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媒体对外讲好“城市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超越“地方性”话语局限提升城市国际传播效能、跳出既有“叙事经验”构建网络空间情感共同体,不断调适“范式”“表达”“进路”,积极谋划和推动以“对话式”为核心、以“多元文化”为抓手、以“情感共振”为追求的国际传播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2013年,江苏省档案局积极探索档案宣传新模式,以“互联网+”立足大众传播视角,系统定位并谋划“国际档案日”等宣传活动,以讲好档案故事、传播历史文化、培养公众意识、塑造公共形象为目标,不断提升组织化程度。2015年“国际档案日”,江苏省档案局灵活运用“融媒体”,突出档案宣传“时、度、效”特点.主动抢占宣传舆论制高点,大策划、大活动、大传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形成多向度、多层次、交叉式的立体宣传模式,以此推动江苏省档案事业进一步开放、创新、平等、共享,促进全社会‘人人都是档案员”良好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王淑华  王亨君 《编辑学报》2016,28(6):569-571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在近年的办刊实践中,认识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地质、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共谋发展的迫切需求和中国地学科技在服务“一路一带”战略上的先天机遇,主动出击,提前谋划,积极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办刊定位上注重传播先进科学理论、报道重大共性技术和聚焦国际重大需求,以确定刊物的权威地位;严格学术标准,培养扶持沿线学术人才,提高了刊物的信誉度和作者的忠诚度,产生了刊物的品牌效应;同时一直注重科技创新,形成了一套基于互联网络的编辑出版发行模式和印刷版-网络版相互融合的现代化出版模式,不断提升刊物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陈鸿瑶 《传媒》2020,(10):90-92
有效的文化传播,关键在于使不同文化主体间形成“第三空间”,找准跨文化身份、寻求文化接口,促使文化主体形成对待不同文化的“第三种视角”,所以,在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中,还需要我们从小处着手,构建共同经历、关注共同情感、聚焦共同价值观,搭设共情桥梁,通过文化产品构筑文化交流的“第三空间”来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5.
江西日报社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系列报道中,依托全媒体传播矩阵建设,以“高站位谋划、系统化推进”的战略思维、“全方位统筹、多平台发力”的战术谋划,实现重大报道主题精准把握、角度巧妙新颖、内容由浅入深,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6.
李栋 《传媒》2023,(8):32-34
<正>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2022年10月16日,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河北省委宣传部积极谋划、提前布局,由长城新媒体集团联合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动全省147个县级融媒体中心,采用“竖屏短视频+聚合应用程序”的方式,在网络移动端对《河北新闻联播》进行延伸性报道,推出了一档融媒栏目——《百姓看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百姓看联播》以受众需求为准则,突出“百姓视角、群众语言、网感表达”,是长城新媒体集团坚持守正创新、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7.
陈隽 《新闻战线》2023,(5):60-62
新形势下,国际传播地方化和地方传播国际化正相向而行,地方外宣在促进跨国、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以“人”为纽带,增强国际传播亲和力;以“物”为媒介,增强国际传播共情力;以大视角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以小切口增强国际传播引导力,是地域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8.
曼叶平  李康乐  杨阳 《传媒》2024,(3):13-15
<正>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强调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当前世界格局深刻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需要更加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以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短视频为代表的中国网络文娱产业在世界文化贸易中迅速发展壮大,这对中外文化交流具有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双重意义。网络文娱在“走出去”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跨文化传播的理解友好性、文化交流的强互动性、传播对象的大众广泛性等特点。在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程中,以文娱产业带动文化输出、锚定普通大众为主要受众、秉持文化融合思维、增强受众黏性、从“乐趣需求”和“游戏范式”的新视角理解国际传播等,都对国际传播实践探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彭小琴 《传媒》2023,(16):61-63
国际中文教师担负着中文国际传播的重任,同时也有“讲好中国故事”的优势。其在跨文化传播中要秉承多元共生、命运与共的跨文化传播理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正视文化多样性,增强世界获得感,以文化共性吸引学生,重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和深刻内涵,形成师生共生传播主体,课内外多场景传播、线上线下双向对话的传播模式,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20 0 2年 4月 1 3日至 1 4日 ,由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关系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广播学院隆重举行。在两天的研讨会中 ,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比利时、芬兰、日本、台湾、香港、澳门等 1 0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学者以及中国大陆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作了精彩演讲和深入探讨。本次研讨会的八个主题分别是“国际化与国际传播”、“国际传播与经济、产业”、“国际关系与国际新闻”、“国际影视交流”、“全球化与冲突、竞争”、“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文化与传播”和“全球传播与中华文化”等。这…  相似文献   

