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蓁 《东南传播》2015,(8):166-168
随着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发展,人和人之间信息的交换变得频繁,微博由于其操作的低门槛、便捷性,以及裂变式传播特点,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的意见表达和分享平台,促进了公众话语权的实现,使得新闻评论的发布平台、评论主体、文本样式和话语表达更加多元化。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微评论娱乐化、段子化;评论中情绪化现象严重,缺乏理性;网络谣言传播使得新闻评论的真实性受到考验;篇幅的局限削弱了新闻评论的说理性等新问题,本文将以围绕微博展开对新闻评论新问题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新闻评论面临挑战;要从话语建构、强化互文性、讲好故事等方面进行叙事创新;同时要从宏观上树立人文理念、强化对话交流、遵循评论伦理,增强党报新闻评论的传播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孔灵 《新闻世界》2013,(1):67-68
微博评论改变了传统新闻评论的话语模式,拓宽了新闻评论的表达形式,呈现出全民“狂欢”的倾向。本文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依据,分别从参与形式、言语表达和思想内容三个层面揭示微博评论的狂欢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7,(8):23-28
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媒体市场化、受众地位的增强,我国新闻评论经历了由"论"及"评"的转变,如今在自媒体环境下,意见表达呈现出多元性和无序性,述评这种能够整合新闻、观点甚至是情绪的评论形式,则引领着新闻评论由"评"向"论"的再次转换。在话语方式和主体意识上,新闻评论则从"教育者"向"批判者"和"揭秘者"转换。写作风格上的地摊文学化、表达方式上的述评化以及表达功能上的情报化和智库化是自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新闻评论从恢复新生、稳步前行到蓬勃发展,已逐渐步入崭新的历史轨道。作为社会变革之声的话语体现,新闻评论在这一时期的嬗变、创新和发展,使其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如何更好地发挥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反思中国新闻评论在变革之中的新探索,历史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启示,即坚持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置于首位,新闻专业意识回归是其本质,大众化参与评论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话语表达,新闻评论不仅反映社会现实,并具有生产性力量,推动着社会事件的发展,塑造着公众的舆论生态。本文从话语建构的角度分析了国内主流媒体对日本地震分阶段的新闻评论类型及特点。从话语生产与社会事件演进机制结合日本地震分阶段的灾情特点,本文初步将国内主流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新闻评论分为人道主义话语、启智话语、理性话语和危机话语四种新闻评论类型,四种话语评论类型纵向、动态地构成了国内主流媒体对日本地震新闻评论的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7.
赖冬阳 《中国记者》2023,(3):100-104
<正>一、访谈式新闻评论话语策略概念借鉴代树兰关于话语策略的定义:“话语策略是交际参与者为实现话语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是说话者为实现交际目标对话语手段、话语形式、话语风格等的有意识的选择和使用。”[1]访谈式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话语策略,是指访谈主持人为实现事先所设定的访谈目标,围绕访谈的主题而采取的语言表达方式、方法、手段和技巧,是主持人和新闻观察员或者专家对所使用的语言的内容、语言的手段和形式、语言风格等有意识的选择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表达自由与社会开放的大环境下,在web2.0媒境、全球化语境与中国风险社会环境的语境下,加强传统主流媒体的舆情引导创新具有紧迫性。CCTV2《今日观察》栏目以舆论聚焦、平台构建和舆情辐射的话语传播,创新性地构建新闻评论4.0传播范式,推动中国新闻评论的创新发展,是经济舆情建设平台的一个蓝本、电视经济评论栏目的一个精品和主流媒体传播的一个范式,是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的积极方向。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评论是我国电视最为重要的节目形态之一,电视新闻评论主体是电视新闻评论的主动者和实施者。电视节目的构成元素主要包括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而电视节目的新闻话语是将视听元素相结合,从而分析现象,发表见解。不同的新闻评论节目由于自身各项条件的不同,在新闻话语方面也相应具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对《关键洞察力》和《深度国际》两档国际新闻评论节目的比较分析,对其新闻话语运用的异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新闻传媒业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新闻评论以其独具的话语方式和功能参与了新闻媒体的市场竞争,迎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与发展时期。在数量扩张与形式创新的同时,业界也千方百计地通过增强新闻评论的内容质量和影响力来提高新闻媒体的竞争力。而新闻评论内容的质量,首先在于其选题的质量。如何提高新闻评论选题的质量,要讲究评论对象的“评论价值”。“评论价值”成为新闻评论学理论建构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认为,场域是一个关系网络,它不仅是一个固定的空间场所,更是一个以资本——权力为主的力的较量的动态场所。