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北京冬奥会从2月4日开幕,于2月20日闭幕。在此期间,各媒体推出大量新闻报道,以起到传播信息、宣扬文化等作用。本文以冬奥报道的主要特色作为切入点,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明晰媒体从报道生态、报道思维的特色到报道题材、报道技巧的特色,并探究媒体报道冬奥的传播效果。本文对冬奥报道的主要特色的分析,可以总结冬奥会时期冬奥媒体的新闻实践优秀之处,为后冬奥时期媒体的新闻报道起到学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易鑫  李小伟 《新闻战线》2022,(10):110-113
第24届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场全世界的体育盛会。在这一重大体育赛事报道中,中国教育报立足教育系统,立足全国师生,创新体制机制,在选题策划、新闻生产、输出渠道、评价激励各方面推动报网端微紧密融合。同时挖掘行业优势,在各类报道中深度体现体教融合,凸显了行业特色,实现了推动全国师生关注冬奥、参与冬奥的报道目标。  相似文献   

3.
与直以来,副刊在热点新闻人物报道方面处于劣势.例如,副刊记者和政文记者同时发现一条新闻线索,两人都做了采访,政文的当天就可以见报,副刊的却因为版次靠后,有重稿嫌疑,只能放弃.此外,体育、娱乐类的明星人物也不能做,有踩线嫌疑.因此,副刊能做的人物报道很有局限性.如何在这种夹缝中做出新意呢?笔者调查研究了广东省的几家报纸,发现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发挥优势,在行业静态人物报道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化报道以文化现象、文化名人以及社会文化生活为主要报道内容.相比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报道为读者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舆论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做好副刊尤其是文化报道已成为都市报竞争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四全媒体背景下,河北广播电视台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报道,在内容及形态上有很多创新。全程媒体,实现了从片段刻画到全程拷贝的变化:多样式报道——尝试更多报道体裁,以“新闻陆战队”方式作战;多维度报道——站位不同思维角度,输出立体感官体验;多元化互动——双屏合一,打造全网报道模式。全息媒体,从离身视听到切身体验:科技助力,让观众拥有“沉浸式体验”;变换录制方式,构图适应新媒体要求。全员媒体,从传播者主导到全员冬奥:电视节目作为传播的“航空母舰”;新媒体平台变身传播全员冬奥的“尖兵”;线下活动成为全民冬奥“助燃剂”。全效媒体,从忽略效果到多效兼顾:故事赋能,效果炸裂;与北京冬奥组委深度合作,扩大节目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时隔14年,我们即将于2月4日迎来北京冬奥会。目前,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场馆已陆续进入筹备测试阶段。自2021年10月26日冬奥会倒计时100天迄今,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冬奥会报道全面升温。为烘托冬奥氛围,媒体之间更好地交流经验、提升冬奥报道水平,也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媒体用户,本刊特邀新闻界多家媒体体育报道负责人进行虚拟圆桌研讨,分享经验、交流创意、供需互动。  相似文献   

7.
超前谋划、前后联动,实现遵守版权规则与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双赢;发挥不同类型产品特色优势,形成规模化、长链条的集成传播态势;挖掘“冬奥+文化”丰富内涵,以中华文化、河北文化符号,在国际赛事报道中彰显“中国式浪漫”和“燕赵魅力”。河北日报社精心谋划北京冬奥会报道,创新呈现和表达方式,打造原创精品,形成传播合力,强化各类元素融合,为省级党媒在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进行全媒体立体传播积累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8.
薛原 《新闻战线》2022,(6):53-57
人民日报注重在新时代的坐标系中审视北京冬奥会的方位,把握报道主题主线;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彰显北京冬奥会的价值,打开多元报道视角;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召唤中彰显北京冬奥会的意义,报道多彩奥运故事;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主战场唱响主旋律,展现党报记者的使命担当。人民日报以130块特刊专版、近千篇稿件、媒体融合发展继续领跑的成绩,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交出了一份冬奥报道的出色答卷。  相似文献   