12.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更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文化力”的内核已注入到经济结构中。这促使传媒人员要用全球意识去报道微观经济,其中除了从生产、管理、技术等视角入手外,也可以从文化视角入手报道,以拓展经济报道的多元维度。具体措施为:从纯经济视角转向文化视角报道,在文化经济现象交叉点上找新闻,借助文化传播新的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文化视角”实现联姻,则报道的贴近性会随之增强,影响力与感染力也会随之加深。  相似文献   

13.
高菲 《新闻战线》2022,(12):71-73
“云象北迁”事件过去将近两年了,但国内外传播学界对其的讨论和研究仍在继续。网民、自媒体和国际媒体的关注度是体现新闻事件国际传播价值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对外传播活动目前存在过分倚重“国家队”,对民间传播重视不够;主题鲜明,但真实感偏弱;严肃有余,趣味不足;孤立报道多,追踪报道少等误区,将来要扬长避短,实现从“要国际传播”到“国际要传播”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中华元典“朋”字从贝币之意发展至友谊之“朋”,具有跨越时间与地域的文化意蕴,既体现于“朋”在文化交流中的符号意义,又拓展至个体、群体、国家之间在人文传播实践活动中的“友谊之交”。“朋”是中国国际传播的一种符号理念,也是传播实践活动中的一种行为方式。从“朋”之溯源及文化意蕴来看,“朋”之“友谊之交”源远流长,呈现出从连接到交融再到维系的历时性传播特征。同时,“朋”文化主要关涉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的意义结构,各环节关联紧密,共同形成“朋”文化国际传播实践活动,该过程亦即文化的认知、对话与接纳的认同过程,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事实传播只是传播的第一个层次,更高层次的传播是价值观传播。在国际传播中也需要价值观传播,即更高层次的“元话语”传播。梳理和运用中国特色文化价值观,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是改变“西强我弱”现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这是在党的全会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国际传播的“效能”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所谓新闻策划,如果引用现代汉语词典里“策划”的释义,即是“关于新闻报道的筹划和谋划”。具体从新闻实践看,新闻策划就是新闻主体在传播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原则,对宣传客体的报道思想、报道手段、报道角度、报道时机等活动作出全面、细致、周密、合理的计划和安排,最大限度地反映新闻的社会价值,揭示其思想内涵和本质特征。当然,新闻策划在整个新闻事件的传播过程中,起到的只能是辅助作用,决不能以此代替记者深入采访和挖掘新闻。  相似文献   

18.
国内新闻界     
河北日报营造精神文明宣传舆论强势 突出刊发密切干群关系的“鱼水工程”、“文化十进村”、抓好“窗口”行业,树立良好形象等重点报道,在社会上形成舆论强势,成为近一个时期以来河北日报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的突出特色。 在重点解决群众最不满意问题的“鱼水工程”报道中,该报配发重点言论,先后突出报道了无极县重塑干部形象、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事迹;沙河市委真正拿老百姓的事当事办,组织力量深入问题集中的普通店村,查处多年积案,解决了三年来3000多人次集体上访的全部问题的事迹等一大批典型。很快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典型,更是突出报道,形成气势。张家口市庞家堡公安分局干警宫清华,为抢救乘客,以身躯挡住滑向山崖的汽车,谱写出舍己救人的壮烈颂歌等一批重大典型,他们都利用通讯、言论、图片突出报道,使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的系列报道、典型报道高潮迭出,形成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9.
2006年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的“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一次对中国文化的大力弘扬和传播的典范,既有5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侨姓氏宗亲会等组织之间的传播,还有400多家大众媒体进行大量报道,包括CCTV新闻频道和国际频道、河南卫视、郑州电视台等进行的现场直播。媒体的传播,在全球造成了更大的眼球效应。一、弘扬“黄帝文化”黄帝是公认的中华民族的始祖,从古至今享祀不绝,备受景仰,由此形成的中华民族独特的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象征。黄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认真研究和弘扬黄帝文化,既有…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做好国际传播,地方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传播平台的协同作用,强化四个基础,即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注重话语体系转换,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合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