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失重的感觉     
学校沙池边有一副滑梯,是学生们最爱的乐园.每当课后,便有一大群学生在那里兴高采烈地爬上爬下,玩得不亦乐乎.那些顽皮的孩子,常常是满身沙粒与汗水混杂在一起,屁股下是两团醒目的乌黑.从旁边经过的老师总是皱皱眉,摇摇头:“哎,小心点!咳,这些顽童……“……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写作的立论方法指作者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分析、评价对象,进行思考、判断,提出见解与意见,形成立论思想的原则和方法。它最终实现在作品上,体现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所以,通过对一定数量作品之立论思想的特征的分析,可以透视其写作的立论方法。本文选取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和获第90届普利策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为分析、比较的基本资料。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美两国最高新闻奖,其获奖的报纸评论作品能反映出两国新闻评论的主流面貌,表现出其各自基本的写作方法。本次所选取的均为2005年的作品。该年中美两国没有大的突变事件,两国的新闻评论写作都在常态下进行,能表现出它们一贯的特点。获中国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专栏言论、副刊言论,共21篇;获普利策新闻奖的评论作品为社论写作、评论、文艺批评,凡30篇。两国作品的体裁样式接近,可比性较大。就实际而言,新闻评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表达立论思想的核心范畴的特征、评价对象的尺度、立论的态度取向几个方面,它们分别标示思考的张力地带、先在的主观操持和写作旨趣及风格。这几个方面,是本文分析、比较的基本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的写作风格,是作者在写作中观察、认识现实社会生活,表达意见与见解的一贯原则和方法。评论的写作风格首先表现在选题上,是谓选题风格,指作者观察现实社会,选取评议对象,提出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写作风格规定为一定的原则与方法,而最终实现在作品上。通过对作品的品读与分析,能够透视其写作风格。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美两国最高新闻奖,获奖的评论作品能反映出两国新闻评论的基本面貌,体现其各自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正> 传媒业的资本运营就是媒体把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也包括和新闻业相关的广告、发行、印刷、节目制作、出版、信息等产业,通过流动、兼并、重组、参照、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优化配置,扩张资本规模,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是我国传媒业深化改革和谋求自身强大的必然走向。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国内传媒业即面临着海外强势媒  相似文献   
5.
6.
当今网络时代,纸媒市场受到冲击,传统的话语权被分散,社会公众接受、解读信息的方式与方法已经改变,党报评论的社会影响力面临困境。那么。党报评论应该如何适应形势,走出困境?改革写作方法,创造出新的作品形式,既坚守宣传大众、引导舆论的宗旨.又适应当今受众的特点,满足其合理诉求,  相似文献   
7.
我们往往重视而没有完整、清晰地揭示和研究典型报道的理论,因而对典型报道的现实合理性不能做明确的断定。因为典型报道理论与我党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紧密相连,并有多种理论的支持,在  相似文献   
8.
中美报纸新闻评论表达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的表达方法是指作者借取一定的资料和形式,表达对某新闻事实的见解和意见,完成作品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及其表达技巧,它表现作者的精神个性和思维习惯,体现一定的意识形态.本文选取近两年获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的新闻评论作品为分析的基本资料.通过全面阅读、分析和比较,把握其隐而未彰的表达规则,从典型差异的角度,总结出几种不同的表达范型,即观点论证与行为批评、观念演绎与具体剖析、宏大叙事和细小叙事、硬语法和软语法.上述表达范型,能为区别中美评论在表达方法上的特征提供可资借鉴的指认类型与解释模式.论文对不同表达范型背后的意识形态进行反思和批评.认为,在新闻评论写作中,意识形态直接表现为一定的表达方法及其话语系统的内在形式.表达方法的运用,以其形式的不断重复,表现和强化着其背后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一、考察历史的审美视角 取什么角度才能够较好地把握我国新闻摄影的历史形态及其演变轨迹,进而透视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