9.
叶志明 《新闻记者》2005,(12):23-23
叶志明(体育部副主任):本报十运会报道主题清晰——“在文化的高度看体育、从奥运的高度看伞运”。一方面以北京奥运会的视角观察我国竞技体育实力和竞赛组织水平,另一方面在新闻竞争上立足锻炼队伍、培养年轻记者。《十运会特刊》以“试锋”为大标题,寓意双关,匠心独具。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年初,温州日报副刊部受命创办《人文周刊》(后改名《文化周刊》,以下简称周刊)。之后,周刊自觉担负起了弘扬传承温州历史文化,推动温州文化大市创建工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的重任。副刊又称附刊,曾被认为是新闻纸的一个补充和附属品。但是,近6年的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新时期新常态下,地方党报副刊只有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尝试文化报道的创新实践,副刊才能"不副",副刊才能"有为"。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种独特的报道形式,文化类深度报道在其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上也有独特之处。四川《自贡日报》文化周刊推出的文化类深度报道封面版稿件,主要以“大文化副刊”的视觉,聚焦文化现象、反映文化事件、报道文化人物、介绍文化遗存,以此来折射当代自贡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认识、体验与反思,具有十分明显的文化意味。它有利于地域形象的塑造,有利于弘扬历史文化的恒久魅力,强化人类命运的共通感,引发人们对于文化的向往;也是让外界通过文字、图片认识一座城市或地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如何做好冬奥报道?本刊约请了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青年报三位多次参加冬奥会报道的资深记者撰稿,梳理冬奥会报道变化,探讨做好冬奥报道之道。  相似文献   

13.
《运动汇》是《新民晚报》于2013年4月8日创办的一份体育类副刊。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分析其报道特点、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这些建议对其它晚报的体育报道来说,同样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莉 《新闻窗》2006,(5):59-60
2003年,毕节日报副刊部更名为文艺部,并对其辖下的版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由此,《毕节日报》副刊经过资源整合,从一个传统的纯文学副刊,逐步创建成了包含体育、文化、百科博物知识、纪实连载,以及纯文学副刊等多方面内容的“大文化”组合副刊。  相似文献   

15.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内媒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5G时代到来,融媒体深入发展,移动端成为主要媒介形态。为报道好北京冬奥会,广州日报做足赛事策划、寻找新颖角度,深耕特色内容与版面,冬奥版面突出“双奥北京”、冬奥中国年主题,报社内部多部门达成了有效的全员大联动,在提高一线记者视频采集能力、解决视频版权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新探索。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国内的晚报以社会、文化、体育新闻和副刊见长,经济报道一直是条短腿。缺了经济报道这条腿的晚报如何与都市报竞争呢?答案只有一个:加强晚报的经济报道。这既是为了迎接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满足读者日益提高的阅读口味的需要,更是实现晚报均衡发展的需要。首要定位是大众化经济报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  相似文献   

17.
晚报的批评报道,一直是一个受人关注的问题。如何搞好晚报的批评报道,是办好晚报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批评报道是各类媒体所关注的。而对于晚报来说,如果说过去把社会新闻、文化副刊和体育报道作为晚报的几大支柱,如今也要把批评报道作为晚报的一大支柱。这并不是简单的主观臆测,而是办好晚报的必然要求。晚报的一大职责,就是要多关心百姓之痛痒,多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因为晚报的贴近性、广泛性和走进家庭,这个职责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推卸的。要尽这个职责,就要为民鼓与呼。对漠视百姓疾苦的人和事,对不…  相似文献   

18.
传媒资讯榜     
习近平总书记1月4日上午来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考察调研。在媒体工作间,习近平同正在为冬奥报道作准备的国内记者代表亲切交流,向大家致以新年祝福。习近平勉励大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争取第一时间把北京冬奥盛会传播出去。要通过办好这样的大型国际赛事活动,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文化传播力、新闻影响力、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左实 《当代传播》2008,(2):113-114
当前的新闻报道中存有大量战争词汇被用来描绘体育比赛的现象,笔者认为媒体在体育报道中对战争词汇的使用实际是在传播"比赛就是战争"和"中国不可战胜"的观念,用以制造体育神话,反映出战争文化心理对我国媒体报道的深刻影响.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如此体育报道方式既不符合奥运精神,也有悖于新闻的平衡报道思想,应对我国未来的奥运报道进行普及教育,体育报道亟待实现由战争向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北京奥运会使传媒工作者看到:体育报道在不断提供关于运动与健身信息的同时.它还每时每刎都在传播一种价值观.一种意识。因而.不能仪仪把体育报道当成单纯的专业报道.不能忽视体育报道的价值取向,对于新闻传媒工作者.就应当明确.体育报道同样必须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观,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体现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人文意识。体育报道在不断展示运动过程与成果的同时.它每时每刻都在张扬一种文化.体现一种倾向。体育运动在追求健康的美,在追求力度、速度与高度的美.它在现实生活中就体现一种文明程度与追求。因而体育报道应当成为文明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