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社会体育概念外延界定在群众性体育领域是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存在困境的根本原因,而《专业目录》中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规定又过于笼统,失去了政策性文件的指导性作用.认为社会体育专业的核心专业方向是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和健身技能指导,各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应在核心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篮球课是我国体育院校体育专业重点课程之一,当前我国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篮球课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的倾向,最突出的是忽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就业需要。运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针对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方向毕业生教学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方向近几年毕业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在大学期间缺乏教学能力培养,缺少教学实践训练;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方向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应遵守系统培养、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和渐进培养的原则,通过讲授法、观摩法、讨论法和实践法等方法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尤其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方向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案必须是培养目标要明确,培养内容要全面,培养方式要多样,培养方法要具体,评价指标要客观。  相似文献   

3.
从休闲视野的角度,对休闲体育专业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建设要科学定位培养目标、精心设计专业方向、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强个性、重实践"的发展方向,培养高素质的休闲体育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基于生态学特有的学科思维模式,对当前体育院校体育本科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促进体育类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路径。即合理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专业生态位;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合理进行专业资源配置,提高专业生态竞争力;控制人才培养规模,加大投入,促进专业生态承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湖南省13所体育院校(系)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能力培养路径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研究认为: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整体上稍显模糊;人才培养规格缺乏科学量化的标准;公共英语课程"费时低效",专业英语课程和双语课程发展缓慢;就业市场尚未对学生的英语能力发挥应有的杠杆作用。建议:完善培养目标对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的导向;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具体要求;改革社会体育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发挥行政、市场力量对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的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江西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招生培养模式为个案,对江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高、且模糊;2)在课程设置上,社会体育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课程设置与就业选择之间没有关联性和实效性;3)课程结构不尽合理,没有处理好必修与选修、基础与专业、限选与任选的比例;4)学校缺乏社会对这个专业有效的信息反馈,办学有一定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7.
高等体育院校培养目标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是根据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确定的,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查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本文通过对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的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成为专业突出、全面发展的体育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专业教育的核心,也是教学计划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我国13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比较、调查与咨询,分析了影响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因素,提出了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应拓展;由“单一目标”方向向“多目标”方向转变;人才培养规格应由定向培养“专才”型向多向培养“通才”型人才方向发展,也为进一步深化运动系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我国体育艺术类专业建设的总体布局是决定我国体育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主要困惑及进一步发展策略与路径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体系等问题;面临“体育艺术类专业与其它艺术类专业的本质区别”、“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等协同开展”、“体育艺术类专业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中的定位”等困惑;提出增设“体育艺术学”学科构想、全面强化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人才培养体系等切实可行策略与建议,为全国体育院系的专业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科定位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摘要:田径课是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能有效地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田径课,因其枯燥、单调、运动负荷较大及社会需求多元化使学生们失去了继续学习和提高的动力。为了使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设置的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通过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进行了研究。认为:田径普修课教学目标基本符合该专业方案和田径课程类教学指导纲要文件;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学时设置偏少,有半数院校未达到8所院校田径普修课平均学时,4所体院开设的技术教学实践课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田径课程所选教材理论性较强,缺乏实际应用需求;田径课考核内容全面,重视终结性评价。研究结果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大纲的完善修订提供借鉴和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重点分析了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化与体育市场化、体育职业化与体育商业化之间的区别和相互关系,指出:体育产业=体育企业 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化≠体育市场化,体育职业化≠体育商业化,对于确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和制定体育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二战以来,以希腊、法国为代表的奥林匹克运动,以美国为代表的职业体育和以英国为代表的休闲体育对我国民众传统体育构成极大的挑战,虽然我国为保护、传承、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所采取了多项措施,但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依然严峻.为此,需要对民众传统体育普及、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奥运会、处理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关系等问题进行辨证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体育社团是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介,能够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快学校体育的发展.加强开展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对营造校园良好的体育氛围,促使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区体育在新的体育体制下采用了民办官助,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体育自治的新思路,把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或体育团体作为承担社区体育的主流,是以后改革的方向;充分沟通社会渠道,发挥专项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育协调中心作用,进一步完善有关体育法令和法规,在体育实体运作过程中,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只有两者兼顾社区体育运行机制才能适应体育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已成为一项国策,研究如何提高和建设可持续发展性的体育产业经济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哲学辩证理论分析体育产业经济对体育强国构建的重要性,统计分析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结合十九大新时代背景下给出未来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策略以期寻求为构建体育强国给出一些指导意见。认为:体育经济是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石;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政府政策导向市场化、跨产业融合增加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度对构建体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终身体育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通过对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功能、目的和任务进行分析.阐明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是推动终身体育目标的必然要求.认为:1)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目标整合;2)改革学校体育教学,推动体育社会化进程;3)发展社区体育,促进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样,竞技体育与休闲娱乐体育也迎来了良好的、协调的发展机遇。我国竞技体育是在政府主办和主导下从国家公益走向市场化发展的道路,而休闲娱乐体育则从民间大众开始传播,而最终走向与竞技体育同步发展的轨道。虽然竞技体育与休闲娱乐体育的萌生与发展的道路不同,但它们都必将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商业形式和公益形式协调联动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发展背景,从学科发展角度,以探索"休闲"和"体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对体育休闲与休闲体育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析,提出了体育休闲与休闲体育是一对相互反映、相互表现的概念,同时又是一对有着不同研究领域的概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再议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逻辑学,经济学等几个方面对体育产业,体育事业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明确了两者的定义,提出了对两者关系的理解,即: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这两者应当是反对的关系,两者的外延完全不同,同时两概念外延之和小于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是同类体育产品生产企业的总和。而这种同类的体育产品只能表现为体育劳务。  相似文献   

20.
使用逻辑归纳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出发,对中国体育发展方式由国家体育转向公共体育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回顾国家与公共关系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公共体育转向的基本内涵,构建了公共体育发展方式下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关系模型,论证了公共体育的价值基础;在分析国际公共社会发展趋势和中国组织理性成熟、公民理性不足的前提下,构建了基于较为成熟的组织理性暂时替代尚未成熟的公民理性的中国公共体育发展方式模型,明确提出了公共体育的价值基础、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等基本要求,旨在为中国实现体育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