新闻评论话语空间作为一个新闻活动场域是众多社会力量争夺的一个空间,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新闻评论话语空间在社会政治、商业经济、新闻专业主义的文化追求等多种力量作用下得以拓展,时代和社会的迫切需求使新闻评论话语空间呈现出多元格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媒介文本边际的模糊化,以及受评论员记者化趋势的影响,普利策新闻评论文本表现出重视消息来源的趋势。笔者从2019年《圣路易斯邮报》的获奖文本中,共收集到63个消息来源数据,且消息来源的类型、具名性、层级性、对立性、故事建构性、话语表达性、被处置方式都表现出丰富的文本意义。本研究一是可以拓宽对新闻评论生产的认知;二是可以对媒介新闻评论机制的变革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报刊新闻评论的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炼 《新闻大学》2006,3(1):91-95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和态度,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进入信息化时代,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新闻评论在各媒体蓬勃发展,研究它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报刊新闻评论为研究对象,从“新闻化”、“多元化”、“平民化”、“形象化”等等七个方面分析其在新世纪里的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其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就电视而言,新闻评论采用视听结合的多感官符号共享的综合传播形式,运用电视化的表现手法,为意见性信息的表达创造了更多更灵活的形式、构建了更为活跃的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具有传播政策导向、表达自身立场、反映公众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开启民众智慧、统一受众认识等功能。因此,新闻评论在媒体中历来占据重要地位,肩负特殊职责和神圣使命。只是,长期以来.新闻评论流于教条化、空洞化、八股化和官僚化,在态度上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在内容上搬抄文件,图解政策:在文风上生硬呆板,晦涩深奥;在效果上脱离实际.隔靴搔痒,影响乃至丧失了应有作用的发挥。新闻评论的改革与创新,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相似文献   

16.
尹焕霞 《新闻界》2008,(4):84-85
针对当前我国新闻评论话语空间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构建和谐的新闻评论话语空间需具备的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新闻1+1》开创中国电视评论新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公民文化素养和媒介素养的提高,电视评论节目渐渐受宠,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后推出的《新闻1+1》成为电视评论节目的旗帜。本文从口播评论与图像评论复合组合的功能意义,历史观的叙事框架,公允、客观、平衡的话语场,微观事件评论背后的宏观框架,网络议程与媒体公共议程的对接5个方面来解读该节目的评论范式,为电视评论节目的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和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新浪法人微博为研究样本,对其三个评论栏目"你好,明天"、"人民微评"、"微议录"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微博进行抽样分析,探究其评论栏目的话语呈现特点。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在话语呈现方面,呈现出权威的话语方式、"对话性"的话语空间、富有公信力与责任感的话语品质。同时,本文针对其存在与粉丝之间互动不足、一家媒体不同"面孔"的冲突、新闻评论的娱乐化倾向等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增加评论反馈、寻求与母报的平衡、更加注重内容质量等,以期对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其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肖杨 《新闻知识》2006,(10):49-51
现今,各种媒体上的新闻评论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说,名义上,新闻评论还充当着报纸的旗帜和灵魂,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新闻评论多元化已经成为其发展方向,更有甚者,提出新闻评论娱乐化的主张。的确,新闻评论在传播中越来越重视快乐主义原则,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一、从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把握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娱乐化、大众化的历史脉络19世纪末期,中国新闻事业走向上近代化之路。从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开始,中国新闻评论真正发展起来。之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时务文体”、张季鸾的新闻评论、毛泽东的政治评论等等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了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使用,基于移动端的视频内容聚集了大量的注意力,“新闻+短视频”的传播模式成为新闻媒体在移动端进行内容生产的着力点。如今的大数据技术为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赋能,尤其是新闻评论,不断与技术融合,呈现影像化、视听化、便捷化的特点,开辟了新闻评论的新形式,但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与挑战,需要从内容、用户和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本文以深圳《晶报》观点类短视频“晶报说”为例,探究传统媒体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