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慈鑫 《新闻战线》2022,(8):43-46
近年来,传统纸媒的全媒体转型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刚刚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就是各家媒体检验自身全媒报道能力的试金石。但因为获得奥运会的视频版权有着极高门槛,北京冬奥会更是对持权转播商之外的各类媒体采取了最为严格的视频侵权查处措施。对于以视频为最重要形式的全媒报道来说,传统纸媒可施展的空间大为压缩。中国青年报通过沉浸式Vlog、合法获得冬奥相关视频素材、与运动员进行视频连麦直播等方式,在北京冬奥会的全媒体报道上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
无处不在的高新科技,成为北京冬奥会显著特点之一。“冬奥科技”彰显了科技创新的魅力,点燃了全社会对科技和冰雪运动的关注。人民网人民体育推出大型科普融媒体节目《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在人民网全媒体矩阵播出的同时,以科普访谈视频、音乐MV、杂志、展览、书籍等融媒体形式记录“科技冬奥”的精彩,讲述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新时代故事,留下“科技冬奥”全景式融媒体历史档案。其系统性、专业性、观赏性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助推北京冬奥会科技热潮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时隔14年,我们即将于2月4日迎来北京冬奥会。目前,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场馆已陆续进入筹备测试阶段。自2021年10月26日冬奥会倒计时100天迄今,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冬奥会报道全面升温。为烘托冬奥氛围,媒体之间更好地交流经验、提升冬奥报道水平,也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媒体用户,本刊特邀新闻界多家媒体体育报道负责人进行虚拟圆桌研讨,分享经验、交流创意、供需互动。  相似文献   

4.
北京冬奥会从2月4日开幕,于2月20日闭幕。在此期间,各媒体推出大量新闻报道,以起到传播信息、宣扬文化等作用。本文以冬奥报道的主要特色作为切入点,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明晰媒体从报道生态、报道思维的特色到报道题材、报道技巧的特色,并探究媒体报道冬奥的传播效果。本文对冬奥报道的主要特色的分析,可以总结冬奥会时期冬奥媒体的新闻实践优秀之处,为后冬奥时期媒体的新闻报道起到学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河北张家口是本届冬奥会雪上项目的举办地.作为本届冬奥会主办地的河北省级主流媒体,长城新媒体集团从议题设置、可视化传播、互动传播、共情传播等层面,探索全媒体时代的对外传播规律,借助冬奥跨平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为今后国际性重大活动中地方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借鉴与...  相似文献   

6.
冬奥会筹办是党和国家交给张家口市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冬奥会档案真实记录冬奥会从申办、筹办到举办的全过程,是张家口冬奥记忆最有力的见证。自2013年北京携手张家口市申办2022年冬奥会工作开始,市档案馆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帮助北京冬奥组委张家口运行中心、市冬奥办以及各涉奥单位建立冬奥档案工作机构,确保全市冬奥会申办档案能够完整留存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全球性的媒介事件,对于展现我国国家形象、争夺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CGTN作为我国外宣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保持新闻专业度的同时积极转变话语方式,重视“Z世代”群体的媒介使用习惯,借助视觉符号、微观视角,利用社交媒体增进互动交流,立体生动地向世界讲述北京冬奥故事。本文以CGTN北京冬奥会的相关报道为例,探究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
盛丽 《新闻世界》2022,(6):72-76
作为一家工会媒体,《劳动午报》在报道策划上,既兼顾都市媒体的特色,也结合自己的定位找到侧重点。这一点在体育赛事策划报道上也得到充分体现。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策划报道中,《劳动午报》通过推出《冬奥特刊》、组织主题采访、进行系列报道、制作短视频和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消息等方式,使得对于这项世界级体育盛会的报道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也充分凸显了工会媒体的“工”字特色。  相似文献   

9.
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如何做好冬奥报道?本刊约请了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青年报三位多次参加冬奥会报道的资深记者撰稿,梳理冬奥会报道变化,探讨做好冬奥报道之道。  相似文献   

10.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各国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场,也是各家媒体拼创意、比技术的竞技场。围绕北京冬奥这一重大标志性活动,人民网提前策划、全面落实,运用多种形式跟进、记录奥运赛场。同时,调动网友全民参与积极性,引发网友共鸣;持续做好外宣报道,讲好北京冬奥故事。  相似文献   

