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碑刻拾奇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碑刻是《泰山刻石》,它藏在泰山脚下的岱庙里,是公元前209年丞相李斯奉秦二世之命篆写刻成的。中国专门收藏碑刻最早最多的地方是古都长安,现存由汉到清的碑刻共计三千余件,由于碑石林立,故称“碑林”。碑刻如按刻文内容分,可以分为:德政碑、纪功碑、墓碑、神道碑、祠堂碑、界碑、宗教碑、告示碑、庙碑、节孝碑、建置碑、遗址碑等等。走进碑林之中,奇碑趣刻俯拾皆是:父子碑———“鹅池”是兰亭有关王羲之的一块碑石。相传王羲之写这块碑时,刚写好“鹅”字,忽闻圣旨到,连忙搁笔接旨。其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  相似文献   

2.
《兰亭集序》思路十分清晰。全文紧扣一“乐”字,其总体思路可提要为:写“乐”之盛——叹“乐”之失——记“乐”以存。具体思路可作如下分析: 全文共三段。第一段写兰亭会之乐。有人之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有景之乐:“天朗  相似文献   

3.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插图"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第127页),实际上并不是《兰亭集序》,而是《十七帖》里面的《足下今年政七十帖》.(此帖也收在南宋汇刻的丛帖《兰亭续帖》内,《兰亭续帖》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无关.)那么《兰亭集序》和《十七帖》是怎么回事呢?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不但文字优美,而且书法艺术成就极高,一般作为文章来读题目便叫作《兰亭集序》.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则称《兰亭帖》(或《兰亭序帖》),也称《禊帖》."禊"是"修禊事也"的"禊",本字应读xì.《兰亭集序》里面提到的"修稧(禊)事"是  相似文献   

4.
一通明代巨制行书碑——《登贤乡玄帝宫记碑》(以下简称《玄帝宫碑》),最近在山东省东平县被发现.东平,地处古运河要冲,自古繁华,春秋时期称须句.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和经济的繁荣,东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人文胜迹不胜枚举,玄帝宫即是一景.  相似文献   

5.
风雅兰亭     
兰亭地处绍兴市郊西南,春秋时越王勾践植兰于此.汉代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历史上兰亭几经变迁,现兰亭系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郡守沈启重建.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丰厚的历史文化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6.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汇编了一本诗集——《兰亭集》,最后由王羲之为该诗集写了一篇序,说明作诗的缘由,描写作诗时的情形,“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说明了成书经过,并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了《兰亭集》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华 《现代语文》2004,(6):45-45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今浙江绍兴境内)聚会,行修禊事,流觞赋诗,结成一集,题名为《兰亭集》,王羲之为其写一序言,即《兰亭集序》。  相似文献   

8.
梁永超 《现代语文》2013,(10):41-42
2013年4月13—14日,在书法圣地兰亭,由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语文学习》编辑部联合主办了"场景课堂——在兰亭上《兰亭集序》"主题研讨活动。13日下午是名师课堂,分别由三位名师执教《兰亭集序》,其中第三堂课由特级教师黄玉峰先生执教。  相似文献   

9.
今陇南成县存有《世功保蜀忠德之碑》(俗称《吴挺碑》《吴王碑》),其八千余字铭文详尽记述了吴挺家世和他参与的宋金陇蜀之战以及保境筹边、守卫西陲的功绩,远较《宋史·吴挺传》详尽而幽微。依据该碑文献,可以探究吴挺复起经营陇蜀以及在南宋保蜀战略中出现的政争,并深入了解他在战略层面经营陇蜀的系统性、由经营陇蜀厉行改革引发的矛盾与冲突。他复起经营陇蜀之韬略,在三个方面获得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重视。依据该碑刻文献研究吴挺经营陇蜀,要力戒其"溢美"之习,可结合其他史料还原历史真实,以便观点中肯不倚。  相似文献   

10.
宋代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在其所著《金石录》卷第二十一跋尾十一“后魏御射碑”跋尾云: 《后魏御射碑》,在今怀州。案《北史》 及《魏书·宣武纪》:“景明三年十月庚子, 帝躬御弧矢射,远及一百五十步,群臣勒 铭於射所。”即此碑也。《碑》云:“惟魏定鼎 迁中之十载。”又云:“皇上春秋一十有 七。”据《史》及孝文《吊比干文》,皆云“太 和十八年迁都洛阳”,至景明三年,盖九年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对《诗·小雅·采薇》末章"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评语,是其对《采薇》断章取义式的解读。从《采薇》的主旨来看,其末章并未"以乐景写哀,也谈不上"以哀景写乐",而是以杨柳、雨雪的景物转化来表现感时伤事之情。  相似文献   

