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篮球、健美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结合认知进行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多纬度的影响.方法:抽取江西师范大学SCL-90调查中心理因子得分≥3分的学生23名,采用分项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认知-运动干预实验.结果:实验组干预后各心理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得分.健美操组在强迫、偏执性因子方面差异显著(p≤0.05);篮球组在抑郁因子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敌意因子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篮球与健美操的认知-运动干预能促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发生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定向运动的定义与起源;定向运动在高校中开设有着一定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以及在江西师范大学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旨在为其他部分高校开展定向运动提高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台湾地区1998年至2005年关于民俗体育议题博硕士论文的研究,分析了台湾地区民俗体育的研究现状。研究表明,台湾民俗体育研究呈现出研究对象的具体化、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对学校民俗体育的研究已成为台湾民俗体育研究的热点、研究对象多学科化、研究队伍和研究机构已初具规模等五大特点,同时也指出台湾民俗体育研究缺乏对民俗体育的比较研究、田野调查过程中没有较好地结合周期调查和追踪调查、在民俗体育研究中采用实验法可能不够严谨且难以操作三个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实力分析及我国田径突破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第29届奥运会田径比赛结果的分析,透视出当今世界田坛已经步入一个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新格局;美国独占鳌头的态势不复存在;田径竞争日趋激烈;新生力量不断涌现,奖牌被更多国家分享。同时,从世界田径运动发展的现状来看,具有一定的发展不平衡性和较为明显的优势项目洲际分布特征。而中国田径在世界上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无法与世界强手抗衡,要改变这种局面应从继续完善和发展传统举国体制优势、培养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对长期难以有所突破又具备高度转项可能的运动单项实施人才分流、打破传统训练模式、注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加强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加强科技攻关的力度、提高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和科学化训练水平等方面入手。在全面提高田径运动整体水平的基础上,注重几个重点项目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是在不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依据当时实际需要所做出的应对性选择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最初总体上并没有一个先验的"经验模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形成、演变是一个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认识过程。其认识基础是经济水平关系论、政治体制优势论、目标任务重点论和社会责任分工论。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体育发展模式只有与社会发展模式保持相对一致性,体育事业才会实现真正的发展。故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在认识上必须处理好竞技体育改革目标定位问题、职业化改革目标选择问题、训练体制改革方向问题和项目协会实体化的进程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西体育文化价值选择的差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西体育文化的价值偏好“仁、义、礼、智、信”与“勇敢、竞争、自由、平等、节制和谨慎”,成为中西体育文化选择的趋向,同时也决定了中西体育的基本存在方式。因此,认识自身的体育文化,理解所接触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奥林匹克运动中确立自身体育文化的位置。通过对中西体育文化理念选择、教化原则选择、参赛原则选择和竞技精神等的差异进行分析,从多个层面论述不同民族体育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永新盾牌舞是集武术、杂技、教育、娱乐、音乐、舞蹈和造型于一体的民俗体育表现形式,是在中华文明的孕育下,在吴越和荆楚文化的滋养中,在赣西山区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俗体育。文章从地域环境、历史溯源中找寻永新盾牌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从解放后的发展历程中找寻其今后的发展轨迹;从其表现形式中找寻先民的体育精神;最后探究永新盾牌舞存在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江西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招生培养模式为个案,对江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高、且模糊;2)在课程设置上,社会体育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课程设置与就业选择之间没有关联性和实效性;3)课程结构不尽合理,没有处理好必修与选修、基础与专业、限选与任选的比例;4)学校缺乏社会对这个专业有效的信息反馈,办学有一定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