11.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主流媒体副刊的冬奥报道以史信人、以文化人、以美共人,在全媒体时代为受众奉献高雅优质的文化产品。本文拟结合北京冬奥报纸副刊的文化新特征和流向,探讨新时代如何强化中国体育报道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旨趣,让体育报道更有共情力和持久力。  相似文献   

12.
薛原 《新闻战线》2022,(6):53-57
人民日报注重在新时代的坐标系中审视北京冬奥会的方位,把握报道主题主线;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彰显北京冬奥会的价值,打开多元报道视角;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召唤中彰显北京冬奥会的意义,报道多彩奥运故事;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主战场唱响主旋律,展现党报记者的使命担当。人民日报以130块特刊专版、近千篇稿件、媒体融合发展继续领跑的成绩,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交出了一份冬奥报道的出色答卷。  相似文献   

13.
彭瀚翔  刘英杰 《视听》2022,(4):170-172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作为大型事件之一,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从体育建筑、中国夺冠历史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体育强国的访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体育运动的融合等角度,对北京冬奥会进行重点宣传.短视频建构了冬奥会中的国家形象,并促成了国家形象的媒介奇观化,唤醒了观众的集体记忆,增强了观众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目前,北京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国运动健儿在冬奥赛场上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精彩激烈的场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压紧压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机构档案工作主体责任,完整留存“双奥之城”精彩国家记忆,冬奥档案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全市档案部门将紧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全力推进全市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传媒资讯榜     
习近平总书记1月4日上午来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考察调研。在媒体工作间,习近平同正在为冬奥报道作准备的国内记者代表亲切交流,向大家致以新年祝福。习近平勉励大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争取第一时间把北京冬奥盛会传播出去。要通过办好这样的大型国际赛事活动,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文化传播力、新闻影响力、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四全媒体背景下,河北广播电视台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报道,在内容及形态上有很多创新。全程媒体,实现了从片段刻画到全程拷贝的变化:多样式报道——尝试更多报道体裁,以“新闻陆战队”方式作战;多维度报道——站位不同思维角度,输出立体感官体验;多元化互动——双屏合一,打造全网报道模式。全息媒体,从离身视听到切身体验:科技助力,让观众拥有“沉浸式体验”;变换录制方式,构图适应新媒体要求。全员媒体,从传播者主导到全员冬奥:电视节目作为传播的“航空母舰”;新媒体平台变身传播全员冬奥的“尖兵”;线下活动成为全民冬奥“助燃剂”。全效媒体,从忽略效果到多效兼顾:故事赋能,效果炸裂;与北京冬奥组委深度合作,扩大节目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虎年的春节假期与北京冬奥会交叠,作为北京冬奥重要的赛事举办地,崇礼被全世界瞩目.谁不说俺家乡好——河北卫视在春节和冬奥的时间交汇点上,适时地推出了七集纪录片《崇礼食纪》.品味冬奥的"冀"忆盛宴,也是亿万观众的视听大餐.  相似文献   

18.
焦英  罗婷  汪芹 《新闻前哨》2023,(1):62-63
<正>在克服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北京冬奥会以一场举世瞩目的冰雪盛宴,全方位展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文化特色。对于新闻媒体,冬奥会赛事是各大媒体报道的焦点,也是纸媒一段时间内的最大看点。怎样做好赛事的报道?怎样做好视觉的呈现?怎样才能出彩?为此,其间楚天都市报特推出了“激情冬奥”专版,在报纸的报眉设计、标题制作、图片的处理艺术、色彩的应用、版面的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遵循传播规律,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北京冬奥报道使命在肩。以参与者和联结者的视角,通过共享体验传播,借助相应载体,营造仪式感,实现文化共鸣、达成情感认同,北京冬奥会媒体传播取得新突破,是利用重大体育赛事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从社会记忆视角研究北京冬奥档案征集工作,可促进北京冬奥档案征集工作更好地开展,为今后重大活动档案征集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将理论框架限定在社会记忆视角下,讨论社会记忆理论对档案征集工作的指导意义,通过文献研究法与访谈法分析总结北京冬奥档案征集工作的机制与成效,从征集制度、征集主体、征集时间三方面指出档案征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档案征集工作应当更加注重完善顶层设计与标准规范、加强记忆机构间的交流协作、建立全生命周期档案征集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