12.
山阴记(下)     
正/一/绍兴大街上载客的三轮车篷,大都写着广告词"书圣故里",王羲之《兰亭集序》也是好散文,乘酒意一挥而就,顾后且瞻前,惆怅而眷恋。一千六百年前,王羲之、谢安及其门徒友人凡四十一人雅集兰亭,流觞曲水,抒怀赋诗,辑成《兰亭集》。王羲之乘酒兴作序,一挥而就《兰亭集序》。我坐一辆三轮车去会稽山下的兰亭。有四十四名演员在扮演王谢及其门徒,着前人衣饰,仿前人姿态,在"之"字形的细微曲水边缘列座、流觞、赋诗。"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王羲之  相似文献   

13.
正于立政《于志宁碑》,全称《唐燕公于志宁碑》,令狐德撰,于立政书。唐乾封元年(666年)十一月刻。碑在陕西三原献陵。楷书,45行,行95字。额篆书题"大唐故柱国燕国公于君之碑",三行12字。碑下半磨泐,清王昶《金石萃编》据旧拓本所录有2700余字,今所存不到2000字。此碑书体谨严精湛,与欧、虞相近。《碧落碑》,唐咸亨元年(670年)立,在绛州(今山西新绛县)龙兴观,现存新绛中学内。无撰书人姓名。  相似文献   

14.
<正>农历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这一天古人称为"禊日",士人会到郊外的水边撩水擦洗身体,祈福除灾,古人称之为"修禊事"。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收为诗集,王羲之为诗集写的序文,即为《兰亭集序》。《兰亭集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序文的开篇,作者便用骈散相间的清  相似文献   

15.
《张淮深碑》为敦煌遗书中系统记述张氏归义军家族事迹的仅有文献,亦是研究归义军初期历史的宝贵资料,原石已不知所在,敦煌写本P.2762+S.6973+S.3329+S.6161B+S.11564+S.6161A保存了此碑文。文章考证《张淮深碑》的作者当为悟真,撰于中和二年(882);写本背面的诗则是不同时期作品的汇集,最早的当写于归义军初期,最晚的写于金山国后期,这组诗的最后编定,当在914年左右。结合写卷字迹可推测,这件《张淮深碑》写本当为张球抄写的张淮深纪念诗文集。  相似文献   

16.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文言文,但分属于三种不同体裁。一是游记:有《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三篇;二是诗词:有《观沧海》、《石壕吏》、《送元二使安西》、《钱塘湖春行》、《如梦令》、《西江月》六首;三是寓言:有《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二则。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的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2.领会诗词中写景、叙事的方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写景、叙事,抒发感情;3.学习理解寓言要注意选择角度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正《三老讳字忌日记》是东汉早期的碑刻,四边已残损三边,底边尚完好,无碑额。因不知三老姓氏,以其首有"三老"二字,吴昌硕定名为《汉三老碑》。有人根据刻石内容,又命名《三老讳字忌日记》,简称《三老碑》。原石未具镌刻年月,碑文中最后一人的忌日是"建武廿八年岁在壬子五月十日甲戌",为公元52年。《三老碑》碑高90.5厘米,宽45厘米,碑中有条不规则的竖线  相似文献   

18.
谷甜甜 《大学生》2012,(24):38-39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世人所知,"牛首烟岚"、"钟阜晴云"、"秦淮渔唱"、"燕矶夕照",几乎每一个历史文化景点背后,都埋藏有一段脍炙人口的人文典故和层出不穷的文学叙述。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金陵48景今如何?为此,南京审计学院工程审计专业的大三学生谷甜甜组建了一支团队——"寻迹南京"公益实践小分队。团队成员们在综合考察景点的历史意义和地理位置的基础上,从48景中筛选出39景,一路寻访并拍摄讲解视频,并撰写出《金陵48景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9.
《指环王》三部曲中的种族和人物关系极其复杂,且原著对此的解释也不详细。全书出版之后,作者托尔金的后人不得不写了《中土历史》等几本书,详细回溯"中土世界"的由来、演变及各种族的形成与世系,最终形成了完全架空历史的"中土"史记。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其中的角色吧。  相似文献   

20.
在刘基故里青田,以《季氏湖山义塾之记》碑、《祭诚意伯碑》、《明诚意伯刘文成公故里》碑和"刘诚意伯庙"、"刘文成公祠"三碑、二庙(祠)为代表的有关刘基的多处遗迹,是刘基文化非常珍贵的实物组成部分和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通过考辩、梳理,还其历史事实,突出人文价值,从而对深入研究刘基、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