后”中学教师师生关系的比较研究》显示,分别有56.7%、24.4%的中学生觉得自己与“80后”“70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课上是师生,课后是朋友”.也正是这一原因,中学生更愿意主动与“80后”教师交流。  相似文献   

9.
如今的高中生群体都是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被称作“90后”。他们不同于70年代或80年代出生的人,这群年轻人从哇哇落地开始,就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各种新奇玩意层出不穷。小时候可以看到各种进口动画片,听着大街小巷都充斥着的流行歌曲,也许从认得数字的那一刻就知道了该如何打电话。有的孩子小学还没毕业就接触到了网络,到现在已是个熟练的老网民了。  相似文献   

10.
《云南教育》2007,(10X):14-15
“80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批人。不知从何时起,“80后”作为一个符号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他们的所作所为总是被放大并呈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对他们的讨论似乎也一直没停过。他们一出生就遇上了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了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了互联网。  相似文献   

11.
吴非 《高中生》2009,(6):8-9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鸟巢一代”主要指中国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青少年.也被称为“80后”和“90后”。他们曾经备受诟病,甚至一度被认定是“迷茫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可是,就好像沉睡的巨  相似文献   

12.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偶像,譬如“70后”的偶像是张海迪,“80后”的偶像是刘翔,这些偶像都有极强的精神感召力。不久前,武汉大学一份针对新生所做的有关“偶像”问题调查显示,在“90后”的偶像单项排名中,周杰伦的“呼声”遥遥领先。于是,“90后”精神偶像缺失的现象遭遇质疑。  相似文献   

13.
vivi 《当代职校生》2012,(3):20-21
马上又到求职高峰期了,各个学校的“90后”毕业生们成了职场的主要新人群体。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主体为“60后”“70后”“80后”。“90后”如何能与他们打成一片?职场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意识的代沟。  相似文献   

14.
王婷婷 《考试周刊》2012,(9):172-173
背景描述: 悄无声息中.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那群孩子已渐渐成长起来,他仉中有的已经步人大学,成为一支年轻却不可忽视的力量吸引着来自社会的目光。与前辈“80后”和“70后”一样,这群出生于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一代人也立马被冠上了“垮掉的一代”这个世袭的封号。也许是对年轻人的不信任,也许是不愿接受时代改变的事实.“90后”被社会批评得体无完肤。“90后”不满社会对他们的偏见,纷纷写文章澄清自己后不是“坏孩子”。作为高中老师,我接触的都是“90后”,2009年送走了一届毕业生.他们已经步入了大学.而我又迎来了一届新生。老师在谈论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对“90后”学生表示或多或少的不满。为此,我在网上寻找了大量关于“90后”的文章,试图带领着大家走进“90后”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5.
“70后”这个名词已鲜有出现,“80后”正备受人群关注,而“90后”也正在不知不觉中成长着。注意,名叫“90后”的我们来了!有人说我们只说不做,但是我们真的正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我们有远大的抱负,小小的心里装着大大的梦想,我们从不掩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常常心里想到什么就直接说出来。我们从来敢想敢为,也许有时候我们是没什么恒心,但我们才是十几岁的少年,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总是不断变化,我们奋斗的目标就随之变化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之间出生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变化趋势,使人们更客观地认识"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80后"大学生在一些具体指标上相比,较多"90后"大学生感受到父母对他们抱有过高期望,2009级大学生过于担心未来事情的比例最高,"90后"确实不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王玉冰 《现代语文》2006,(10):40-41
就叙事的整体而言,“80后”学基本摒弃了上个世纪80年代小说以伟大想象、宏伟场景见长的叙事方式,而延续了自90年代开始我国小说出现的以日常叙事为主的方式,其中又渗透着叙事的非历史化和影像化,而且这种叙事方式在“80后”学这里有发扬之势,它无疑是在精英理想受阻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它拥有社会、经济、化的多重支持,依恃着具体而特殊的物质环境与精神背景。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出生作家横空出世已将近十年,身后90年代后生开始长大成人,而忧心后继乏人的主流文坛急于收纳后备军,这一切都使80一代作家自然成为期刊新人栏目的主力。而今天冒出头角的“80后”作家,其出身路数到底与传统“期刊新人”不同,双方的文学标准如何对接?新作家如何面对处理自己的新经验?如何为文坛提供新元素?这些都是我们关注《十月》、《大家》、《山花》、《西湖》等期刊新人栏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一、“80后”大学生是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群体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在社会上一直被称做“80后”大学生。这一命名与一些社会事实有关:第一,他们是独生子女的一代;第二,他们拥有主要以金字塔式的应试教育为基本经历,社会教育相对滞后;第三,“80后”最先引起人们的关注是以一批少年作家在市场上彰显出来的意义等。  相似文献   

20.
席捷 《课外阅读》2015,(4):228-229
如今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尤其以199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为主体。相对于“80后”大学生,“90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知识水平、价值观念等,在中国经济社会、生活水平快速发展、网络信息迅猛传播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新特点。分析“90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和现状问题,为加强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求创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