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队伍应该从"优不胜劣存"到"优胜劣存、促强扶弱"再到"优胜劣汰",终结教师队伍的"混时代"。虽然目前我国在制度层面、理论研究以及教育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无法对教师队伍进行真正到位的治理,但是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势和教育部的工作要点,采取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启动教师标准化建设、把师德放在考核教师的首位、实施绩效工资、赋权提责等预防与应对策略,势必对改善教师队伍的现状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天锋 《职大学报》2010,(1):114-116
平等,是弱者的呼声与呐喊。平等价值的追求史,是弱势群体的斗争史。平等权的发展史,是从弱势群体的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再到实有权利的进化史;本文将在阐述平等与平等权内涵的前提下,在理论和制度层面证明:对弱势群体权利的平等权保护体系,既应涵括抽象层面的绝对平等与具体层面的相对平等的有机融合,又应容纳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在制度正义上的相对统一。同时,对弱势群体进行平等权保障的理念与制度应通过实践层面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等具体工作的改进加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3.
平等,是弱者的呼声与呐喊。平等价值的追求史,是弱势群体的斗争史。平等权的发展史,是从弱势群体的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再到实有权利的进化史;本文将在阐述平等与平等权的内涵的前提下,在理论和制度层面证成对弱势群体权利的平等权保护体系,既应涵括抽象层面的绝对平等与具体层面的相对平等的有机融合,又应容纳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在制度正义上的相对统一。同时,对弱势群体进行平等权保障的理念与制度应通过实践层面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等具体工作的改进加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4.
大学制度文化是指与大学精神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体系以及大学人在制定、贯彻、执行各项制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大学制度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行为习惯等文化因素的总和。大学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学制度文化强调大学制度的规则层面与文化层面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在大学组织发展实践中,大学制度文化表现出人文性、规制性、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具有特殊人文地域空间特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文化符号学分层透析,研究认为:在器物层面上,地域人文特质浓郁的977项民族传统体育彰显具有"文化定义"的中华民族文化外延,凸显"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生产之总和,是整个"民族体育文化"大厦的物质基石;在制度层面上,国家民族体育政策的制定、颁布及施行,从政治管理的艺术性和学科发展的学理性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脉络;在行为层面上,定期举办的各类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各民族民间竞技游艺活动表达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竞技规范性"和"原生态常态"多元一体发展格局;在观念层面上,"民族传统体育"所扮演的群体生产、工具需要到处理和谐民族关系和处理人身心平衡的休闲方式姻蕴化育出来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凝聚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内核。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文化符号学分层透析,对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从"自然发展"到"科学发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明了和外延的拓展,对世界体育一元化发展和世界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代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应该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要研究读者,满足读者需求;尊重读者,建立人文关怀制度;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地融入到读者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真正做到以读者为中心,让读者满意。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危机不断加深,城市污染日益严重,既威胁到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建设美丽中国"。这一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重视不够,相关制度体制构建不健全造成的。本文在指出相关制度问题的同时,从政策制度层面提出一系列对策与措施,为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制度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何昌岳 《阅读》2023,(39):58-60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这一课程的实施效果并不出彩,属于“被埋没的金子”,还存在教师重视程度不够、管理评价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如何能让这块“金子”破土而出?在宏观层面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提供政策制度保障,加大监管和督查力度;在校本层面上,学校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因此,本文着重从学校实践的层面,研究和探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校本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深入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是遏制和预防高校职务犯罪,构建健康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客观需要.为此,必须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层面的制度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层面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保障制度严格执行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进城农民工市民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外劳模式"的农民城市化,是一种"浅度城市化",产生了大量"准城市人口",并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土地换身份模式"是各地政府为解决"浅度城市化"、"准城市人口"相关问题,实现"农民市民化"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但其面临交易风险、就业及社会保险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且受到"局部性"的限制。"权利与义务对等模式",基于"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的原则,使农民工作为纳税人享受与城市人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是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更加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的"农民市民化"模式。为推动这一模式的实施,应积极推行城市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在基本层面建立覆盖全体非农业劳动者,进而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改革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收益分配制度,让失地农民获得更加公平和充分的土地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